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人才招募:做到这4点,少走很多弯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8
■  提示|本文共1970字符,预计阅读6分钟

人+止=企,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一旦离开了人,其发展就会停止。

不管是招募不到人,还是招募到错误的人,对企业造成的影响都不可估量。企业的人才招募不仅关系着公司的人才建设,同时也关系着企业的运营管理成本。

那么,对于一家创业型公司,该如何做好招募工作呢?

对于创业型公司而言,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需的人才类型会有所差异,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人远比选择优秀的人更重要。

正如阿里巴巴所信奉的“找最优秀的人不如找最合适的人”,阿里的这一人才招募理念,鼓励管理者从公司内部寻找超过自己的人。招募到“最合适的人”后,阿里巴巴会从多方面锻炼新员工,使其成长为“最优秀的人”。

招募合适的人,要注意不从竞争对手那里挖墙脚。在阿里,就有类似的规章表述:

“我们不但绝对不允许自己公司挖竞争对手的人,也不允许我们的猎头挖,同时也强烈地鄙视、排斥和谴责竞争对手挖我们的人。”

“至于主动跳槽过来的人,如果不是剧烈竞争对手的人,可以考虑一下;如果是剧烈竞争对手的人,我们绝对不会接受。”

企业价值观是一家企业的灵魂所在,有它的存在才使得员工能够向统一目标前进。当大家对价值的判断和利益的取舍达成共识,自然就有了凝聚力。

凝聚力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凝聚力体现在工作中就是团队精神,也可以说是一种协同。

马云曾经在一段公开演讲中阐释了阿里的团队精神:“什么叫团队精神?有两个含义:一是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情,二是不让队友失败。阿里巴巴的七个公司中,没有一公司可以失败。所以我想,协同是指我能为别人做些什么。”

价值观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却能够润物无声,对于经常要“打仗”的创业型公司来讲,必须在招聘环节就做好价值观的把关。

从招聘阶段就尽量招价值观与公司的相近的人才,可以提高招聘人才的“存活率”,给后续工作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这种“投机取巧”的办法是阿里巴巴的老传统。

阿里巴巴前资深副总裁、首席人力官,阿里影业公司首席运营官邓康明就曾经表示:“(阿里巴巴)招聘新员工时,我们主要看他们本身是否诚信,是否能融入企业,能否接受企业的使命感和价值观。业务问题并不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在人员招聘的环节业务问题不是作为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呢?

一方面是因为,即便业务能力再强,如果这个人不能认同公司的价值观,认可公司的做事方法,那他在工作过程中就不会全力以赴,及时努力去做了,也是在一种不情不愿的状态下完成工作,这样的工作成效是不理想的。

另一方面很多人事会以性格来判断业务岗的匹配度,大家通常认为外向型性格的人适合搞销售,但国际知名销售大师博恩·崔西曾指出:75%的顶尖销售人员在心理测试中被认为是个性内向者。如果按照常人的直觉来判断,说不定这些顶尖销售员早就被人力资源经理淘汰掉了。

可见,仅仅从表面上的性格来判断一个人适合做什么工作、有多少发展潜力,是件不可靠的事。具有相同潜在才能和兴趣爱好的人,完全可能是不同性格的人。

就目前而言,我国劳动者的流动性越来越大,企业越来越难以挽留住人才。要知道,一个核心人才离职,其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年薪的1-1.5倍。

造成企业留人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轻视离职管理。

过去的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中,有一种默认的观念:人员一旦离开,就与我再无关系了。

其实不然,离职的员工也是公司不可忽视的力量,从离职人员的身上能反映出很多问题。对于有离职员工,管理者要了解员工真正离职的原因,听取他们的意见和看法,进而改进公司各项工作,提高在职员工满意度。同时员工离职后,加入新的公司,仍然可能为原先任职的公司提供有益的信息或者市场机会等等。

企业的人员招募,不是一场简单的机械交易,最佳雇主的考察标准是多方面的,包括公司员工的数量与素质、员工培训水平、公司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是否相匹配、员工收入在同行业中的水平等等。

阿里巴巴在这些方面都表现优异,很大程度上能让员工们拥有较多的成长感、成就感和归属感,这使得公司全体员工保持着高昂的士气不断奋斗。

企业与职业人,一共构成了一个大环境,我们通常称之为职场。大众的眼中,职场仅仅只是一个职业活动的场所,但事实上,它还应当成为一个情感交汇的场所。

我们可以简单的算一下,我们的一生中,有多少时间是在工作的?我们和同事在一起的时间,是不是比和自己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还要多?

如果说你和同事一起工作的时候,感受不到自己心灵的成长,感受不到快乐和丰富,感受不到自我成就的喜悦,那么工作将变得特别痛苦。

每天早上张开眼睛,想到又要和这些老面孔在一起,又要看上司的臭脸,还要面对一大堆让自己不开心的事情……能有什么动力叫自己起床呢?

所以,能不能有一些元素让我们的感受不一样呢?那就是——让“职场”变成“情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