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代码是多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0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代码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招生代码为12751。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代号编排


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培庆姿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



学院介绍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是由攀钢集团有限公司出资举办,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公办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国家级和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截至2022年1月,学院占地面积950余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有马家田、金江2个校区,在校学生8000余人。截至2020年2月,学校设有8个教学单位,开设41个高职专科专业。



历史沿革


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73年的攀钢冶金工业学校。


1973年11月,攀钢冶金工业学校成立。


1979年11月,攀钢技工学校成立。


1984年12月,攀枝花钢铁公司职工大学成立。


1988年9月,攀钢冶金工业学校、攀钢技工学校和攀枝花钢铁公司职工大学合并,组建了攀钢职业教育中心。


1993年7月,攀钢冶金工业学校被评为省部级重点中专。


1994年4月,攀钢职业教育中心对攀枝花矿山公司职工大学、中专、技校和职业中学进行统管。


1997年4月,攀钢职工大学获评国家优良等级。


1999年1月,攀钢技工学校获评国家级重点中专;同年10月,攀钢冶金工业学校获评国家级重点中专。


2001年2月,攀钢向阳职工培训学校划归攀钢职教中心管理;同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10年7月,学院成为四川省首批4所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同年9月,学院与攀钢党校整合,加挂了攀钢党校的牌子;12月,学院成为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2014年9月,学院被评为“全国差拿冶金行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同年12月,学院被评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单位”。


2015年5月,学院被评为“中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先进集体”。


2016年2月,学院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


2021年5月,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获四川省总工会授牌为四川省首批“最佳职工心灵驿站”。


教学建设


截至2020年12月,学院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重点专业6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省级实训基地2个。


截至2019年12月,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建设成功,承接的11项创新发展任务和立项的2个创新发展项目,通过了四川省教育厅的验收。


截至2019年7月,学院有4个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


截至2016年2月,学院有省级精品课程11门。


教学成果


2019-2020年,学院学生在市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6项,其中省级二等奖2项、省级三等奖2项、省级优秀奖1项、市级三等奖1项;2005年、2014年,学院两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学术科研


2014年度学院科技创新工作,有68项科研成果获奖,学院在研市级以上科研项目24项,其中应用型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4项。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2月,学院有教职工458人,其中专任配绝教师308人,聘请有校外兼职、兼课教师4110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58人,占教师总数的51.3%;双师型教师136人,占教师总数的44.16%;具有研究生学历或者博士、硕士学位教师54人,占教师总数的17.53%;有6名教师及教师团队获得了四川省教学名师、全国冶金教学名师等省级及以上称号;建有两个攀钢技能大师工作室。


学术资源


截至2020年12月,学院图书馆藏书近57万册,电子图书资源6.16万册,电子期刊3.4万余种。


文化传统


校徽意义:以字母S作为设计元素,构成一个类似浪潮的图案,寓意“奉献、超越、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及“正德、励志、笃学、力行”的校训。火红的攀枝花和碧蓝的金沙江相互辉映,组成极易识别的“S”点出四川,椭圆的外形可以联想到种子、胚胎,传达出学校是工业的种子,人才的摇篮。


特色专业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黑色冶金技术


国家级重点专业:冶金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机电技术应用、金属压力加工


省级重点专业:冶金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