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温黛的1962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8

8月30日,温黛中心风力增强至每小时约148公里,其中心在香港东南偏东740公里,皇家香港天文台于19:45(当地时间,下同)悬挂一号戒备信号。8月31日09:00,温黛集结在香港东南偏东约290公里的中国南海上,并继续稳定以时速接近19公里向西北偏西至西移动。香港亦开始转吹北风和下雨。同日16:10,香港天文台改挂三号强风信号。
当天下午,香港仍然未吹强风,但各迹象显示台风将进一步接近香港。香港天文台于22:50改挂七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翌日9月1日02:00,温黛集结在香港东南约190公里。位于香港东南之横澜岛气象站此时录得烈风,阵风时速每小时89公里。约2小时后,维多利亚港内的风力仍然只在强风程度,但横澜岛风力已加强至持续每小时74公里,阵风约每小时105公里。天文台于是在04:15改挂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
两小时后,即9月1日06:15,温黛中心位于香港天文台东南约90公里,并进一步接近香港。天文台于此时改挂十号飓风信号,由于当天早上香港正值天文大潮,天文台并同时发出风暴潮警告。09:00,温黛在香港境内东部水面,香港普遍吹飓风。横澜岛录得阵风为每小时216公里,大老山为每小时284公里;天文台则在09:30录得10分钟平均风速为每小时150公里,阵风每小时259公里,气压为953.2百帕斯卡。温黛最接近香港是09:50,中心位于天文台以南约19公里。吐露港在10:30左右出现风暴潮,加上海浪,水位比正常最高潮位再高多3米,达5.2米。在大埔滘,风暴潮的浪顶为海平面以上7米。至11:00,温黛风眼移至长洲附近,风眼经过时部份地方短暂风势平静;之后各地转吹东南风。天文台于14:15改挂六号西南烈风或暴风信号,表示转吹西南烈风,再于19:05改挂三号强风讯号,翌日(9月2日)00:45除下。由8月31日至9月2日,香港共录得259.8毫米雨量。
温黛离开香港后,横过珠江口,在9月1日下午于新会与中山之间登陆。
温黛将海水推入吐露港,整个沙田几乎被吹毁。据有关当局事后统计,共有183人在温黛袭港期间死亡,当中127人是在新界沙田及大埔区受吐露港风暴潮袭击时身亡。另受伤人数达388人,亦有108人失踪,72,000人无家可归。
700多艘小艇严重受损,500多艘沉没。24艘远洋船搁浅,12艘出现碰撞,避风塘内的住家艇亦有大量损毁。
沙田约有3,000家寮屋区损毁,市区内700多间寮屋及天台木屋完全摧毁,1,300间无法居住,许多房屋倒塌。筲箕湾许多寮屋船遭击毁。此外,超过400间平房区的木屋亦遭彻底摧毁,另1,200间损毁。市区散落著掉下的锌铁皮、棚架、广告招牌、架空电线和破碎的窗户。大量汽车挡风玻璃被风吹至破碎损坏,少数车辆遭受更严重的破毁甚至被吹至四轮朝天。树木以及植物种植园遭受严重破坏,许多树木连根拔起或折断。大量树木的枝叶全被吹折,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
温黛破坏了新界各处不少农作物,包括当年盛产的蔬菜、水果和鲜花,损失严重。在大埔、沙田及沙头角地区约1,600公顷稻田遭受海水淹没。夏末的蔬菜,尤其是瓜类品种遭到严重破坏,约700公顷的菜田被海水淹没。季节水果如香蕉、木瓜出现严重损害。所有的柑橘和橄榄正值驳枝阶段,部分遭损坏。荔枝和龙眼因早已过驳枝阶段受影响最小。果树整体的损坏率约为10%,影响最轻微是荔枝和龙眼,占5%;而受影响最严重则是香蕉,占75%。在户外的花朵或其遭淹没的地方均受严重损害。在沙田和大埔区,由于剑兰种植在地势低洼地区而遭水浸坏。惟温黛对水稻的损害相对轻微,持续的大雨使海水倒灌造成的损害降低,并没有持久的影响。
大量的牲畜房屋遭台风损坏,牲畜损失严重,在部分地方,禽蛋产量大大降低。许多农庄损毁,但只有一小部分无法修复。 温黛是一个中心风力紧密的台风,袭港期间创下以下的香港气象纪录,并保持至今: 纪录以来最低海平面气压:944百帕斯卡(中心最近距横澜岛10公里时录得) 纪录以来天文台总部最低海平面气压:953.2百帕斯卡 纪录以来天文台总部最高阵风:每小时259公里 纪录以来最高天文台一小时平均风速:每小时72海里/每小时133公里(一说每小时68海里,只是因为用整点时间计算风力,七十年代末则重新计算过非整点的最高一小时平均值,得出每小时72海里,故实际比1896年的每小时69海里为高) 二战后维多利亚港内最高风速:大老山,阵风每小时154海里(约每小时284公里),一小时平均每小时102海里(约每小时189公里),十分钟平均每小时105海里(约每小时194公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