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选择幼儿园十问十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问题1:实地考察幼儿园时,应侧重从哪些方面考察?

回答:

正好前几天刚带孩子去过,做个总结。

1.幼儿园硬环境

硬件条件很关键,孩子每天在幼儿园吃喝拉撒睡上课玩儿,环境还是很重要的,要去那种孩子一进去就喜欢,就开心愿意去的地方;幼儿园孩子以玩儿为主,在玩儿中学,因此户外玩儿的环境很重要,要多看看。

2.老师对孩子的态度

一进门老师就笑着迎上来打招呼,孩子感觉到受欢迎和温暖。

3.了解软环境

问问幼儿园有多少个班,多少老师和孩子,分别都来自哪里,老师们是不是受过正规训练,孩子家长都是什么层次,创始人的理念,幼儿园的特色与特长。

4.看课程表和菜谱

孩子来了以后,每天上课怎么安排,饮食怎么安排,都有啥兴趣班等等。

5.侧面了解

了解一下正在那个幼儿园上学的孩子,看看他们对幼儿园的评价和孩子的状态是否与园长和老师介绍的一致。

推荐一本书《关键期关键帮助》,李跃儿老师写的幼儿园阶段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的帮助。

优秀回答者:讷言敏行

问题2:3岁孩子即将进入幼儿园,每天晚上 11 点多才睡觉,怎么帮她调整?

回答:

1.幼儿园的孩子每日睡眠时间大概需要10~13小时左右,具体时长要看看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早上精神饱满,在幼儿园上课不困,睡眠质量就还不错;

2.现在已经习惯11点睡觉了,那么突然改成9点睡就比较困难,可以一步一步的调节孩子的生物钟;

3.建立睡前仪式和惯例表,孩子没办法控制自己的生物钟,睡眠习惯是养成的,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在固定的时间点进入睡前仪式,比如穿睡衣、刷牙、听故事等等,然后让孩子逐渐习惯这样的过程,进入睡眠状态;和孩子一起创造一个独有的睡前仪式,做成睡前惯例表;

4.平时可以和孩子看一些睡前绘本,比如:《睡觉去,小怪物》《不睡觉世界冠军》

《晚安,大猩猩》《再过10分钟就睡觉》《我不要睡觉》《你睡不着吗?》......

5.另外要注意睡眠环境:睡前要减少外界刺激,声音/灯光/手机/兴奋的游戏等等;之后可以根据孩子白天的状态,调整睡前仪式和时间;

6.同时要注意孩子早起的时间和幼儿园午睡的状态,如果白天睡多了, 晚上也很难入睡。

优秀回答者:东凰

问题3:3岁女孩刚上幼儿园,每天送园时她都不让我走,我不忍心丢下她就跑,结果三天两头迟到,怎么办?

回答:

绝大部分刚上幼儿园的宝宝都会面临分离焦虑,家长首先要知道孩子正在面临哪些挑战,才能提供针对性帮助:

孩子入园面临的挑战:

1.陌生环境(陌生人/陌生朋友/不同的作息规律);

2.跟父母长时间分离(陌生环境下会更加依恋父母);

三招帮孩子克服:

1.【心理】营造对幼儿园的向往

家长自己不要表现出不舍,多跟孩子互动,让孩子觉得幼儿园有好处,比如交朋友,新玩具等;

带孩子多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可以带张全家福贴在教室里;

多在孩子面前跟老师聊天,孩子看到后,对老师会更信任;

看看班里谁家离得近,可以放学后多玩,多交几个好朋友;

2.【仪式】与孩子建立分离/见面的仪式感

正面和孩子告别,不要突然消失;

可以带孩子看绘本《魔法亲亲》;

3.【玩具】可以让孩子带个依恋物

很多孩子会出现依恋物体的现象,可以让孩子带一个喜欢的玩具,对于这个玩具,不要随意更换

帮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的绘本:

调整作息:《幼儿园的一天》

生活自理:《我爱幼儿园》

交朋友:《你好,我叫鲁比》《同桌的阿达》

解决矛盾:《真正的朋友》《敌人派》

处理情绪:《气球小熊》

过于敏感:《明天见》

优秀回答者:东凰

问题4:孩子不喜欢幼儿园的老师,也不喜欢上幼儿园,怎么办?

