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8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经过周密思考、细致研讨和不断调整,凝炼出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扩展资料

  图像识读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 图像识读素养的表现是: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空间等形式特徵;以阅读、搜索、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识别与解读图像的内涵和意义;从维度、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识别图像的类别;知道图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与价值,辨析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

  美术表现指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 美术表现素养的表现是:能形成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了解并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结合美术语言,通过观察、想像、构思和表现等过程,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联系现实生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自觉运用美术表现能力,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审美判断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 审美判断素养的表现是:能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显示健康的审美趣味;用形式美原理和其他知识对自然、生活和艺术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描述、分析、评价和判断;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美术的方式美化生活和环境。

  创意实践指由创新意识主导的思维和行为。 创意实践素养的表现是:能养成创新意识,学习和借鉴美术作品中的创意和方法,运用形象思维,大胆想像,尝试创作有创意的美术作品;通过各种方式蒐集信息,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究,联系现实生活,对物品和环境进行符合实用功能与审美要求的创意构想,并通过草图、模型等予以呈现,与他人交流,不断加以改进和优化。

  文化理解指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 文化理解素养的表现是:能逐渐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的习惯,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艺术魅力,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代的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多样性,欣赏外国优秀的美术作品;尊重艺术家、设计师和手工艺者的创造成果和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需要说明的是,这五大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并非专门针对美术专业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国民,尽管美术专业人才可能在五个学科核心素养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和优秀。 也正基於这一思考,我们没有将“美术创作”作为国民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原因除了“美术表现”的外延更广,可以包括“美术创作”之外,更重要的是适应“国民化”的水平和要求。 换言之,—个不从事美术专业的人,同样可以运用传统或现代媒介和技术,通过造型活动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 如果将“美术创作”作为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会令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因为“美术创作”的内涵在人们的认识中已经被固定。 不将“美术创作”,而将“美术表现”作为核心素养,其道理如同语文学科不能将“文学创作”,而只能将“文字表达”当做国民的素养一样。

  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大核心素养之间是什麼关系呢? 可以用奥运五环图加以说明。 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是美术学科的“本位”,其他学科不会也不可能将此作为自己的核心素养。 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是学科核心素养,并非美术学科之专擅,而是覆盖其他学科。 音乐、语文,甚至体育、数学等学科也涉及审美方面的素养。 几乎所有学科都要培养学生的创意或者创造力。 文化理解也已经被一些学科列为“核心素养”,如语文的“文化理解与传承”、音乐的“音乐文化理解”。 这表明美术学科提出的这三个学科核心素养,是与其他一些学科共享的。 既然如此,为什麼美术学科还要将其当作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呢? 这是因为在美术课程中,这三个核心素养是通过美术学科的立科之本“视觉形象”生发出来的,与从声音、文字或动作等生发源相比,它们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或自身独有的通道。 依据这一理解,我们还可以在“五环”的下面添加一个圆环,构成一个六个环组成的倒三角形。 这样,最下面这个环即成为了我们思考问题的逻辑起点——通过对视觉形象进行欣赏、理解和解读,并运用传统和现代媒材与技法创造视觉形象,指向学科的两个基本素养。 进而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三个衍生素养。 两个基本素养和三个衍生素养共同构成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