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失孤》是讲述怎样的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4-05

由刘德华和景碧兰共同主演的电影《失孤》讲述了一个双向家庭搜索的故事。一方面,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骑了十多年摩托车寻找失踪的儿子,另一方面,荆碧兰扮演的曾帅。一个小时候被拐卖的孩子,长大后寻找他的亲生父母,电影的剧情从这两个人开始,一个寻找孩子,另一个寻找父母,这让老人和年轻人都有了陪伴和依赖的边缘。

从表演的角度来看,曾帅的角色很难扮演。一方面,他是一个叛逆的孩子,年轻、美丽、潇洒,具有最阳光的特点。另一方面,他的心被阴影笼罩着,因为他是一个从小就被拐卖的孩子。曾帅虽然不是那种到处唠叨的人,但越是唠叨,内心的秘密越深,越是成长,回家的想法就越强烈。当然,每一个失去孩子的父母都有同样的痛苦。每个走失的孩子都有不同的情况。一些人愿意找到自己的家乡,但另一些人却选择忘记自己的生活,比如与曾帅一起失去的孩子。

从记忆中寻找线索实际上是一件困难而痛苦的事情。曾帅也是如此。首先,在全国众多的铁索桥中,找到童年记忆中的铁索桥就像大海捞针。第二,如果时间过后事情都是人,我们该怎么办?因此,在这个地方,有一个导演的深刻隐喻。曾帅曾经收集过全国各地铁索桥的照片,并在记忆中一一寻找。当然,这些铁索桥、铁链和他记忆中母亲的辫子都是他与过去记忆的联系。

当我终于找到我的家乡和我的亲生父母时,事实上,铁索桥已经不存在了。相反,它是一座砖石桥。竹林已不复存在。这座桥建成时就被砍掉了。我记忆中母亲长长的辫子已不复存在。我的母亲在现实生活中,她已经成为一个短发,略显肥胖的中年女性。。。事实上,这座桥不仅是景伯兰和她父母之间的感情桥梁,也是观众和电影之间的移情桥梁。在那一刻,记忆很快被现实填满,希望很快被充实,但未来却突然变得无聊。

桥很短,但景伯兰走了很长的路。这不仅仅是十几米的距离,而是十几年的青春换来了这一刻的认可。与整部电影相比,这出戏是最难处理的。景伯兰没有用低俗的哭声来认出自己的亲人,而是带着期待、兴奋、一些陌生、担忧和些许焦虑,带着一点点从梦中醒来的感觉,用他的脚步和后退,完整地解释了一个青少年寻找家人的整个情况。

《失孤》大概就在提醒我们:用最善的心去对待遇见的人,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关怀,有可能就给深处痛苦深渊的人投射了一束温暖之光;用最深的爱去对待身边的家人朋友,多一点在乎,多一点呵护,珍惜所有和他们相处的时光,不要让最熟悉的人感到陌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1-29

2015年,刘德华演了部电影。

《失孤》。


演一位悲惨又可怜的父亲,骑摩托车走遍全国,寻找被拐卖的儿子而毫无结果。

电影上演7年了。

好多人都忘了。

——然而爆炸消息突来,《失孤》主角原型,在儿子被拐的24年苦苦寻索中,终于感动上苍,被拐孩子被公安机关找回,犯罪嫌疑人归案。

我仔细看了下新闻,震惊发现,这其实是两个爱情故事。

(02)

《失孤》背景下的第一个爱情故事。

24年前,有两个年轻人,男的姓呼,女的姓唐——所以他们是呼男和唐女。

呼男32岁,河南人。

唐女21岁。山东人。

不太清楚这两个人是怎么认识的。总之两人相识,就相爱了。

相爱之后,一块去山东旅游。

——媒体称,呼唐二人贪婪成性,做梦都想发财。

总之他们没钱,所以一路行来,不停商量弄钱的法子。最后他们找到一个:

拐个孩子卖掉。

不能说他们的脑洞很清奇了,卖人家孩子伤天害理,又能赚几多钱?

