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对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就是苏轼写了一篇念奴娇 赤壁怀古,某人对了一篇,要求是句读一样,格律一样,同样是写赤壁怀古的了,我1000多分,合适我话我就全给了。没有的话就不许说话!
ps:如果连句读,格律都不懂的话就不要说话……
我翻阅了全宋词,21050首。
酹江月·念奴娇
葛长庚

汉江北泻,下长淮、洗尽胸中今古。
楼橹横波征雁远,谁见鱼龙夜舞。
鹦鹉洲云,凤凰池月,付与沙头鹭。
功名何处,年年惟见春絮。
非不豪似周瑜,壮如黄祖,亦随秋风度。
野草闲花无限数,渺在西山南浦。
黄鹤楼人,赤乌年事,江汉亭前路。
浮萍无据,水天几度朝暮。

这一首最好一点,不过对比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非不豪似周瑜,壮如黄祖,亦随秋风度
大家就知道了……
其余我就不多说了。
希望有线索的朋友继续关心,我的问题没那么简单,要不我拿两百分做什么?
另ps:是古代的人写的,楼下兄弟所说的 旧作念奴娇 是西湖空间里七月陈静写的。虽然很不错(看平仄就知道好不好了),但是还是不行……
如果真有这样的现代人写的,我要,事实上不可能……

附:
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苏 轼

大江东去句浪淘尽读千古风流人物
●○○● ●○● ○●○○○●

第1个回答  2007-12-13
一、《念奴娇》题解
元微之【连昌宫词】:“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每岁楼下酺宴,万众喧溢,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明皇遣高力士大呼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遂看人能听否?’皆悄然奉诏。”又【开天遗事】:“念奴有色善歌,宫妓中第一,帝尝曰:‘此女眼色媚人;’又曰:‘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词曲之名,有所昉矣。
本调异名最伙,以调都百字,故又名〔百字令〕、〔百字谣〕。以东坡【咏赤壁】有“大江东去”及“还酹江月”句,故又名〔大江东去〕、〔酹江月〕、〔赤壁词〕。更有〔大江西上曲〕、〔壶中天〕、〔无俗念〕、〔淮甸春〕、〔湘月〕、〔大江乘〕等名,不暇遍考。

二、〔作法〕 本调一百字。起句四字,不用韵,平仄一定。次句九字,上三下六,起仄韵;第三、四字平仄不拘。本句亦有作上四下五者,不足法也。第三句七字,不用韵,与〔满江红〕第五句同。第四句六字,与〔双双燕〕第六句同。第五、第六为四字对句,不用韵,与〔换巢鸾凤〕后阕第四、五句同。第十句五字,与〔烛影摇红〕第四句同;惟第三字不可用仄。第八句四字,与第九句六字,亦可作上四下六之十字句。上四字作豆,第一字可平,下六字协韵,第一字可仄。其语气自需一气呵成。后阕起句六字,仄起平收,不用韵;第一、三字俱可作平,与〔玉漏迟〕后阕起句同。第二句九字,上四下五,与〔青玉案〕结句同。然亦有作上五下四者,不足法也。以下句法,全与前回。

三、故事
元朝时期,诗人萨都刺来到南京畅游,他见到这六朝古都,十分高兴,登上城楼看四方,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即兴填词《念奴娇·登石头城》:“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

四、元·萨都刺《念奴娇·登石头城》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
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
歌舞樽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虽是作法有不同,但古词流传,有点变动,也是正常。楼主说的《酹江月·念奴娇》葛长庚作,也是《念奴娇〉的正确做法。楼主可参看题解及做法。
是记得有这么一首,找得好辛苦。不知道是不是你想要的那一首?

又找到一首,是写周朗的,与赤壁内容有关。

念奴娇·周瑜宅 郑板桥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
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
楼舻云崩,旌旗电扫, 射江流血。
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
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东坡【咏赤壁】有“大江东去”及“还酹江月”句,故又名〔大江东去〕、〔酹江月〕、〔赤壁词〕。更有〔大江西上曲〕、〔壶中天〕、〔无俗念〕、〔淮甸春〕、〔湘月〕、〔大江乘〕等名,不暇遍考。

文赤壁
放之山水抚弦处
出没渔樵鼓浪中
不借东风不借箭
只须笔墨醉江东

这是我喜欢的一个女孩子写的,哎,可惜终千日不相见!慕卿久已,奈何陌路!恨不能把酒言欢,同游山河!想卿纵非倾城容颜,亦墨香悠然!奈何!奈何!唯有梦中醉酒同歌!!!
第2个回答  2007-12-10
吹什么吹
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
第3个回答  2007-12-06
楼主你是让人给你找一篇么。。。
第4个回答  2007-12-06
一、《念奴娇》题解
元微之【连昌宫词】:“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每岁楼下酺宴,万众喧溢,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明皇遣高力士大呼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遂看人能听否?’皆悄然奉诏。”又【开天遗事】:“念奴有色善歌,宫妓中第一,帝尝曰:‘此女眼色媚人;’又曰:‘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词曲之名,有所昉矣。
本调异名最伙,以调都百字,故又名〔百字令〕、〔百字谣〕。以东坡【咏赤壁】有“大江东去”及“还酹江月”句,故又名〔大江东去〕、〔酹江月〕、〔赤壁词〕。更有〔大江西上曲〕、〔壶中天〕、〔无俗念〕、〔淮甸春〕、〔湘月〕、〔大江乘〕等名,不暇遍考。

二、〔作法〕 本调一百字。起句四字,不用韵,平仄一定。次句九字,上三下六,起仄韵;第三、四字平仄不拘。本句亦有作上四下五者,不足法也。第三句七字,不用韵,与〔满江红〕第五句同。第四句六字,与〔双双燕〕第六句同。第五、第六为四字对句,不用韵,与〔换巢鸾凤〕后阕第四、五句同。第十句五字,与〔烛影摇红〕第四句同;惟第三字不可用仄。第八句四字,与第九句六字,亦可作上四下六之十字句。上四字作豆,第一字可平,下六字协韵,第一字可仄。其语气自需一气呵成。后阕起句六字,仄起平收,不用韵;第一、三字俱可作平,与〔玉漏迟〕后阕起句同。第二句九字,上四下五,与〔青玉案〕结句同。然亦有作上五下四者,不足法也。以下句法,全与前回。

三、故事
元朝时期,诗人萨都刺来到南京畅游,他见到这六朝古都,十分高兴,登上城楼看四方,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即兴填词《念奴娇·登石头城》:“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

四、元·萨都刺《念奴娇·登石头城》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
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
歌舞樽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虽是作法有不同,但古词流传,有点变动,也是正常。楼主说的《酹江月·念奴娇》葛长庚作,也是《念奴娇〉的正确做法。楼主可参看题解及做法。
是记得有这么一首,找得好辛苦。不知道是不是你想要的那一首?

又找到一首,是写周朗的,与赤壁内容有关。

念奴娇·周瑜宅 郑板桥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
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
楼舻云崩,旌旗电扫, 射江流血。
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
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第5个回答  2007-12-05
偶十分赞同楼上的某某人的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