回答:

首先父母要先站到孩子的角度想问题,耐心的倾听并回应孩子。

我们都有过不喜欢的人,越小的时候越容易偏激,这个时候,先不要把事情想得太严重,要仔细听孩子把话说完。

再跟进多问一些问题:为什么不喜欢这个老师,是不是发生过什么事情甚至冲突,当孩子满肚子情绪的时候,要接受他们的情绪。

接下来,引导孩子分析讨论老师的优缺点

家长可以借机跟孩子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讨论,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优缺点,可以一起来分析分析这位老师的优点和缺点,让孩子正确认识遇到的事情,让他放下心里的负面情绪。

最后,我们要以身作则和积极引导鼓励

在和孩子讨论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对老师尊敬,你对老师的态度本身就会影响到孩子对老师的看法,我们需要以身作则提醒孩子,一定要尊敬长辈和老师。即使老师确实存在问题,我们对他们的尊重是不会改变的,这种尊重体现在对老师的态度和行为当中。

如果老师真的存在一些不是原则性的问题,除了努力引导孩子改变态度,也可以多和老师沟通了解老师对孩子的想法和建议,做好促进双方关系的桥梁。

解决了孩子不喜欢老师的问题,孩子就不会不想去幼儿园啦。

以上内容是我从春藤课《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动力》里学到的。

优秀回答者:小米麻麻

问题5:3岁男孩上了半年幼儿园,每次问孩子幼儿园的情况,他都不回答,老师让我别问这些问题,这样行吗?

回答:

我们家情况完全相反,孩子们都会告诉我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事情。参考春藤名师课韩芳雪老师《资深园长给你的入园准备课》。

1. 和幼儿园老师沟通:忌漫无目的瞎聊,忌不分时间瞎聊,忌不加思考提问。

不知您是如何询问老师的,可以真诚平等、有的放矢地及时互动,比如放学领孩子的时候,以请教的方式询问老师“怎样让孩子分享他在学校和别的小朋友玩了什么”

2. 和孩子沟通:问题要尽量具体而正面,而且柔和没有攻击性。例如,“你今天玩了什么游戏,告诉妈妈怎么玩的,我也可以学一学”,不要问“今天老师批评你们了吗”。如果孩子很委屈的样子,那就可以问问“哟,小宝贝看起来有一点点不开心,能跟妈妈讲讲吗”。

3. 和孩子沟通:如果孩子不愿意讲,那就不要逼迫。你可以先分享自己的情况,比如“妈妈今天认识了一位新的朋友,你呢”。其实,我觉得big hug超级管用,你可以试试。就是放学的时候,特别夸张,张开双臂,扑向孩子,给他一个大大大大的拥抱,甚至你可以先说“我好想你啊,终于见到宝贝啦”,孩子会很高兴,然后就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心理话。

优秀回答者:李俊雅

问题6:幼儿园老师布置的任务,孩子完不成,怎么办?

回答:

幼儿园阶段的任务重点,是高质量的亲子时间,而不是完成质量;

幼儿园布置任务的作用,除了有幼儿园课程向家庭的延伸之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家长和孩子有更高质量的亲子时间,所以,重要的是过程,而非结果;

当家长理解了老师布置任务的本意,就把精力花在跟孩子一起完成任务上,只要过程是好的,哪怕是个半成品,也可以让孩子感到自豪,别太在意结果的质量高低,也不要跟其他人的作品互相比较,否则这会让孩子学会互相攀比;

孩子会在一起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模仿和学习家长的认真、努力、探索力、创新力、独立思考能力等等的素质和底层能力,更加会享受一起完成任务的过程。

优秀回答者:东凰

问题7:幼儿园老师组织活动,孩子表现不积极怎么办?

回答:

孩子不一定是表现“不积极”,可能只是处于不同的游离状态:

自卑型游离:养育过程中缺乏鼓励的孩子会因为害怕失败或犯错而不敢参加活动;

自得其乐型游离:对其他情况表现得好像不关心,其实是经常处于自己的幻想状态中,需要经常提醒;

兴奋型游离: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半失控状态,经常不按要求做,比较兴奋;

攻击型游离:不喜欢受限制,在活动中小动作比较多,经常跟其他小朋友暗中互动,情绪起伏比较大;

孩子的状态并非一个“不积极”能概括的,家长要学会评估孩子的状态,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接纳和理解孩子的状态和情绪,给与安全感;

和孩子一起找找过程中的积极体验;

鼓励孩子的优势和具体的进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

以身作则,给孩子示范一下如何融入集体,很多时候只要开始参与了,之后就会很顺利。

优秀回答者:东凰

问题8:入园后老师反映孩子的独立能力差 该怎么改进?

