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8-30
  人物简介:
  安徒生,全名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丹麦语: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丹麦作家暨诗人,因为其童话作品而闻名于世,其中最著名的童话故事包括《美人鱼》、《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和《国王的新衣》等。安徒生生前获得皇家致敬,被高度赞扬为给予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他的作品被翻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出版。他的童话故事还激发了大量电影,舞台剧,芭蕾舞剧以及电影动画的创作。

  主要作品:
  ①戏剧:
  《阿尔芙索尔》(Alfsol,1822年6月)
  《维森贝的匪徒》(Røverne i Vissenbjerg i Fyen,1822年8月)
  《圣尼古拉教堂钟楼的爱情》(Kjærlighed paa Nicolai Taarn eller Hvad siger Parterret,1829年)
  《拉默穆尔的新娘》(Bruden fra Lammermoor,1832年)
  《乌鸦》(Ravnen eller Broderprøven,1832年)
  《埃格内特和美人鱼》(Agnete og Havmanden,1834年)
  《离别与相逢》(Skilles og mødes,1835年)
  《司普洛峨的神》(Den Usynlige paa Sprogø,1839年)
  《黑白混血儿》(Mulatten,1840年)
  《摩尔人的女儿》(Maurerpigen,1840年)
  《国王的梦想》(Kongen drømmer,1844年)
  《幸福之花》(Lykkens Blomst,1845年)
  《小基尔斯滕》(Liden Kirsten,1846年)
  《科莫湖边的婚礼》(Brylluppet ved Como-Søen,1848年)
  《比珠宝还珍贵》(Meer end Perler og Guld,1850年)
  《梦神》(Ole Lukoie,1850年)
  《新房产》(Den nye Barselstue,1850年)
  《海尔德摩尔》(Hyldemoer,1851年)
  《出身并非名门》(Han er ikke født ,1864年)
  《西班牙客人》(Da Spanierne var her,1865年)

  ②童话:
  《牛油蜡烛》(Tællelyset)
  《国王的新衣》
  《丑小鸭》
  《美人鱼》
  《猪倌》
  《豌豆公主》
  《幸运的套鞋》
  《枞树》
  《冰雪女王》
  《跳高者》
  《接骨木树妈妈》
  《钟声》
  《老房子》
  《幸福的家庭》
  《母亲的故事》
  《衬衫领子》
  《影子》
  《卖火柴的小女孩》
  《小杜克》
  《顽皮的孩子》
  《红鞋》
  《拇指姑娘》
  《天堂飘来的叶子》
  《屎壳郎》
  《夜莺》
  《小锡兵》
  《沼泽王的女儿》

  ③童话集:
  《没有画的画册》(Billedbog uden Billeder)
  《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Eventyr, fortalte for Børn,1835年至1841年间分6册发行)
  《新童话集》(Nye Eventyr,1843年至1872年间分16册发行)
  《故事集》(Historier,1852年和1853年分2册发行)
  《新的童话和故事》(Nye Eventyr og Historier,1858年至1872年间分10册发行)
  《童话和故事》(Eventyr og Historier,1862年至1874年间分5卷发行)

  ④小说:
  《即兴诗人》(Improvisatoren,1835年)
  《奥·特》(O. T.,1836年)
  《不过是个提琴手》(Kun en Spillemand,1837年)
  《两位男爵夫人》(De to Baronesser,1848年)
  《生存还是毁灭》(At være eller ikke være,1857年)
  《幸运的贝儿》(Lykke-Peer,1870年)

  ⑤游记:
  《1828年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Fodreise fra Holmens Canal til Østpynten af Amager i Aarene 1828 og 1829,1829年)
  《1831年夏游览哈茨山、萨克森瑞士等地的剪影》(Skyggebilleder af en Reise til Harzen, det sachsiske Schweitz etc. etc., i Sommeren 1831,1831年)
  《一个诗人的市场》(En Digters Bazar,1842年)
  《瑞典风光》(I Sverrig,1851年)
  《西班牙纪行》(I Spanien,1863年)
  《访问葡萄牙》(Et Besøg i Portugal,1866年)

  ⑥诗集:
  《诗集》(Digte,1830年)
  《幻想与随笔》(Phantasier og Skizzer,1831年)
  《一年的十二个月》(Aarets tolv Maaneder, Tegnede med Blæk og Pen,1832年)

