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影响让我们“成为我自己”——论人的被动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0
如果我问你:“给我介绍一下你自己?”或许你会巴拉巴拉很多内容:姓名,年龄,职业,籍贯,爱好等等。

如果我继续问你:“你是怎么成为你自己的?”或许你会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傻的问题,或许你会摸不着头脑。

如果我再继续问你:“成为现在的你自己是你主动选择的还是被动造成的?”或许大部分人会说是我自己主动选择的呀,因为人都有主观能动性的。

然而大部分的现实是,我们所处的世界对我们的影响超过了我们的认知预期,也就是说,我们成为了现在的自己,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被动造成的。

这是一个让人不太舒服的答案,然而这也是我们必须要厘清的一种认知。当我们知道了这个世界是怎么影响到我们时,我们才能够在成年之后, 学会思考,学会辨别,接受那些真正让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影响,摒弃那些让我们背道而驰的影响。

我们被动地“成为我自己”主要是受到了以下五种影响:

一、时代和地点的影响

如果你生活在100年前的中国,作为一个女性,会觉得裹小脚是一件约定俗成的事情,婚姻是包办,读书识字是匪夷所思的事情。如果现在回头望,会觉得那个时代的女人怎么那么逆来顺受,其实任何一个人只要穿越回去,你也抵抗不了这种大时代的影响。

生活在不同的地点也造就了人们的不同表现,例如饮食的口味,社会学家Ian

Robertson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美国人吃牡蛎然而不吃蜗牛,法国人吃过蜗牛而不吃蝗虫,祖鲁人吃蝗虫然而不吃鱼肉,犹太人吃鱼肉然而不吃猪肉,印度人吃猪肉然而不吃牛肉,俄罗斯人吃牛肉然而不吃蛇,中国人吃蛇然而不吃人。

总结一下就是:你生活的时代和地点让你成为了不同的人。

二、观念的影响

当一个观念被陈述的时候,其实同时也在告诉别人相关的观念,即我们常说的推论。如果那个推论是合理的,那么我们就会受到合理的影响,如果是不合理的,那么我们就会受到不合理的影响。

例如有的家长和老师会告诉孩子说:“只要你相信你自己,你就能做成任何事情。”从这个观念就会推论出一个人要成功,是不用努力不用能力的,只要相信自己就可以啦。这也是很多成功学的逻辑,当然时候证明这些成功学观念都是很不靠谱的。

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我们听到的这些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那么我们就能够分辨出哪些是合理的那些是不合理的,那些是智慧的那些是愚蠢的,那些是有帮助的那些是有害的。

这些年对人们影响非常大的一个观念就是“智商来自于遗传,后天是很难改变的。”种族歧视和这个观念有着关联,纳粹对于犹太人的迫害和这个观念也有着关联,一些极端的优生优育政策也和这个观念有关联。当然,一直到现在还是有不少人深受这个观念的影响。

我是在读到李笑来的专栏才真正转变了对于智商的认知,李笑来说:大部分所谓的智商的确不是天定的,而是后天习得的。所谓智商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多践行学习的知识,调整对于事物的关注焦点,让自己的认知不断升级,随之智商也跟着升级。

我很庆幸接触到了这位有着清晰观念的大神(李笑来),当然,我受他的影响非常大,然而这是经过分析之后我自己的选择。

如果你能够选择愿意接受那些观念对你的影响,你也就实现了“成为我自己”的自主权。

三、大众文化的影响

在电视发明之前,对人们产生深刻影响的主要是老师和家长,然而当代社会,对人们产生影响的更多是媒体、杂志、互联网抑或流行音乐等。

统计一下每天你耗在电脑电视手机的时间,你就能知道这些大众文化对你的影响有多深远。

电视剧通过各种匪夷所思的剧情来提高收视率,广告用各种名人来提高购买率,网络上充斥着色情暴力,朋友圈时刻更新,这些导致的后果就是很多现代人觉得上班好无聊上学好无趣,因为工作场所和学校是不可能持续提供这种兴奋点和变化性的,所以就导致了现代人的耐心普遍缺失。

四、“科学”操纵

为了更多的影响人们的想法和行为,在二十世纪初期,操纵人们的想法和行为慢慢就变成了一门科学。最早期的代表人物就是巴普洛夫,他用一只狗来做实验,即每次一敲铃,他就给狗喂食物,长时间之后,他只敲铃而不给食物,狗还是会不由自主流口水。这就是著名的“条件反射行为”。

有科学家还做过这样的实验:让参与者用给出的形容词评价一个人。如果这些形容词的排列顺序是:聪明、勤奋、冲动、挑剔、固执、嫉妒,那么参与者给出正面肯定的概率更高。然而如果这些形容词的排列顺序是:嫉妒、固执、挑剔、冲动、勤奋、聪明,那么参与者给出负面评价的概率就更高。

科学家还做过有关人类记忆的实验,就是给参与者讲一件他们小时候从未发生过的一件事情,然而很多参与者却说出了有关这件事情的细节。

根据这些实验结果,让操纵人们的想法和行为有了理论依据,所以才有了现在伟大的营销学。例如马上双十一啦,很多人想都不想就要在双十一买买买,这也是科学操纵的结果。

五、心理学影响

这些年心理学的发展对人们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在过去人们认为“自我意识”是不好的,一个人只考虑自己是自私的。

之后心理学家告诉人们说一个人的自尊和自信是成功的关键,对于教育的影响就是从严苛的打骂教育转变为鼓励教育。

一个叫马斯洛的心理学家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让人们可以明白自我的需求是分等级:最低等是生存的需求,上一层是安全的需求,再上一层是社交的需求,第四层是尊重的需求,最顶点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个理论对于全世界的影响都非常深远,这也是商业社会的人性追求,即每个人都在追求自我实现。

马斯洛之后一个叫弗兰克的心理学家提出了“自我超越”理论,他说一个人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不能只看自己,要忘记自己,从更远的地方看自己并且要多关注外部。

不管你认同哪一种理论,这些理论都在发生着对于这个社会的影响。

根据以上讨论的五种影响,我们可以明白我们的个性大部分不是天生就有或者主动选择的,而是被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

在我们没有意识到这种影响的时候,我们是很难能够挣脱这五种影响,以后要随时警惕这些影响,让我们自己能够主动选择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自己。

以下四个指导原则可以帮到你:

1、对于你第一次听到的说法,不管多么的有吸引力,都不要轻易接受,而是要经过检验。

2、在接受一个观念的时候,一定要学会问一下“为什么”。

3、考虑一下别人听到这个观念时会有什么反应。

4、问一下自己有没有关于这个观念的其他说法,你更认同哪一个?

《BEYONG FEELINGS》读书笔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