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2-11-07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
第一模块:课内文言文阅读全攻略
【备战攻略】
注重知识积累,强化整体阅读
——文言文复习方法浅谈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古诗文80篇。纵观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文言文的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家作品知识,填写文中空缺的句子,理解常见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把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解释文章中成语的意义,归纳文章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作者或人物的观点、态度,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或道理,断句,分析写作特色等。
根据文言文考查的知识点,我们在复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从整体阅读的角度去积累基础知识,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手法,使复习不走过场。做到省时、高效。为了做到这一点,大家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表格复习法。对于文言文中的作家作品,重点的实词虚词可用列表的方式进行复习,如作家的姓名,朝代、身份、主要作品、名言名句等,而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积累也可通过列表的方式,把实词中的重点词语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文言虚词中像“之”“其”“而”“者”“也”“或”“焉”等内容通过列表的形式表达出来。如实词或虚词的名称,含义,例句,出现的课文等。通过对这些知识进行汇总,用表格的方式表现出来,使这些知识点更集中,便于在日常复习中此类知识的集中体现。这样做的好处是,首先有利于知识的比较,通过比较,各种知识的特点就会显现出来,特点明显了,记忆明晰了,也就容易记住了,其次,将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便于发现规律,把握特点,加深记忆。最后通过知识的汇总,在书写的过程中强化了记忆,使知识记得更深、更牢。
二、归类复习法。通过将所学文言文里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按知识点进行归类,使所学知识更集中,更便于记忆,可分为文言实词、虚词,划分朗读节奏,课文内出现的成语,重点句子翻译,写作手法等。由于这一类知识都集中在一起,复习时就可节省大量时间,不再用花费较长的时间去看书。
三、诵读记忆法。由于中考考查文言文阅读时,很多情况下要求填写课文中的原句,这些句子主要包括文中的描写句,议论抒情句以及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要想在考试中准确无误地填写出文中的句子,就要在平时的阅读中下功夫,将那些要求背诵的篇目熟读成诵,这样考试时就会很容易的写出来。
四、对比阅读法。为了牢固地掌握文言文知识,我们在复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可以寻找一些课外与此篇相似的文言文来进行比较阅读,看它们在表现人物、表达主题、写作手法等方面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同时注意用课内知识解答课外问题。在阅读比较的过程中,掌握文言文阅读的规律。
总之,在复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背诵训练,而且还要加强书写联系。对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要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加强记忆,对文章中重点语句的翻译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进行。在牢固识记的基础上,注重与之相关知识的链接,扩大积累,对全文中的中心意思结构线索做到胸中有数,在复习过程中要统观全局,将词、句、段与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文章的写作背景联系起来综合理解。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以上几种复习方法都是在学习实践中得来的,确实行之有效。
【课课强化】
◆ 课文选文: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文本解读:对文本有关文体、写作背景、表现手法及主题思想等方面的整体说明。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朝文学家宋濂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为历代所传诵。作为文体,序有两种:书序和赠序。赠序用于临别赠言,《送东阳马生序》就是送给东阳马生的临别赠言。本文主要谈的是学习问题。作者在这篇赠言里,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
◆基础训练:有关文本的出处,重点字、词、句的考查。(4-6个练习题)
1、本文是__ 时期的著名文学家__写给前来拜访的同乡晚辈__的一篇__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___________。本文选自《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余幼时即嗜学 ( ) 俟其欣悦( ) 负箧曳屣( ) 烨然若神人( )
生以乡人子谒余( ) 援疑质理( )( )腰白玉之环( ) 寓逆旅主人( ) 容臭( ) 录毕,走送之( ) 俟其欣悦 ( ) 媵人持汤沃灌( )礼愈至( )同舍生皆被绮绣( ) 腰白玉之环( ) 未尝稍降辞色 ( )或遇其叱咄 ( )( ) 四支僵劲不能动 ( ) 略无慕艳意( ) 緼袍敝衣( )( )岁有裘葛之遗 ( ) 与之论辨( )
3,翻译下列句子。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4.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手指不可屈伸。
附答案:
1.明初 宋濂 马生 序 鼓励马生珍惜拥有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力争德业有成。 《宋学士全集》
2. 嗜学 特别爱好 俟:等待 箧:书箱 谒:拜见 援:提出 质:询问 腰: 在腰间挂着 寓逆旅主人(寄居 ) 容臭( 香袋 ) 录毕,走送之( 跑 ) 汤;热水)至:周到 被:同“披”,穿。 降:平和 或:有时 叱咄 :训斥 支:同“肢”,指手脚。緼:旧絮 敝: 破 遗 :送给 辨:同“辩”,讨论。
3.就赶快把书送还人家,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常常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
等他高兴了,便又向他请教。
因此,我虽然愚蠢,可终究有所收获。
因为我心中追求的有比这更令人快乐的事情,所以也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如果有人学业不精通,好品德没有养成,并不是天资低下,而是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
◆整体感悟:从文本出发提出的问答性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主题,把握写作手法。(4-6个练习题)
1、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与文中哪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2、文中哪些句子表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
3、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4文中,"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作者之所以能从很多人那里得到书看,并"得遍现群书"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5.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了自己求学的艰难?
6. 本文是写给马生的赠序,为什么文中详细写了自己的求学经历?
