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个维度上构建人生格局——生物医学科学家魏明谦访谈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0
2019年2月,正值农历新年。在远离祖国的澳大利亚,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医学科学成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魏明谦,生活在布里斯班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华人移民,成为了这一消息的关注点。

从青岛医学院开始,三十年来,他的足迹遍布中国、澳洲、欧洲和美国,头顶麻省理工和华盛顿大学博士后、昆士兰大学医学院教授、格里菲斯大学医学科学院卫生与医学研究所分子和基因治疗系主任、终身教授等的光环,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和钻研,另辟蹊径,在应用微生物治疗肿瘤疾病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创新,一款能够攻克医学界实体肿瘤治疗难题的新药成功走上了人类的舞台。这款将于两至三年左右上市的药物,将造福数以千万计的恶性肿瘤患者,为新时代的医学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贡献!

今天,我有幸对这位生物医学科学家进行了采访,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了他令人惊叹的成就和方方面面令人称颂的事迹。

他是一位顶尖的科学家,一位高瞻远瞩致力于全方位、多层次群体健康监控、服务与保障的社会学家,一位热心公益、领导和团结华人移民追求更高生活品质和社会地位的社团领袖,更是一位爱护家庭、孝敬父母的中华好男儿。

集这么多特点于一身的他,究竟是如何规划和构建自己的人生?究竟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获得了这么多的成就和肯定?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魏明谦多维构建的人生格局中……

现年61岁的魏明谦来自牡丹之乡荷泽,目前是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医学科学院卫生与医学研究所分子和基因治疗系主任、终身教授,在去年同时被中国被评为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

1988年,魏明谦被公派出国,先后在澳大利亚、欧洲和美国留学深造,其后定居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一直从事着分子生物学和医学科学研究,在基因治疗肿瘤方面取得了澳大利亚和国际上公认的成果,曾经荣获昆士兰州智慧之星研究员奖。

1996年,在昆士兰大学任职的他,主持建立了澳大利亚第一个基因治疗中心。几十年来,他牵头或参与承担了澳大利亚、美国以及有关国际组织肿瘤基因治疗、生物技术、心血管及其他卫生医药方面重大科研项目80余项,获得科研经费资助1亿多美元。

科学的攀登道路从来都是荆棘遍地,更是险象环生。很多时候,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取得的成就,却可能在下一秒被证实是错误的、存在风险的,在医学科学的研究领域更是如此。

“在如今的医学界,肿瘤,特别是恶性实体肿瘤的治疗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难题。传统的治疗手段不但疗效差,对患者自身健康状况的损伤巨大,还完全达不到有效预防的程度。” 谈到自己几十年来在医学科学研究领域的探索时,魏明谦如是说。

一开始,他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方向和很多科研人员一样。10多年研究下来,他发现“传统”的方法无法彻底根除肿瘤。于是,他决定寻找另外一条道路。

众所周知,微生物是引起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但它们同时也是保障人体健康最为重要的护卫者。那么对于肿瘤这样的疾病,微生物是否也可以参与其中?有没有一种微生物,可以选择性地针对“肿瘤体”发动进攻,却因为自身的特性所限,对正常的人体组织器官完全无害?

很多时候,一项科技的突破其实在最开始,就好像是天方夜谭里的“芝麻开门”,需要大胆的假设,也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魏明谦凭借着自己多年来对于“微生物”的认识,大胆提出了很多假想。

“从开始研究这种生物新药到现在,大概已有18年的时间。” 魏明谦提到这项科研发明的道路时颇有感慨,那条路注定是十分漫长的,需要耐得住寂寞。

“通过转变思路,我们发现了一种名为“戈氏梭菌”的微生物,通过向实体肿瘤注射其芽孢冻干粉,可以激活它,将肿瘤“液化”,令其消失。同时,这种对氧分子高度敏感的微生物,一旦突破了实体肿瘤边界,和人体的正常组织接触,便会因为暴露在“有氧”地带而死亡。从这些特性不难看出,它是一种迅速、有效,且无毒的生物药品。这项成果为生物抗肿瘤治疗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塑造了全新的理念。”

格里菲斯大学将这项最新的、具有国际专利的科研成果转让给了中国的企业,魏明谦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与祖国的科学家们一同合作,成功地为“注射用戈氏梭菌芽孢冻干粉的研究”项目,申请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这款世界顶尖抗癌新药有望在两至三年的时间完成临床研究,从而上市。

熟悉魏明谦的人,都对他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称赞不已。他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是子女眼中的好父亲,更是父母眼中的好儿子。

“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清楚一件事,这个世界是复杂的,人生更是复杂的。从出生的那一天起,我们就有很多个身份,要承担起很多不同的责任。常有人问我,什么是成功的人生?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事业上的成就,也不是小家庭的和睦,而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到位。当你扮演一名科学家时,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兢兢业业地分析和处理每一个数据,就是责任;当你扮演一个丈夫和父亲时,帮助妻子取得她人生的成就,帮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自信、自立的年轻人,就是责任。”

提到自己的老母亲,魏明谦变得有些严肃。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在我们把主要的精力用在事业追求时,我的父母是我们最强大的后盾,给了我们无私的一切可能的支持!这才成就了我们这个小家的温馨和睦和我们事业上的进步。如今,父母亲已年近九旬,我这个做儿子的能够在他们膝下尽孝,已经是上天对我最大的恩赐!能够多一分时间陪伴他们,是我最大的责任!”

