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大街上的污水井叫做古力啊?这个名字好奇怪,怎么来的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07-11-30
古力和古力盖
读青岛的报纸,看青岛新闻,常常会遇到“古力”一词。外地人往往不明所以。其实,“古力”一词是德语的译音,意思是指带有可供人出入井盖儿的,地下雨污水坑道。至于“古力”究竟应该翻译成汉字的哪两个字,也有专家认为还是用“轱哩”比较好。由“古力”派生出来的另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还有我们经常在马路上见到的地下雨水、污水、自来水、电缆、煤气等管道井盖,青岛人称之为古力盖(儿化音)。青岛的公共地下管网是全国最发达的,所以青岛道路上的古力盖就非常多。曾经有一个外地来青办事的汽车司机,说过这样一桩趣事。他说,当他第一次开车来青的时候,就发现了那么多的古力盖。结果等他再回去的时候,就一路数起了古力盖。据他那次统计,仅出一趟青岛市,就会遇到四百多个古力盖。青岛古力盖的使用,至今已有上百年了。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古力盖在天主教堂附近还有一些,都是圆形的,上面铸有不少德文。建议市文物局、市博物馆等有关部门将其登记注册,还可以换下一两个实物来充实馆藏。不然,这些上百年的古力盖总有一天会毁坏丢失殆尽,成为青岛市政史上的一件遗憾事。青岛的雨水、污水排水管道铺设于德占时期的1898年10月至1905年,全部为地下暗渠。首批铺设的下水管道约有3200米。至德占前的1914年,全市市区雨水管道为29.97公里、污水管道为41.07公里、雨污合流管道为9.28公里。德国人还在市区设立了四个排水泵站,对地下的雨污水进行处理。这是青岛首次铺设的大规模地下管网工程。现在,青岛的市区扩大了,新增的地下排水管道已四通八达,非往日可比。此幅照片即为天主教堂前街道的一处“古力盖”,被车辆和行人摩得发亮的古力盖透射着历史的沧桑。

参考资料:http://post.baidu.com/f?kz=125147471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