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生平事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7


商鞅,原名公孙鞅,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被封为商君,以法家思想推动了秦国的两次重大变法。第一次变法始于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严刑峻法,包括连坐制度和军功爵制,尽管引起旧贵族的不满,但最终使得秦国国力大增,百姓生活改善,社会秩序井然,为秦始皇统一奠定了基础。然而,他的法律过于严厉,如凿顶、抽肋等酷刑,导致贵族怨恨,最终被公子虔等人告发,逃亡时因无法出示证件而被捕,被处以车裂之刑。


第二次变法在公元前350年,商鞅废除了井田制,允许土地私有并可买卖,推行郡县制,强化中央集权。这些改革虽然引发贵族反抗,但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得以实施。十年后,秦国国力大增,商鞅升至大良造,新法成效显著,不仅提升国家实力,还促使魏国割让河西,国都迁址。然而,商鞅本人的结局悲惨,但其变法对后世影响深远,新法得以延续。



扩展资料

商鞅(?-公元前338年),战国时代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当称为公孙鞅,不叫姬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商鞅通过变法改革将秦国改造成富裕强大之国,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公元前338年获罪车裂而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