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踪镇的农业经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种植业
种植业是仙踪镇赖以生存的产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种植一季稻沤田面积大。七十年代末,改沤田扩种双季稻。千方百计扩大复种指数,沤水田面积逐年减少。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中期,早稻、双晚面积两个百分之百。九十年代中期至2004年,种植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达到协调发展。2005年底,仙踪镇(含原姚庙、河刘两乡镇)种植杂交中稻29600亩,棉花增加到17400亩。
种植业结构调整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仙踪镇(含原仙踪、姚庙、河刘三乡镇)3万亩沤水田基本上改成了麦稻二季田。
1988年以后,全面推广农业新技术,引进、扩种和普及农作物新品种,不断调整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例。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棉花、油菜“两育两栽”的高产配套技术和地膜玉米栽培技术。
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仙踪镇一稻一油的种植模式全面铺开,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且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至2005年,全镇优质稻种植面积29600亩,棉花种植17400亩,其它经济作物5000亩,粮经作物种植比例为1.32:1。
农业机械应用
1988年,农民经历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休养生息,经济仍然比较困难,排灌机械的水泵很少,使用的是木犁、木耙、木水车,一个村民组(生产队)也只有一两台手按式喷雾器,一至两台的脚踩脱粒机;肥料及秸杆运输靠肩挑。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农业机械推广使用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好势头。除了七、八十年代兴建的16个抗旱排涝电力机站外,至2005年底,全镇16121户拥有大小水泵12138台,耕田机3010台,土地翻耕,运输基本上实现机械化,农用喷雾器所有农户都有。水稻收刈告别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历史,全镇每年中稻收获季节要组织100-150台收割机抢收,近3万亩中稻只需10-15天就收割结束,农产品及肥料运输,除山区少数村庄外,都是农机运输。
至2005年底,仙踪镇排灌机械使用率100%;翻耕机械作用率82%;植保机械使用率100%;收获机具使用率85%;农产品加工机械使用率100%;肥料运输机械使用率95%。
农业新品种广泛推广
廿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前,仙踪镇农作物早稻是“五热”、“六热”,中稻是老扬籼,棉花是小籽棉,油菜是白菜型,花生是瘫秧子,山芋是小红皮,旱杂粮也都是传统老品种。农作物产量低,好年景,中稻亩产也只有八、九百斤,油菜籽亩产200斤左右,籽棉亩产二、三百斤。
1977年引进杂交稻汕优系列,棉花“徐棉553”、“泗棉2号”、花生“海花一号“等优良品种。1988年以后,农业部门逐渐淘汰了水稻高产不优质的汕优系列杂交稻品种,推广引进协优、特优和两优系列高产优质的杂交稻品种;推广“秦油二号”品种。
1995年以后,推广油菜华杂系列:中油杂2号、蓉油8号、皖油9号、绵油11号、12号等高产优质的甘蓝型油菜,逐步淘汰使用了10多年的“秦油2号”等杂交油菜品种。二十一世纪始,又大力推广德优系列新品种。蔬菜也有90%以上由农技部门提供良种。
为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仙踪镇利用广播、墙报,举办专题培训班或以会代训,印发农科宣传资料,建立示范片等多种形式深入广泛地宣传水稻、棉花、油菜高产栽培技术。举办“水稻栽培”、“稻改棉”、“油瓜稻”、“油瓜豆”模式栽培和“甘蔗、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油菜菌核病防治”、“秸草还田”、“优质油菜秋发冬壮栽培”等农技培训班。
2005年,仙踪镇农民种的是优质杂交稻、优质棉花和优质油菜品种,90%以上农户实行旱育稀植,100%的棉花、油菜实行了育苗移栽。
示范片和生产基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后,仙踪镇陆续建立了优质水稻示范基地1000亩;建立杂交油菜示范基地1000亩;建立了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1000亩;建立草莓示范片50亩;建立棉花育苗移栽示范片1000亩;建立杂交玉米示范片100亩;建立日本山芋生产基地300亩和500亩旱育抛秧高产田;建立5000亩优质油、优质棉“两育两栽”高产示范片以及鹅、鸭、鱼立体养殖基地,山羊养殖基地。