可跟蠢人讲不清道理,呼唐二人已经行动。

两人窜至聊城,呼男在汽车站等候接应——等候接应的意思就是,事成了他要分钱,事不成他跑路先。总之是个鸡贼男人。

唐女则满大街乱窜,四处寻找猎物。

来到一户人家,突然发现一个大概2岁半的孩子,独自在家门口玩耍。

唐女左顾右盼,见四周无人,立即冲上前,抱了孩子就走。

她抱着孩子,迅速赶到汽车站,与等候在那里的呼男会合。

两人带孩子回到河南,把孩子卖掉。

此后他们的故事就结束了——要等24年后,这一对狗男女才会在牢门前再聚。

而另一幕悲催爱情剧,开幕了。

(03)

男子郭刚堂,是一个能人。

还是90年代末期,大家收入都很低,然而郭刚堂就买了辆拖拉机,专职做土石方生意,跑运输,拉沙子,拉石块——土石方,被称为县城四大血酬生意,因为利润极高,在许多地方都会引发黑帮械斗。

郭刚堂介入这门暴利行业时,黑社会人士还在洗手间睡觉,还不知道这生意特赚钱。总之郭刚堂先富一步,赚到手软。

他的妻子,是枚才女。

但当时,才女妻子并没有急着表演才艺,而是做了个幸福的妈妈。

生了个小宝宝。

郭刚堂一家,可以说幸福无比——然而就在宝宝2岁4个月的一天,宝宝正在家门口玩耍,突然间被个女人抱走了。

——抱走郭家宝宝的女人,就是前述唐女。

所以媒体报道称,那天郭刚堂拉沙子回家,远远看到门口围着很多人,近前,才知道年幼的儿子被人拐走了。当时郭刚堂扑通一声,就给乡亲们跪下了,央求乡亲们帮助他找到儿子。

乡亲们出动,四面围堵,八面封截,无论是车站、路口,都布下了人。

——然而呼男和唐女那两个狗日的,已经把孩子飞快的抱到河南去了。聊城乡亲这些围捕措施,全都失效。

但郭刚堂不知道,他倾囊而出,最多时会请到500个人,一个人每天给20块钱,央求乡亲帮他找回儿子。

孩子找不回来,夫妻二人陷入自责。

妻子痛哭,怪自己大意,没在门口看着。

郭刚堂痛哭,怪自己没有早一点回来,早一点回来的话,孩子就不会被拐走了。

——两个人,谁也没有埋怨对方。

自责中,郭刚堂考虑做件事:

——独自上路,把孩子找回来。

《失孤》所演绎的场景由此拉开,27岁那年,郭刚堂做了面小旗,上写:儿子,你在哪里?爸爸找你回家——此后他寻子24年,骑行50万公里,跑遍全国31省。

影片《失孤》剧照

他历尽无数艰险,曾经差点跌落悬崖,曾被劫匪拦路抢劫,抢劫后劫匪震惊发现他是位寻子父亲,又把钱还给他了。身上的钱花光,进饭馆乞讨,老板一声不吭给他做热面,卧两个鸡蛋。他的摩托车烂了,去修,修车的人知道了他的情况,干脆直接给他辆摩托车。

影片《失孤》剧照

虽有无数人好心帮助,但郭刚堂更多的时候还是挨饿,乞讨。

影片《失孤》剧照

——但他并不孤独。

实际上,郭刚堂24年的万里寻子之途,是一次团队行动。

他要寻子,赚钱的土石方生意就不能做了,24年来仅靠好心人的几碗面,是远远不够的。

那么是谁背后支撑他?

影片《失孤》剧照

当然是他的妻子,当年嫁给他的才女。

媒体称,郭刚堂妻子,拿出自己在葫芦上烙画的手艺,做了无数手工。有些她直接卖掉,拿钱给丈夫。还有很多,郭刚堂上路寻子的时候,摩托车后面就会有一只大袋子,袋子里全是妻子的手工艺品,郭刚堂一路走一路卖,卖光了没钱了,再乞讨。

——每次郭刚堂远行,妻子都会替他细心的揩净摩托车。她一直用心告诉丈夫,无论他走出多远,她都和他在一起。

然后她给丈夫又生了二宝和三宝。

家稳固,爱依然,情依旧。正是这样的一个背景,才会让郭刚堂把自己的执念持续了24年,迎来了春暧花开的现在。

影片《失孤》剧照

(04)

