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钟志农心理健康讲座有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是夜,伴着窗外滴滴答答的雨声,我静坐在书桌前听钟志农老师的专题讲座《用案例读懂学生心理》,为即将开始的新学期加油充电。虽是在疫情期间,我也心怀感恩,感恩我们还可以在家中通过网络学习到这么实用的心理学知识。

这场两个多小时的讲座,钟老师列举了初中生及小学生中比较常见的六个案例。通过这几个案例,引出了讨论个案的基本思路——完成个案概念化。所谓“个案概念化”,就是对个案呈现的感性认知材料进行抽象、概括后,形成三大理性认识:(1)“个案是什么”和“个案不是什么”?(准确定位)(2)“个案为什么”?(合理假设)(3)“个案怎么办”?(拟定方案与长期目标)。这三点分析通俗易懂,让我豁然开朗:原来这就是搞个案研究。可以说,每个班主任在遇到不同的案例时,可能都想过这些问题,但是可能没有形成框架,更没有形成方案和拟定长期目标,所以谈不上搞研究。

在听的过程中,我又发现,钟老师讲的这三点固然明朗,每个案例也都按这三点逐一分析,但是其中的很多心理学知识是我所欠缺的。比如:九岁孩子的观点采择能力、替代行为、元认知辅导等心理学概念,我只是模糊地知道什么意思,却不知道它们分别出现在孩子的什么阶段以及如何应对。因此我还应该多看一些心理方面的书籍,如钟老师推荐的《教室里的正面管教》《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等书。

我深感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班主任老师,如果欠缺这些心理学知识,只会用老一套方法来应付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那么只会越忙越乱,更于学生无益。新时代的班主任一定是学习型的,研究型,走在班级队伍前面带领着队伍往前走,越走越好,而不是跟在队伍后面处理问题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