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县的行政区划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2

1997年,新津县面积331平方千米,人口28.2万,辖5镇2乡。县政府驻五津镇。
1999年,新津县辖10个镇、4个乡:五津镇、花桥镇、金华镇、兴义镇、安西镇、新平镇、永商镇、邓双镇、普兴镇、花源镇、兴乐乡、龙马乡、黄渡乡、文井乡。
2000年,新津县辖11个镇、5个乡。
2002年,新津县辖12个镇、4个乡。
2004年9月8日,撤销黄渡、兴乐、龙马、万和4个乡。将原黄渡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普兴镇。普兴镇政府驻普兴场。将原兴乐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花源镇。花源镇政府驻花源场。将原龙马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新平镇。新平镇政府驻太平场。将原万和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兴义镇。兴义镇政府驻兴义场。
2004年,新津县辖11个镇(五津、花桥、金华、兴义、安西、新平、永商、邓双、普兴、花源、方兴)、1个乡(文井),42个社区委员会、61个村委会;面积330平方千米,人口密度935人/km2。
2009年,新津县花源镇、新平镇、邓双镇、花桥镇、永商镇增设街道办事处。分别设立:花源街道办事处、新平街道办事处、邓双街道办事处、花桥街道办事处和永商街道办事处。增设街道办事处后,镇政府与街道办事处合署办公,实行“两个牌子,一套班子”,行政管辖区域和镇政府驻地不变。
2014年2月12日,撤销五津镇,设立五津街道办事处,辖原五津镇所属行政区域。 新津位于狭义成都平原南部,狭义的成都平原仅指都江堰、绵竹、罗江、金堂县、新津县、邛崃为边界地岷江、沱江冲积平原,长约210千米,宽约50~70千米,是构成川西平原的主体部分。
新津县地势平坦,面积方圆。主要为河流,漫滩和阶地构成地平原地貌。由76.6%的平坝和14.1%的丘陵和9.3%的水面构成,海拔高度442~673米。平原在地质构造上属成都新生代断陷,其东南和西南的牧马山和长秋山为浅丘与台地,属龙泉山褶断束。 新津境内诸河属岷江水系,可分岷江正流及其支流。支流中有的是常年性自然河如西河、南河,有的是岷江的分支河如羊马河、杨柳河,以及季节性自然河——龙溪河。以上诸河除季节性自然河外,在新津均属过境河道,都在新津五津镇东南汇合。
岷江自都江堰市至新津武阳镇段,称外江。古名“皂江,一名皂里江,又曰寿阝江”。(《寰宇记》)这段河道流经平原,分支较多,成一网篼状,在新津武阳镇东南汇合。随着时间的推移,江流迁徙不定,干流也因时而易名:近至清朝,黑石河为岷江干流时有“黑石大江”之称;清末,岷江干流又转走羊马河,有“羊马之河”之称;民国22年(1933),叠溪大水后,金马河变成了岷江干流。此后,金马河一直是都江堰的主要排洪河道,是一条基本定型的岷江正流。1953年羊马河口被封以后,羊马口以上至渠道河段仍为金马河河段,故有“金马河渠首段”之称。 2012年新津县实现工业增加值88.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86.43亿元,实现增加值79.15亿元,增长19.4%;其中主导产业产值257.09亿元,增长20.2%。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8.77%。主要产品产量:配合饲料113.3万吨,增长23.6%;玻璃制品7.4万吨,增长6.4%;肥皂及合成洗涤剂15.8万吨,下降3.5%。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275.14%。资产负债率68.3%,总资产贡献率12.22%。实现利润14.67亿元,增长33.0%;实现利税26.95亿元,增长51.1%。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66.74亿元,增长23.1%,工业集中度由上年的83.5%提高到84.3%。 截至2014年,境内国道G108线、成乐高速公路、成雅高速公路、省道S107线川藏公路、S103大件公路等4条国、省干线公路和8条县道纵横交错,全县公路通车里程已达612.099公里,公路密度达1.85公里/平方公里。
此外,建设中的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在新津也设有出入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