1998年在大范行政村申庄自然村推广塑料软盘旱育秧62亩;在张塘行政村小张村建立82.7亩棉花高产示范片, 2005年底,原河刘镇(骆集乡)棉花面积达7000多亩,这是建国以来所没有的。建立优质油料生产基地四块,即:在原河刘镇境内沿塔古公路两侧各250米,面积为3000亩;沿黄六村部至再安路两侧各200米,长近6公里,面积为2000亩;沿金汤村部至张洼村公路两侧和张洼行政村全境面积为2000亩;沿骆集粮站至邵集行政村王桥村公路两侧各150米,长5.5公里,面积为1800亩,共8800亩。优质稻生产基地确立再安行政村万亩滁河联圩。在张塘、金汤、骆集、邵集、大范、张洼等六个行政村毗邻地带建立2500亩优质红打瓜生产基地,挂靠巢湖冷库在高张行政村建立20亩日本南瓜和金徐行政村50亩青刀豆生产基地;以张洼行政村为龙头建立300亩日本山芋生产基地;在大范行政村建立60亩地膜甘庶生产基地;在张洼、岗胡两行政村建立300亩地膜花生生产基地;在张渡行政村建立400亩“油瓜稻”模式栽培生产基地。
2005年底,仙踪镇已核准国家2个万亩优质粮、一个万亩优质棉生产基地。
订单农业(公司+农户)
1999年,河刘粮贸公司首次和再安行政村签订了水稻新品种‘绿稻24’1100亩的种植收购合同。2000-2005年,河刘粮贸公司及外地有关单位每年在原河刘镇范围内与农户签订“两优”系列高产优质杂交稻种植合同3000-5000亩。与县种子公司签订棉花F1代制种3000亩。与巢湖冷库及沈巷嘉谊食品有限公司签订日本山芋1813亩收购合同。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形成了土地转移集中连片种植,涌现了种粮大户。2004-2005年全镇承包100亩以上(习惯亩)种植优质水稻的有11户,承包10亩以上种植水稻、5亩以上种植棉花的1435户。
林 业
仙踪镇山场面积5.3万亩,分布在长山、葛集、六衡、东洪、八熊、玉皇、江淮、金洼、骆集、张塘、邵集、岗胡等12个行政村,公益林面积为31056亩(其中国家级2671亩,省级4325亩),退耕还林1.6583万亩,自2000年以后,全镇建绿色长廊53公里,林网17公里,封山育林2702亩。
森林权属变更 五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末。山林权基本上属于大队和生产队两级所有,有的地方归生产队所有。1981年下半年至1982年4月,仙踪镇(原仙踪、骆集、姚庙三乡镇)根据国家 “定山权、定林权、定自留山”的规定,在10个行政村48个有林自然村完成了1680户林业三定,颁发了林权所有证和自留山使用证, “三定”山林面积50037亩,解决了山林权属纠纷,促进了林业发展。
1995年以后,行政村对一些山场的使用权实行租赁承包,全镇有13个林业生产大户共承包荒山3000多亩,邵集和岗胡行政村将620亩光秃秃的岭岗租赁给全椒县一位个体户,栽意杨树11000多棵,租期20年。
发展林业 开展全民植树造林活动。实行 “包山场,包时间,包质量”造林。发动妇女、青年、学校师生、机关干部、街道居民营造三八林、青年林,几经反复,全镇绿化了3000万亩。至
2005年,全镇田旁植树达60多万棵。每年“3.12”植树节,组织机关干部、学校师生、街道居民义务植树约30多万棵。宜林山场基本绿化以后,出台了封山育林措施,加强山林管理。同时建成长江防护林2702亩
退耕还林 自2002年开始,仙踪镇认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至2005年经县林业部门验收,退耕还林面积16583亩,有马尾松、杉木、国外松、意杨、国槐、板栗、茶叶、油桃等20015亩,森林覆盖率约29.7%。
为了加强林木保护与管理,镇政府成立森林防火指挥部,以青年干部、基干民兵组建防火小分队,制定岗位责任制度,有林村及山场四周成立防火防盗联防组织,确定专人负责。充分利用广播、标语,印发宣传资料,广泛宣传森林法及森林防火的地方性法规,提高群众的森林防火防火意识。有林山场开辟防火道16公里,设立望火台3个,配备风力灭火机12台、防火服15套,扑灭工具120件。同时抓好松毛虫、松针综合症、松蝎天牛、松杉立枯病等防治工作。
养殖业
畜禽主要饲养牛、猪、羊、驴。
牛 饲养主要用于耕田,不能耕田则宰食。1988年全镇饲养2753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2005年耕牛饲养减少到1234头。
生猪 仙踪镇自实行生产责任制度,生猪饲养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是仙踪镇生猪饲养发展较快时期,几乎每个农户都养一头猪,后来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粮价上涨,许多人说:“千瓢水万瓢糠辛辛苦苦养一睥不如打工一个月”,生猪饲养量一年比一年少,至2005年全镇饲养生猪只有2534头,比1988年减少10810头。
山羊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许多养羊大户卖掉山羊,从事别的行业。1988年养羊1988只,2005年全镇养羊3084只。本地槐山羊,体形小,重量轻,产肉率低。仙踪镇2000年引进了杂交波尔山羊1代,与本地槐山着杂交。
驴 本地品种,体形瘦小,四肢发达。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作运输工具,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后,驴逐渐被淘汰。
家禽主要饲养鸡、鸭、鹅:
鸡:本地鸡,体形小,生长慢,肉质鲜美,主要是家庭零散饲养,1988年养鸡287516只,廿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一些地方在积极推广塑料大棚饲养土鸡的同时,引进了罗曼蛋鸡、三黄肉鸡、麻鸡。至2005年全镇养鸡483810只。
鸭:本地麻鸭,生长快,肉质鲜美,后引进江苏昆山麻鸭、樱桃肉鸭和巢湖麻鸭。1988年饲养96664只,2005年饲养32681只。
鹅:本地白鹅,生长期长,单只重量轻,后引进了无为、盐城、六安等优良白鹅品种,虽生长期较长,但单只重量达3.5-4公斤。1988年饲养66182只,2005年饲养21116只(鹅鸭饲养均受到2004年发生狗禽流感疫病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