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兖镇的社会事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境内有私塾50处, 学生320人。1912年之后,限制私塾,倡导学校教育。 1935年办起3处初等小学,学生350人。至1948年境内有小学6处,学生56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9%。1949年,恢复小学6处,在校学生810人,教师25人。校舍多是破庙宇、旧房子,校具破烂不堪。建国后,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幼儿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展开。大村开办农民夜校,开展扫盲运动。80年代,对校舍、设备全面进行改造,学校“六配套” (校舍、课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厕所六配套)均达到省级标准。90年代,投资620余万元建成高标准中学两处和成人教育中心校,培养农村各类技术人才3000多人。1997年以来,实施“科技兴镇、教育强镇”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投资160万元,建一流中心幼儿园和综合高中--兖州市第五中学。形成了从幼儿教育到高中教育的完备教育体系。 2000年,全镇共有各类学校1 9处,其中小学15处, 在校生2787人,教职工182人。中学3处,在校生3559人,教职工208人。 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政府投资300余万元对小学校舍进一步改造,全镇学校实现楼房化。该镇被评为山东省创新教育实验基地、济宁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先后为国家输送大中专生1549名,其中本科245名,大专418名。
该镇大力实施科技兴镇战略, 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九五”期间,该镇企业共投资17.3亿元,实施技改项目126项,其中国家和省级星火计划项目14项;引进国内国际先进设备23台(套),先进工艺26项,先进生产线12条。共开发出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的160余种新产品,其中有16种填补国家和省内空白,12种销往国际市场, 4种产品单项收入过亿元,19种产品单项收入过千万元。太阳纸业集团、银河德普胶带公司、云龙机电工业集团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各村都配备了科技村主任,成立了科技服务队。发展农民技术协会5家,科技示范服务基地7处,推广无土栽培、节水灌溉、秸秆气化等实用新技术30多项。被济宁市政府确定为唯一的“社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省级星火示范乡镇”。2000年,全镇共有科技人员3200人,累计取得各类科技成果75项。
新兖镇历史悠久,数千年来,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诸如龙灯、竹马、狮子舞、地方戏、曲艺、书法、绘画、雕刻等代代相传。1968年建广播站,1977年建电影队,1980年建文化站和档案室,建图书阅览室25处,共藏书两万余册。1983年6月,成立史志办公室。经史志工作者6年的辛勤劳动,城郊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兖州县城郊乡志》于1988年11月出版。全书13.5万字,着重展现了城郊人民一个半世纪的革命斗争风云、历史名人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及改革开放后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1998年以来,健全了镇、村、户三级文化网络,成立文艺演唱队, 成功举办了农民文化艺术节。镇电影管理站被国家文化部等6家单位评为“全国农村‘农林科技电影汇映月’活动先进单位”,该镇被评为“济宁市社会文化先进乡镇”。2000年,全镇共有文化大院40个,图书室56个,阅览室52个,调频广播入户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98%。购置文体器材及文化用品360件,开展文体活动156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社会福利逐步提高,镇政府每年拨出资金,救济特困户。定期向烈军属、伤残退伍军人等优抚对象发放优抚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1998年以来, 对70岁以上的老人全部减免“三提五统”。小马青、龙桥、永丰、琉璃厂等12个村每月向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30~60元的生活补助金, 90%的村实行了奖学金和助学金。1996年,投资80万元,建起了镇敬老院。1997年7月,又投资450万元,将敬老院扩建成高标准老年人公寓, 有120多位孤寡老人入住。老年人公寓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1964年部分村开始规划排房,加宽街道,砖瓦房增多。
1974年秋,开始对村、田、路等实行统一治理,村内主要街道扩为8-12米,乡村道路通畅。
1978年,全镇人均住房面积4.2平方米。
1986年,修筑省道济(南) 微(山)公路,境内段铺修柏油路竣工通车。
1987年12月,山东省小城镇工作理论研讨会后,对境内道路、村庄建设进行规划并逐步实施。
1994年,委托蚌埠市建设规划设计院、省城市规划设计院、济宁市建筑设计院设计“新兖镇村镇规划”,制定了旧村改造优惠政策,鼓励群众拆旧房建楼房。 小马青、马家桥、楚洼村被山东省政府评为“村镇建设明星村”。 1965年6月生, 山东省汶上县人,中共党员。历任兖州一中教师,兖州市政府办秘书,兖州市新兖镇副镇长,镇党委副书记,颜店镇镇长,兖州市委常委、新兖镇党委书记等职。在新兖镇任职期间,新兖镇企业技改、农业结构调整、民营经济和镇村建设工作成效显著。该镇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六年位居济宁市第一位,2000年达到全省第三位。他撰写的10余篇论文在全国及省市重要报刊发表并获奖。1995年以来,张胜明先后荣获山东省乡镇企业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劳动模范等称号20余项。200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并被载入《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