能够在事业上保持行业领先,不断创造业界奇迹;能够在家庭里和和睦睦、相亲相爱,这样的人生已经令人羡慕,令人敬佩。这是很多人一生的追求,也是衡量个人成功与否的大众标准。然而,在魏明谦看来,人生还有第三个维度,那就是社会。

我们人类伊始,便形成了社会这样一种生存模式,大到全人类、国家和地区,小到自己的生活圈子,都与社会紧密相连。社会的发展,也就是人类历史的发展。社会的演变和每一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这看起来是一番大道理,其实却最真实不过。

“我们生为社会的人,除了那些极个别的隐士,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正因为这样的关系,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社会做两方面的贡献。从小我的角度出发,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遵纪守法,做一个有文明、有礼貌的好公民,这是对社会负责的第一个层次;从大我的角度出发,为社会出一份力,多关心身边的人,多关心时事政治,把自己置身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有热忱、肯奉献,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促进社会发展,这是对社会负责的第二个层次,也是我们华人移民群体有待提高的一个层次。”

秉承着这样的理念,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魏明谦同样是一位活跃的社会工作者。多年来,他始终热衷于多个协会和学会的参与与建设工作;曾组建澳大利亚基因治疗学会;在昆士兰州政府做过QLD-China Council,为昆士兰政府与中国多方面的合作发展出谋划策。

他在多种国际、大学和社会上的委员会任职;参与组建和服务过布里斯班中医针灸中心、昆士兰州科学家工程师协会、苗苗中文学校、澳华古玩协会和北区华人社团联合会等.也一直热衷参与和中国的一些省份,如广东、天津、昆明、北京、上海和山东的多种交流,招商引オ计划,合作办学,曾荣齐鲁友谊奖。

作为一名来自山东的老乡,魏明谦积极参与到山东同乡会的各项组织活动中,并担任了副会长的工作。每一次同乡会的活动,他都出谋划策、不遗余力,协助会长和其他理事,把活动当作是自己份内的事情。在2018年夏季的联谊活动中,他推荐大家前往北区的入海口,在美丽的海滨公园踏青、游戏,还充当舵手,为山东同乡会活动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近,他又把关注点放在了针对社区民众提供的多方位、多层次和个性化的一条龙家庭生活和健康服务上面。澳洲本身具有的福利体系,正面临着资金匮乏、服务质量下降、服务滞后和不到位等多方面的问题,“少有所养、老有所终”在居民分散、移民日益增多、健康机构短缺等现状面前,从某种程度上讲变成了一纸空文。

一直走在健康领域最前沿的魏明谦,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个危机,意识到了细致入微、切实可行的社区服务模式的建立迫在眉睫。他积极与政府相关机构协调、合作,利用现有的资源,创办了“东方关爱 Oriental Care”这样一个非营利性的以公益为目的的社区服务中心。

这个中心针对同种文化的东方人,为有志于社区服务的人们提供专业的岗前培训和工作机会,首先关注于华人群体,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养护家庭,提供咨询服务、餐饮配餐服务、辅助器具服务、家政服务、维修服务、代购服务和代缴费服务,等等。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心将服务于所有同胞和本地居民,无论他们是否享受政府福利津贴,都将有机会获得全方位的生活健康服务。

通过澳洲政府的福利系统,合理利用福利资源,一方面解决了社区特殊群体的服务需求,另一方面也为社会服务人员提供了发挥能力、获得回报的机会。

“在我们的祖国,有社区居委会、有庞大的家政服务体系,中国的家庭结构也相对紧密,类似的社区服务并不陌生。但是在澳洲,无论是年轻的单亲妈妈,还是年老的孤寡老人,很多都只能依靠自己,这些特殊的人群,生活质量差,甚至生活完全不能得到照顾,即便政府给予他们经济上的支持,在日常生活方面,也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担忧,特别是我们的华人移民群体,还面临着语言、生活习惯、对澳洲社会的了解不足等更多的挑战,他们的日常生活则需要更多的服务和照顾。这些就是我们创办这个中心的初衷。当然了,中心刚刚成立,我们还在摸索更完善的管理模式。但我相信,这一切都不仅仅是我的一厢情愿,它一定会在未来成为一种社区服务模式,让越来越多的民众受益。”

一提起这些公益社会活动的参与和促进,魏明谦便显示出学者的执着与认真。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强大的社会责任心和敏捷的行动力,因为他持之以恒的、不计回报的奉献,为他赢得了众多社会群体的敬重。

了解了魏明谦教授的方方面面,其实也才是窥测一斑。他的微信名字不是魏教授、魏老师,更不是魏会长这些被人熟知的头衔,他用了一个很有趣的称呼“Mick_爱收藏”。

Mick是他的英文昵称,爱收藏是他的个人喜好,他是一位业余的园林家、健康养生家,更是一位古玩收藏家。他的朋友圈永远以“Friends/朋友好”为开头,内容轻松活泼,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愿意和大家分享。

读他的朋友圈,就仿佛是在品味一名热爱生活、感恩生活的有趣灵魂与这个世界的对话,通过他的感悟,传达着对人生多维度格局构建的智慧,让我深刻理解了他之所以如此成功的秘诀所在。

“人生不同阶段,面临不同的考验,各个维度的发展不可能全都兼顾,这根本不是问题。人是立体的,人生更是立体的,在各个维度上的精心构建,在整体上就是不断完美的过程。年轻人,不要畏惧艰难,也不要给自己设限,更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随时调整各个维度,把有限的精力最大化、最优化,并努力做到灵活调整,我相信你们的未来会更加辉煌!”

最后,我想借魏明谦教授语重心长的这一番话作为这一次访谈录的结束语。祝愿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可以从中获得对人生更深刻的理解,也祝愿你的人生架构可以呈现多维度的辉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