答案:
1.余幼时即嗜学。
2.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4. 读书刻苦用功,广泛阅读,诚实守信,借书及时归还。
5. ⑴读书之艰;⑵从师之难;⑶奔走之劳;⑷生活之苦。
6. 作者是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富含殷殷的期待之情,突出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的写作目的。
◆ 综合运用:从文本出发的拓展运用问题。(3个练习题)
1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2.影响一个人学习的因素可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你是如何看待两种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举例说明。
3送东阳马生序》是传诵了几百年的名篇,勉励后人学习的好教材。宋濂的苦读并不比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更动人,却能流传至今,请从对现实的学习生活有借鉴意义的角度,谈谈本文为人称颂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 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占战胜困难。
2. 主观因素和客现因素是相辅相成的,是统一的,主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客观因素起辅助作用,如:我们坐在同样的教室,享受同样教师的教育方法,但有些同学成绩优越,而有些同学成绩不佳,这是主观努力的结果。当然,客观环境也起辅助作用,有的同学家庭条件好,为他提供了各方面学习资料,对于丰富他自身的知识有好处
3. 作者求学时的可贵品质,他勤奋,刻苦,专一的精神,达到了更好的启迪,鼓舞,教育后人的目的。也使人们懂得了学习的好坏与环境关系不大,关键取决于主观是否努力。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是千古传诵的散文佳作,它格调高雅,意境隽永,构思巧妙,文句精美,深受人们的喜爱。本文名为写室,实则写人,通过对所居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书写了作者在贬谪中的乐观态度和高洁的情操。“铭”是一种文章体裁,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示自己的一种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既可以记叙,也可议论抒情,还可进行说明。
基础训练:
1、本文选自《 》作者是 ,他通过本文表达了自己 的节操和 的情趣。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无案牍之劳形 可以调素琴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翻译下列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孔子云:何陋之有?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参考答案:
1.《全唐文》 刘禹锡 高尚 安贫乐道
2. 名:著名 灵:灵异 斯:这 馨:香气散布的远 劳:使……劳累 调:弹奏 鸿:大 乱:扰乱
3.这是简陋的房子,却因为我的品德而声名远播。 苔痕碧绿,长上台阶;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谈笑往来之间都是知识渊博的人,没有知识浅薄的人。没有宫廷的音乐扰乱耳鼓,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整体感悟:
1.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2.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3.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5.文中用比喻赞美“陋室”、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
参考答案: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综合运用:
1、本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
2、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作者的什么愿望和什么生活情趣
参考答案:
1、不矛盾。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2、保持高尚节操 安贫乐道
《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大约写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请求擢用,“而志不得通”。尽管如此,他仍然表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的叹息基础训练:
1.本文选自 ,作者是 文学家、哲学家 ,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你知道的唐宋八大家还有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耶: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食不饱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一食或尽粟一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翻译句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
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参考答案:
1.《唐宋散文精选》 唐朝 韩愈 柳宗元 王安石 曾巩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2. 见:同“现”,表现 食:喂养 材:通“才”,才能 其:表反问语气,难道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食:喂养 策:驾驭 道:方法 执:握 临:面对 食:吃 骈:两马并驾 或:有时候 且:况且 等:一样
3.喂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按一般的马来喂养它。 况且想要让它和一般的马相比都不可能,又怎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驾驭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鸣叫时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是真的没有千里马,还是不能识别千里马呢? 千里马,有时候一顿就要吃光一石谷物。 吃不饱,力气不足,才华就不能表现在外面。
4.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 食 之 /不 能 尽 其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整体感悟:
1、本文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领起全文)的句子是: 。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 , 。
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 , 。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
5、执策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 , , 。
6、 本文列举了千里马的哪些遭遇?寄托了韩愈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 世有伯乐,然后又千里马。
2.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对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不合理现实进行批判,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埋没摧残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综合运用:
1、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2、读了韩愈的《马说》,请你结合当今人才使用的情况,谈谈自己的感受。
3、、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不是、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和批判。
2.当今人才的使用情况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基本上能做到“人尽其才”,但仍然有极个别人才被埋没或使用不当的情况。所以,我认为我们的领导干部仍然要檫亮眼睛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同时,作为人才自身,也要学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让别人能够发现你,重用你。
3. 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
《口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二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声,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狺狺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齐凑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
既而,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 “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而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一文通过描写口技艺人的精湛表演,表现了他的高超的技艺,作者在正面描写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时,又通过侧面描写观众的反映,二者相辅相成,使人如临其境,真实感人。
基础训练:
1.本文选自《 》,本文的作者是 朝的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京中有善口技者 施八尺屏障 众妙毕备 会宾客大宴 众宾团坐
夫叱大儿声 宾客意少舒 虽人有百手 妇抚儿乳 奋袖出臂 但闻
障
3.指出下列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及词性。
众妙毕备 ( ) 以为妙绝( )宾客意少舒 ( ) 少壮不努力( )手有百指 ( ) 指其一端 ( )
4.翻译句子。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5.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遥闻深巷中犬吠 ⑵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参考答案:
1.《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清 林嗣环
2. 善:擅长 施:安放 毕:全 会:正赶上 团:聚集
叱:叱责 意:情绪 虽:即使 乳:喂奶 奋:张开 但: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