  ⑦自传:
  《我一生真实的故事》(Das Märchen meines Lebens ohne Dichtung,1847年1月和2月,德文)
  《我的童话人生》(Mit Livs Eventyr, C.A. Reitzels forlag, København,1855年7月19日)
  《我的一生》(The Story of My Life,1871年,英文)
第2个回答  2007-11-25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父亲是个穷鞋匠,曾志愿服役,抗击拿破仑的侵略,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当洗衣工的母亲不久即改嫁。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少年时代即对舞台发生兴趣,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后因嗓子失润被解雇。从此开始学习写作,但写的剧本完全不适宜于演出,没有为剧院所采用。1822年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这一年他写了《青年的尝试》一书,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尔特的笔名发表。这个笔名包括了莎士比亚、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发表第一首诗《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于1829年问世。这是一部富于幽默感的游记,颇有德国作家霍夫曼的文风。这部游记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会的初步承认。此后他继续从事戏剧创作。1831年他去德国旅行,归途中写了旅游札记。1833年去意大利,创作了一部诗剧《埃格内特和美人鱼》和一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1835)。小说出版后不久,就被翻译成德文和英文,标志着作者开始享有国际声誉。
他的第一部《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集》包括《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达的花儿》,于1835年春出版。1837年,在这个集子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故事,编成童话集第1卷。第2卷于1842年完成,1847年又写了一部《没有画的画册》。

1840至1857年,安徒生访问了挪威、瑞典、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小亚细亚和非洲,在旅途中写了不少游记,如:《一个诗人的市场》(1842)、《瑞典风光》(1851)、《西班牙纪行》(1863)、《访问葡萄牙》(1866)等。他在德、法等国会见了许多知名的作家和艺术家。1847年在英国结识了狄更斯。

安徒生写过三部自传:1832年写的《小传》(1926)、1847年在德国出版的《正传》和后来写的一部《传记》(1855),他的小说和童话故事也大多带有自传的性质,如《即兴诗人》、《奥·特》(1836)、《不过是个提琴手》(1837)、《两位男爵夫人》(1848)、《活还是不活》(1857)、《幸运的贝儿》(1870)等。他在《柳树下的梦》(1853)、《依卜和小克丽斯玎》(1855)、《她是一个废物》(1853)等作品中,还写了鞋匠、洗衣妇等劳动者的生活,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时也表现了丹麦的社会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人民性。

1843年,安徒生认识了瑞典女歌唱家燕妮·林德。真挚的情谊成了他创作中的鼓舞力量。但他在个人生活上不是称心如意的。他没有结过婚。他晚年最亲密的朋友是亨里克和梅尔彻。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尔彻的宅邸去世。这位童话大师一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献给“未来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译成80多种语言。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体现了丹麦文学中的民主传统和现实主义倾向。他的最好的童话脍炙人口,到今天还为世界上众多的成年人和儿童所传诵。有些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看门人的儿子》等,既真实地描绘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又渗透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和幻想。由于作者出身贫寒,对于社会上贫富不均、弱肉强食的现象感受极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挚的笔触热烈歌颂劳动人民,同情不幸的穷人,赞美他们的善良、纯洁等高尚品质;另一方面又愤怒地鞭挞了残暴、贪婪、虚弱、愚蠢的反动统治阶级和剥削者,揭露了教会僧侣的丑行和人们的种种陋习,不遗余力地批判了社会罪恶。《皇帝的新装》辛辣地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和朝臣们阿谀逢迎的丑态;《夜莺》和《豌豆上的公主》嘲笑了贵族的无知和脆弱。有些故事如《白雪皇后》则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理想的看法,即坚信“真善美终将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信念。他在最后一部作品《园丁和主人》中,还着力塑造了一个真正的爱国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始终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

安徒生的一些童话故事,特别是晚期的某些作品,也显示出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他虽然把满腔同情倾注在穷苦人身上,但因找不到摆脱不幸的道路,又以伤感的眼光看待世界,流露出消极情绪。他认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导人们走向“幸福”。他在作品中有时也进行道德说教,宣扬基督教的博爱思想,提倡容忍与和解的精神。

安徒生的童话同民间文学有着血缘关系,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文学的朴素清新的格调。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数取材于民间故事,后期创作中也引用了很多民间歌谣和传说。

在体裁和写作手法上,安徒生的作品是多样化的,有童话故事,也有短篇小说;有寓言,也有诗歌;既适合于儿童阅读,也适合于成年人鉴赏。他创造的艺术形象,如:没有穿衣服的皇帝、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丑小鸭、红鞋等,已成为欧洲语言中的典故。

