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箴言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2
问题一:周国平的教育箴言 何为教育?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古今中外的优秀头脑对此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言论。我发现,关于教育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现在我把我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列举出来,共七点,不妨称之为教育的七条箴言。它们的确具有箴言的特征:直指事物的本质,既简明如神谕,又朴素如常识。可叹的是,人们迷失在事物的假象之中,宁愿相信各种艰深复杂的谬误,却忘掉了简单的常识。然而,依然朴实的心灵一定会感到,这些箴言多么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我们的教育多么需要回到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个论点由卢梭提出,而后杜威作了进一步阐发。“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苏格拉底早已指出,求知是每个人灵魂里固有的能力,当时的智者宣称他们能把灵魂里原本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去,苏格拉底嘲笑道,好像他们能把视力放进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懂得了“教育即生长”的道理,我们也就清楚了教育应该做什么事。比如说,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是特别反对用狭隘的功利尺度衡量教育的。人们即使承认了“教育即生长”,也一定要给生长设定一个外部的目的,比如将来适应社会、谋求职业、做出成就之类,仿佛不朝着这类目的努力,生长就没有了任何价值似的。用功利目标规范生长,结果必然是压制生长,实际上仍是否定了“教育即生长”。生长本身没有价值吗?一个天性得到健康发展的人难道不是既优秀又幸福的吗?就算用功利尺度――广阔的而非狭隘的――衡量,这样的人在社会上不是更有希望获得真正意义的成功吗?而从整个社会的状况来看,正如罗素所指出的,一个由本性优秀的男女所组成的社会,肯定会比相反的情形好得多。 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用外部功利目的规范教育,无视生长本身的价值,一个最直接、最有害的结果就是否定儿童期的内在价值。把儿童看作“一个未来的存在”,一个尚未长成的大人,在“长大成人”之前似乎无甚价值,而教育的唯一目标是使儿童为未来的成人生活做好准备,这种错误观念由来已久,流传极广。“长大成人”的提法本身就荒唐透顶,仿佛在长大之前儿童不是人似的!蒙台梭利首先明确地批判这种观念,在肯定儿童的人格价值的基础上建立了她的儿童教育理论。杜威也指出,儿童期生活有其内在的品质和意义,不可把它当作人生中一个未成熟阶段,只想让它快快地过去。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仅仅是另一个阶段的准备。尤其儿童期,原是身心生长最重要的阶段,也应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又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然而,今天的普遍情形是,整个成人世界纷纷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赶他们到功利战场上拼搏。我担心,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在若干年后的社会上,童年价值被野蛮剥夺的恶果不知会以怎样可怕的方式显现出来。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这是西塞罗的名言。今天的情形恰好相反,教育正在全力做一件事,就是以适应现实为目标塑造学生。人在社会上生活,当然有适应现实的必要,但这不该是教育的主要目的。蒙田说: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

问题二:佛学(教)中真言教法是什么意思 佛教大辞典:真言,梵语mantra。音译曼怛罗、曼荼罗。又作陀罗尼、咒、明、神咒、密言、密语、密号。即真实而无虚假之语言之意。或又指佛、菩萨、诸天等的本誓之德,或其别名;或即指含有深奥教法之秘密语句,而为凡夫二乘所不能知者。广义言之,不但以文字、言语表示之密咒者称为真言,乃至法身佛之说法,亦均为真言。

问题三:基督教 箴言里面 如何得智慧 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箴言”本身就是智慧的言语,常读,常默想,必能增加智慧。

问题四:请告知几条关于教育箴言的句子!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教育是立国之本。
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
必须以大自然为您的生物园,才有丰富的收获。真教育是在大自然与大社会里办,不能常到大自然里去,还能算是生活教育吗?
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
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
要解放小孩的自由,让他做有意思的活动,开展他们的天才。
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取得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问题五:基督教圣经箴言书六章6至8节啥意思 联系上下文,看6章6-11,圣经是拿蚂蚁提醒懒惰人。蚂蚁虽然没有被命令或要求,但知道提早为自己预备食物,甚至在夏天就开始预备秋冬的食物。这是勤劳与未雨绸缪的表现。借此圣经提醒懒惰人不要再懒惰,不要只顾目前生活还过得去就不努力,不为以后预备。要行动起来,免得缺乏贫穷时后悔莫及。