说郭刚堂24年单骑寻子,其实是幕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这是有原因的。

郭刚堂找到被拐24年的儿子后,有网友讲了段类似的事儿:

——也是一户殷实人家,闲暇时丈夫带3岁的孩子在小区骑单车,妻子去打麻将。然后丈夫去麻将室看看妻子赢了没有,然后孩子就被偷走。此后丈夫责怪妻子不带孩子只顾打麻将,妻子责怪丈夫不带孩子只顾看自己打麻将,终日相互埋怨最终劳燕分飞。家破了,孩子还没有找回来,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陷入到巨大的苦痛中。

所以我们说,郭刚堂能够坚持24年寻找并最终找回孩子,他们的夫妻情感,对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3个回答  2022-07-05

《失孤》是华谊兄弟制作的一部打拐题材的电影,是彭三源导演的处女作。电影讲述的是农民雷泽宽(刘德华 饰)驾着一台破旧的摩托车奔走全国寻亲十五年的故事。


1998年的一天,雷泽宽年仅两岁的儿子被人拐卖,从此下落不明。从此,他带着有限的家当以及满满当当的寻人启事,踏上看不见终点的征程。期间的苦辣辛酸,无人得知。期间,老雷因修车邂逅了俊朗的小青年曾帅(井柏然 饰)。仿佛是命运安排的一般,曾帅竟和老雷的儿子有着相似的遭遇。以此为契机,曾帅和老雷结伴同行。一个为了找到失踪的儿子,一个为了找到梦回的故乡。

这是一部以真实为特色的电影。

故事讲得真实。

有人说,这部电影好评度不如同样是“打拐”题材的《亲爱的》。但是我却认为《失孤》拍的更有它的特色。


《亲爱的》更像是引起我们普通人情感共鸣的一个大餐,我们看到失去孩子的亲人是多么痛苦,看到找回的孩子却难以融入家庭是多么难受。它唤起了每个人的情感共鸣,甚至让很多人都在影院留下眼泪。

陈可辛导演把观众的情感把控的十分到位,他能讲故事,能煽情,能升华意义。从商业角度上讲,《亲爱的》确实更叫好叫座。

但是《失孤》却另辟蹊径。它的特点是真实。

    首先,它的受众就和《亲爱的》不一样。它不是拍给大众看的,它是拍给丢失孩子的家长看的。

    这部影片用及其真实的笔触完全还原了刘德华饰演的寻找孩子的父亲和井柏然饰演的孤儿的心理。我们不是当事人,有些情感很难理解,会觉得剧情很突兀,但是,它确实真实存在的。

    比如,电影有两处剧情,一处是刘德华和井柏然在火车站,井柏然想放弃寻亲,刘德华被激怒“我是陪你来的,不是我自己要来的,你要对我负责任”之类的话,然后井柏然一句“我饿了”两人和好如初。

    一处是刘德华和井柏然在浴池的休息间,刘德华把腿搭在井柏然身上,井柏然斜眼看着他。

    很多人看电影,都被这两处情节弄的稀里糊涂,弄不明白刘德华对于井柏然的感情,很多归于奇怪的友情。

    但是,这却是一处真实的感情。如果,我们设身处地的想象,自己有个失去多年的亲人,忽然见到一个和这个亲人差不多的人,会不会移情?

    我想说,导演这里处理得真的很真实。我有个小学同学,他在10多岁的时候意外夭折。但是多年后,我每次见到他的母亲,这位阿姨都会亲切的招呼我,给我一些零食,给我一个拥抱,寻常人也难以理解这样的感情,但是你细想一下,其实这位阿姨无非是想通过我慰藉一下失去亲人的痛苦罢了。他们在精神状态上已经异于常人,他们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或者一个心灵的寄托。

    同理,《失孤》中刘德华和井柏然的精神状态也与普通人是不同的,一个是丢失孩子十余年的父亲,一个是已经快遗忘亲生父母是何样子的孩子。他们对情感的表达和诉求上怎能以常理度之。

