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读后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9

这周被卡尔纽波特的《深度工作》深深吸引,来分享一下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
深度工作是什么?
我觉得,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每天的工作内容,究竟有多少是浮浅的,又有多少是有深度的。其实我觉得有一种方法能够很好区分该工作的深浅度,即一个没有接受过专项训练的大学毕业生,从入手到掌握这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这样的工作往往又让我联想到另一个命题,即你的工作是否是容易被取代的。我的领导常常和我说,现在的员工其实都不太专注,总想着加入公司没有多少时间,就想着做出一个大制作。这种说法,也对,也不对,我觉得能不能做到深度,是需要评估你是否在某一个专项领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尤其是有效时间,深入思索与理解该领域的问题,随后通过实践和总结找到自己的方法论,并持之以恒的修改与完善自我。

我是否处于深度工作状态呢?
曾几何时,我们已经开始拿自己加班加了多少,一天处理了多少事情来标榜自己有多能干。真的是这样么?难道我们知识密集型工作者,已经开始认为一天处理邮件箱中的邮件数量、打多少个电话,甚至是把一件件事情放入excel列表项并一件件清楚,这种处理工作项的数量,真的代表我们是卓有成效的么?不见得。从理论上说,具有难度的工作并非能够一朝一夕就得以完成,越是困难的任务,就越是要经过深思熟虑方能得到像样的解决方案与处理方式。我真的打从心里觉得,不是我每天处理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我就真的是一个卓有成效的工作者,我更加不会认同,一个懂得面向搜索引擎的程序员,就是一个优秀的程序员,至多算是一个能够在网络环境中解决别人已经解决过的问题的程序员。那么,我们在未来的挑战,更多是要通过分析、设计并处理别人没有解决过的问题,如此,方能得到更多的能力提升。

一天的深度工作时间有多长?
一般来说,一个新手在一天的深度工作时间大概在一小时左右,而一个专家在一天的深度工作时间则可以达到四小时,但这也是接近于极限了。人类对于自身大脑的理解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依然是不够深入的。我们依然无法能够很好的解释人与人之间在智慧程度上的差异。而卡尔纽波特劝告我们宁可适当的正常工作日加班一下,也不要把工作带回家,因为大脑每天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修正,并且在潜意识层面进行数据处理与整合,过度工作往往将导致下一个工作日的工作效率,得不偿失。但看看现今的互联网企业,996已经被正常化,甚至妖魔化,这是拿未来赌明天的做法,消耗掉一切的可能性,只为了在浅滩中多存活一点时间,究竟最后会如何,那也就只有时间能够证明了。

怎样能够提升自己的深度工作能力?
清晰的区分你的工作是浮浅的还是深度的,并且减少你的浮浅工作数量,增加深度工作的数量。因为最后体现你工作能力的,往往是工作内容是否具有深度,你是否对工作有区别于别人的深入理解。其次,要保留一段远离网络、中断的时间,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常人进入深度工作状态已经保持该状态一般需要一个半小时,所以合理的计划一天的工作时间非常重要。保持自律,深度工作的能力需要不断的进行锻炼才能够熟练运用。最后,尽量减少频繁使用网络社交服务的次数与时间。

总结
每个人一天获得的时间都是公平的,即86400秒,如何计划并执行时间的运用,将是分区人工作能力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加油吧,无论是《与时间做朋友》、《奇特的一生》还是《做二休五》等讲述时间与生活关系的书籍,自律与专注,是共同的人生哲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