第3节:离职流程怎样设计,才能避免员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2-11
你的体温不完整,应该为:离职流程怎样设计,才能避免员工出尔反尔?
一、从入职起就有制度和流程
员工入职,首先看到的就是《员工手册》,对于员工工作的第一读物,有没有好好研究并发挥她应有的作用。一般应包含的内容有:入职前的资料准备、公司简介、公司愿景使命价值观、公司组织架构、各部门简介、薪资制度、考勤制度、差旅制度、外出公务车辆管理制度、行政制度、奖惩制度等等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每一条每一点,作为HR都应熟记,并随时印入脑海,为员工扫除各种疑难杂症。
员工入职手续办理妥当后,培训开始。培训应有培训制度和流程。新员工培训主要以制度为主,参考《员工手册》可用讲授加讨论的方式,让新员工在寓教于乐中掌握本公司的各项要求。重点!重点!重点来啦!培训后是要有考试的,形式可根据公司的不同自行安排,但结束后一定要员工亲笔签名确认“本人已认真阅读并熟知《员工手册》中各项内容,如有违反,公司可依据《员工手册》规定做出处理,情节严重的将视为严重违纪。”
工作流程,按不同职位,一般由部门自行组织学习,可由老员工帮带或由领导组织统一学习,但建议HR部门要跟员工部门领导沟通,员工入职一个月后,要由部门提供至少两次的员工培训内容反馈,还是同一个要求“员工亲笔签名确认。”
二、 不按制度,莫怪先斩后奏

话说并不是每个HR部门在老板那里都有话语权,但没关系!我们只是得到老板的首肯,对公司各项制度进行完善,至少HR部门的工作流程应该合理合规,制度完成后,一定要找老板确认并签字,再执行。那么,我们的上方宝剑就有了,一剑在手,妖来斩妖,鬼来斩鬼。重要的制度尤其是涉及到多个部门的流程包括:
1、 招聘制度及流程。明确招聘需求的提出、招聘计划、招聘周期、岗位职责、薪酬区间、任职要求等,总之,对于招聘工作规定的越细越好,这样将主观性降到最低,如果再次出现需求部门投诉等问题,就有理可辩。不过前提是一定要保证工作效率,不然有要能作茧自缚。
2、 入职流程。涵盖的协助部门、分工、协助部门的职责、协助部门的确认人等,都要制成表格,一一确认。
3、 新员工入职培训。培训时间、地点、课程安排、主讲人、培训结束后的总结与反馈,哪些部门需要参加。
4、 员工离职流程。试用期员工至少三个工作日提出书面离职申请(工作邮箱发送正式邮件也可),要求告知部门负责人及HR部门。正式员工至少三十天提出书面离职申请(工作邮箱发送正式邮件也可),告诉部门负责人和HR部门负责人。不接受任何人口头提出的离职申请。
因为针对今天的案例,所以再多的制度流程不再列出。如果哪个部门负责人找来,向你提出招聘的需求,对不起,请先提供书面或邮件《招聘需求表》,必须由分管该部门的领导(如技术总监要求招聘技术工程师,那么要同时由分管技术部的副总签字或邮件确认,及分管HR部门的领导确认后才可以进行)确认,毕竟这是涉及到公司成本的大事,不然后患无穷。其他相关工作,照此进行。没有规律不成方圆,如果因此类事件,HR部门遭到投诉,那么请认真学习公司相关制度,嘿嘿。
三、 法治下的人情管理

看到上面的那个“嘿嘿”,有没有想掐死对方的想法。因为工作不可能完全教条,例外一定存在。那么就像今天这个问题:所有的流程全面都是口头,怎么办?请员工的领导出马,毕竟祸起于您,HR会尽力配合说服员工,但您不能脚底抹油,开溜啊!HR要把员工的利弊分析给部门领导,如果能说服老板一起,那更好不过。
1、 新、老员工留哪一个
试用期内新员工。目前入职的情况掌握如下……。同事对其的评价如下……。XX领导您对这位新员工的情况应该掌握的更多,您看我有没有讲得不周全的地方,您再帮老板介绍介绍?……。对于新员工目前大家的情况都比较满意,而且在马上要进行的新项目上,新人的表现更加积极。但对项目的背景及公司的了解还有欠缺,至少还需要一到两个月来熟悉。如果现在解除劳动合同,公司至少需要多支付1个月的补偿金,大约多少多少钱(因为要证明员工能力不满足公司要求,也需要实质性的证据)。
纠结的老员工。看起来老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有待商榷,不过他之前的工作表现还是不错的,公司绩效考核中他都排名在前几。而这次离职风波后,我也跟他聊过,他目前确实遇到经济问题,他家里……。XX领导对于这件事也比较清楚。假如现在公司辞退他,可能需要支付至少3个月的补偿金,大约多少多少钱。
2、 特殊事件特殊处理
因为之前公司的制度有漏洞,所以这件事情后,我们也在完善了部分制度。而对于部门,下半年也有新的招聘计划,现在将两个人都列入一个月的待考察期,试用期员工正常工作,而老员工列入观察中,往往他还会寻找新的机会,XX领导,我们一起按新制度执行,可能钻空子的事情就会少一些。
所以,HR工作还真不是埋头苦干,我们必须懂得人情世故、有的放矢,一个事情的完结,不是结束,而是我们自我完善和提高的开始。由点及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避免其他事件的再次发生,也是我们真正的职责所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