在语言风格上,安徒生是一个有高度创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运用丹麦下层人民的日常口语和民间故事的结构形式。语言生动、自然、流畅、优美、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安徒生的作品很早就被介绍到中国,《新青年》1919年1月号就刊载过周作人译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译文。1942年,北京新潮社出版了林兰、张近芬合译的《旅伴》。此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和开明书店陆续出版了安徒生童话的译本、安徒生传及其作品的评论。译者有郑振铎、茅盾、赵景深、顾均正等。不过解放前的译本都是从英语、日语或其他国家文字转译过来的。解放后,叶君健对安徒生原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直接从丹麦文把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全部译成中文。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5、1958、1978年多次出版了叶君健译的《安徒生童话选集》。
第3个回答  2007-11-25
H.C.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1805年4月2日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父亲是个穷鞋匠,曾志愿服役,抗击拿破仑的侵略,退伍后在安徒生11岁时(即1816年)病故。当洗衣工的母亲不久后改了嫁。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为了寻找自己的出路,实现心中的愿望。1819年14岁的他离开了使自己异常压抑、矛盾却让自己萌发了毅然走上艺术之路的欧登塞,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开始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后因嗓子失润被解雇。由此转入学习写作,但写出的剧本完全不适宜于演出,没有为剧院所采用。1822年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艰苦的生活之路并没有动摇他的信念,反而使他心中澎湃着更加激扬的热情。这一年他写了《青年的尝试》一书,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尔特的笔名发表。这个笔名包括了莎士比亚、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发表第一首诗《垂死的小孩》。1828年,升入哥尔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于1829年问世。这是一部富于幽默感的游记,颇有德国作家霍夫曼的文风。这部游记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会的初步承认。此后他继续从事戏剧创作。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
1831年他去德国旅行,归途中写了旅游札记。1833年去意大利,创作了一部诗剧《埃格内特和美人鱼》和一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1835),小说出版后不久就被翻译成德文和英文, 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此后数年,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其后又不断发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渐搁笔。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安徒生创作的童话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1843年,安徒生认识了瑞典女歌唱家燕妮.林德,真挚的情谊成了他创作中的鼓舞力量。但他在个人生活上不是称心如意的。他终生没有结过婚。晚年最亲密的朋友是亨里克和梅尔彻。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尔彻的宅邸去世。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9104944.html

第4个回答  2007-11-29
安徒生(1805~1875)
Andersen,Hans Christian

丹麦作家。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奥登塞一鞋匠家庭,1875年8月4日卒于哥本哈根。11岁时父亲病故,靠母亲为人洗衣维持生活。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父亲喜爱戏剧, 能够背诵不少莎士比亚的剧本,对安徒生有很大影响。1819年,为了能够学习舞台艺术,只身前往举目无亲的哥本哈根,得到一些热心人的帮助。但多次舞台实践表明他不适宜当演员,便尝试当一个歌唱家,又因一次重感冒损伤声带,只得完全放弃舞台生涯,开始学习剧本创作,也未获成功。1827年,他的第一首诗《垂死的小孩》发表。此后开始创作诗歌、剧本、游记和散文。1829年《阿尔格岛漫游记》问世,受到文学界好评。同年4月,他的一部轻喜剧《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在皇家剧院公演。1831~1833年,安徒生到德国和意大利旅行,回国后发表了诗集、游记、散文集和小说等。这些作品中,以取材意大利生活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最出色。它出版后不久,即被译成德文和英文。

安徒生经常在国内外旅行。到过挪威、瑞典、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小亚细亚和非洲,发表了不少游记作品。使安徒生获得世界声誉的,是他的童话作品。从1835年春天发表第一部《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起,至1872年,他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其中有讽刺皇帝愚蠢、昏庸和大臣们阿谀逢迎的《皇帝的新衣》,歌颂纯洁少女追求忠诚爱情的《海的女儿》,挖苦嘲笑皇帝、贵族的无知和脆弱的《夜莺》和《豌豆上的公主》,描写穷苦人悲惨生活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和《看门人的儿子》以及反映他自己和母亲不幸遭遇和身世的《丑小鸭》和《她是一个废物》等。

安徒生童话爱憎分明,热情歌颂劳动人民、赞美他们的善良和纯洁的优秀品德;无情地揭露和批判王公贵族们的愚蠢、无能、贪婪和残暴。他的童话和故事真实地反映了丹麦现实社会的矛盾,生活气息浓郁,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从取材看,安徒生的童话一部分取材于民间故事、歌谣和传说,而更大一部分是取材于实际生活,是他从人生和社会生活观察中独立创作的。作品体裁多样,有寓言、故事和小说,其中许多艺术形象,如赤身裸体行进在大街上的皇帝、丑小鸭和拇指姑娘等都已成为欧洲乃至世界语言中的典故,有不少童话故事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和芭蕾舞在世界各国放映和上演。

安徒生的童话虽是为“未来一代”创作的,但其涵意极为丰富深刻,也为成年人喜闻乐见。已被译成80多种语言。为了纪念这位作家,在他的家乡奥登塞建起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博物馆,收集和珍藏各国出版安徒生作品的各种版本。
第5个回答  2007-11-27
安徒生(1805——1875)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尔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终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于朋友——商人麦尔乔家中。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早期主要撰写诗歌和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

“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此后数年,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其后又不断发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渐搁笔。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

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参考资料:http://www.antusheng.org.cn/html/200751045612.asp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