问题六:基督教箴言22:4解释如何讲述尊荣这个主题讲章 【箴二十二4】「敬畏耶和华心存谦卑,就得富有、尊荣、生命为赏赐。」
头一个希伯来字(和合、RV:为赏赐;AV「借着」)的意思是「……的结果」。因为神是神,自然会有这种结果──但却是照着他的时间。参二十一21;路十四11。(在谦卑之后没有「和」;但补充这个字可能是正确的,胜于将下一个词语指敬畏耶和华;和合本这1节经文的次序正好颠倒过来──当作是「谦卑」的定义,那是一个比较粗糙的结构。)――《丁道尔圣经注释》

问题七:教育格言,念人之善,扬人之长,量人之难,帮人之过什么意思 念人之善,时常记着学生的好;
扬人之长,就是发现和表扬学生的长处。
量人之难,就是体谅学生的困难。
帮人之过,就是帮助学生改正过错。

问题八:教育格言“优点多说了不得‘’下句是什么 感觉应该是《 遗人玫瑰,手有余香》吧!

问题九:基督教箴言书三章一至二十节 箴言书三章一至二十节
1 我儿,不要忘记我的法则(或作:指教);你心要谨守我的诫命;
2 因为他必将长久的日子,生命的年数与平安,加给你。
3 不可使慈爱、诚实离开你,要系在你颈项上,刻在你心版上。
4 这样,你必在上帝和世人眼前蒙恩宠,有聪明。
5 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
6 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
7 不要自以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华,远离恶事。
8 这便医治你的肚脐,滋润你的百骨。
9 你要以财物和一切初熟的土产尊荣耶和华。
10 这样,你的仓房必充满有余;你的酒酢有新酒盈溢。
11 我儿,你不可轻看耶和华的管教(或作:惩治),也不可厌烦他的责备;
12 因为耶和华所爱的,他必责备,正如父亲责备所喜爱的儿子。
13 得智慧,得聪明的,这人便为有福。
14 因为得智慧胜过得银子,其利益强如精金,
15 比珍珠(或作:红宝石)宝贵;你一切所喜爱的,都不足与比较。
16 他右手有长寿,左手有富贵。
17 他的道是安乐;他的路全是平安。
18 他与持守他的作生命树;持定他的,俱各有福。
19 耶和华以智慧立地,以聪明定天,
20 以知识使深渊裂开,使天空滴下甘露。
【箴三1~8如何保健】
今日一般大众越来越重视身体保健了。报纸、杂志、和其他出版物时常刊载有关系保健的特写及新知报导。这方面的书更是汗牛充栋,使人越读就越胡涂。但有一点所有的权威人士都同意的是:健康的身体要依靠营养的食物、充足的休息、和足够的运动。
布道家宣信博士在「如何保健」一文,指出保健的另外一个层面,而这正是被社会大众所忽略的:「灵命的光景和身体的兴衰关系至为密切,你倘若希望保持健康的身体,就必须避免一切灵命的恼怒、内心的创伤、吹毛求疵的批评。要知道,发一个小时的脾气比做一个星期的工作使你付出更大的代价,短短一分钟的嫉妒比喝一杯毒液更伤身体。心灵冷静、愉快是健康的重要因素。温柔和平的心比任何安眠药更为奏效。我们听到有些人说出来的话是病态的,这丝毫都不会令人惊奇,因为他们心里充满了厌恶、成见、疑虑、和畏惧,即使最结实的身材也会被这些因素所拖垮。基督徒啊,你如果希望保持神给你的健康和能力,就当避免那些有伤身体的因素。」
我深信这正是如何保健最佳的途径。―R.W.D.――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箴三5别走快捷方式】人都喜欢付出最少的代价,得着最大的成就,在这件事上,魔鬼给我们的办法就是走快捷方式。
当耶稣在旷野的时候,魔鬼对耶稣说,只要向我屈膝,万国和万国的荣华都是你的,十字架的路不必走,何等合算。但主耶稣坚决的拒绝,他情愿行走神给他定规那又遥远又艰难的十字架路程。── 吴恩溥《没药汁》
【箴三5神,为什么?“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
数年前,在某地庄稼生长异常的好,农民都很高兴丰收在望。但就在收获之前,天开始下雨,而且下个不停。
马铃薯烂在地里;豆子在豆荚里长莓。在整个收获季节里天气都很潮湿,期待好收成的希望很快就落空了。一个失望的农夫说:“神,你问一问你自己,这是为什么?我们做错了什么?”
当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会问为什么?他们的问题是有根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