回答:

家长,你好,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8点着手:

1、给孩子知情权。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要给他知情权,就是说对于一些可能影响到孩子生活的大事, 我们要给孩子适当的解释,让他清楚周围在发生什么。因为对周围世界的了解和认识,是他迈向独立自主的第一步。

2、尊重孩子对物品的所有权。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就是让孩子清楚哪些是他的个人物品和个人空间,并且在挪用物品或做一些改变时要跟孩子打招呼、征求孩子的意见。我们大人给出足够的尊重了,孩子才会生出相应的责任感。

3、给孩子机会去体验独立完成的感觉。孩子常常会以近乎疯狂的热情要求独自完成事情。小到自己接水,大到自己做家务, 孩子总希望自己能够独立的完成一些事,家长要适当放手,给孩子尝试和体验的机会。

4、给孩子选择权。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是由无数个选择组成的,教给孩子选择的技巧就是教给他生活的技巧,而选择的本领是要通过真的做选择才能学会的。

5、进行后果教育。后果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给孩子做事考虑后果的思维习惯。通过思考事情的后果,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责任感;另一方面是让还承担事情的自然后果,让孩子学会 总结、学会吸取教训。

6、学会规划和预期。培养孩子对未来的预期和规划也是为孩子的自主性做准备。例如跟孩子一起计划这个周末怎么过。我们可以一起想想上午做什么、下午做什么。这样先让孩子有个规划的意识,知道自己可以这样控制自己的生活。

7、少命令少指责多鼓励。是什么吞噬了我们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除了父母的越权代办,还有父母的命令、令人窒息的监督和严厉的批评指责。

8、给孩子安全感。有的家长观念过于西化,把让孩子做主理解成给孩子绝对的自由。其实如果给孩子过多的自由,孩子触摸不到边界和底线,他会感到恐慌和不安全。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既是独立自主的,同时又是安全的。他要知道如果一旦做不好了,事情搞砸了,那么还有家长会帮他。有了安全感,他才敢于去冒险尝试,才敢于承担责任。

优秀回答者:小峥

问题9:我女儿5岁,喜欢帮我打扫卫生,我想夸她真棒、或奖励她,但幼儿园老师说别夸,还让我看《奖励的恶果》,该不该夸奖或奖励孩子?

回答:

首先,不恰当的夸奖和奖赏都会伤害人的内在动机,所以我们可以用描述性的赞赏和鼓励来帮助孩子建立起自我效能感;

核心就是:用描述性语言代替评价性语言;

1.描述你所看见的

“地板很干净,床很平整,书都整齐地码放在书架上;

2.描述你的感受

“走进这间屋子,感觉很舒服。”

3.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

你把笔都分了类,将彩笔、钢笔放在了不同的盒子里。这就叫做‘有条理’。

当你真的“看到”孩子的努力并说出来之后,孩子能从你的状态中获得尊重,这样【被看见】的力量的积累,孩子的内心会越来越丰盈;

掌握这几条让你的赞赏更有力量:

要具体,别嫌麻烦;

重过程,轻结果;

多看事实,少夸人格;

真诚,有态度;

鼓励也是一门艺术,无论我们怎么说,目的都是要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内心丰盈的孩子。

优秀回答者:东凰

问题10:要不要让孩子上幼小衔接班?

回答:

家长,你好,我们可以换一个提问方式,更好的来面对目前的状况。

我们可以这样问自己:除了上幼小衔接班外,我可以从哪方面和孩子一起做好小学一年级的入学准备?以下3点可以提供可你参考:

1、学习上的准备,比如写字姿势、阅读习惯、学习计划等,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养成哪些学习习惯,更好的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

2、社交上的准备,进入到新的环境,要面临结交新的朋友,认识新的老师,孩子的社交能力是否能够面对这样的改变,如果不能,在这段时间内,我们需要怎样提升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3、情绪上的准备,进入到一年级,班级人数变多,老师管理会更加严格,学业任务加重,在面对这些变化时,不仅仅是孩子,家长的情绪也容易收到影响,面对这些变化时,能否做好情绪上的管理;

面对这三点,家长可以多和一二年级的家长聊聊,多了解一些孩子将要就读的学校的情况,自己提前做好准备,才能更好的帮孩子适应一年级的变化。

优秀回答者:张琳娜

以上所有问答均来自圈子——问答板块,想看到更多家长回答,请按照以下流程查找:

家长有难题,春藤有答案!育儿难题就到春藤问答。

往期精彩

春藤一周热门问答新鲜出炉!孩子的10个不爱有答案了

家长有规划 孩子有未来

定位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