    其实包括井柏然那句“我饿了”,在也不过就是一个从未得到真正的父爱母爱的孩子,面对不期而遇遇的“父爱”的一次撒娇…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够理解这样真实的感情。

    其次,它没有迎合观众。

    《失孤》不像《亲爱的》那样感情浓烈,剧情也众望所归,观众看了哭了也感动了。

    《失孤》真实地在讲故事。是如何就如何,没有太多的艺术加工,导演在讲故事,讲好故事。故事并不总是众望所归,它需要忠于规律,有好就有坏。

    比如,电影中,当倪景阳饰演的妈妈绝望跳落大海的时候,她的女儿被寻回了,让人如此惋惜并慨叹命运的捉弄,如果再坚持一下一切都不一样。

    我想,如果把它拍成在跳海的那一瞬间,女儿就找回来了,大家欢天喜地相拥而哭,肯定更有戏剧性,大家情感也更能接受。

    但是,导演没有这么做。导演想给大家的,就是真实地反应失去孩子家庭的痛苦。这样的手法,看似无情无趣,可是却忠于了电影想表达的意义。

    刘德华演得真实。

    刘德华是这部电影中最大的咖位。可是他抛开了自己的偶像形象,全情全意地融入到电影中。他演得极其真实。

    为了配合寻子父亲的形象,他积极地做了准备。他穿着导演找到的20多年前的一件外套,拍摄期间都没有换过。为了达到暗黑粗糙的皮肤效果,他每天都坚持在太阳下暴晒,导致皮肤晒坏,从而真实的还原了人物形象。还有,他用刀每天搓指甲,只为还原人物形象,最后导致指甲永久损坏。

    形象真实,在电影里刘德华饰演雷泽宽,雷泽宽是一位农民父亲,十五年寻子,痛苦而冷静、倔强又善良,饱经风霜雨雪、眉头总是深深地皱着,眼角的每条皱纹仿佛都是一个故事,佝偻的后背却叫人看出生命的重量。根本看不到他放松自己的痕迹,容把他努力变成一个安徽农民,他自己也拼命成为一个农民,穿着一件衬衣,里面还套着一件秋衣,花白的胡须,粗糙的掌心,两颊凹陷,这是对农民精准的描摹。

    细节真实,农民工雷泽宽因为常年骑摩托车寻子,发型被摩托车头盔箍出印子,刘德华为了这样一个细节,不论什么时候,都是要戴着头盔。

    最后演技真实。《失孤》拍的唯美,细腻也很大气,没有刻意的苦情催泪,却有一种真实的悲怆溢满银幕,在细节处理上十分细腻,动人之处也很多,而这些动人的片段,都与刘德华有关,让人难以分辨他的演技与真实之间的界限,浑然天成。最后直呼演技刻画到位。

    就是这样一个真实的超越演技的演绎,让你仿佛真的看到一个无助麻木只为心中那个念想而一直奔走的农民工。

    我们观众看得真实。

    看《失孤》不一定哭,但是如果说看笑了,那一定是没有足够的社会阅历。这样一部电影,它讲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个心路历程。

    雷泽宽,寻子十五年,一直在路上。他是失去孩子的父亲。十五年了,他的脸上写满了疲惫,沧桑漂泊。一次次的燃起希望,再一次次的堕入无边的绝望。从南走到北,从白走到黑,人们都看到他,但不知道他是谁。为了让自己感觉到还是个父亲,他必须在路上。 雷泽宽,是爱的苦行僧。

    我们看到了一位父亲的所有努力,所有期盼,也看到了他的无助,麻木。就如同一面镜子一样,把真实的世界反应给我们看。我们看到了它超强的写实意义。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它的不足。这部电影是彭三源的第一部电影。不同于其他很成熟的导演,会讲故事,有剧情,会煽情。他要讲述一个故事,这样一个寻亲的故事,技巧上尚且稚嫩,从真实的细节着手是最好的。细节是它的优点,情节把握却是它的缺点。

    电影有三条线,刘德华寻亲一条线,井柏然寻找父母一条线,前两条线有很好的融合,但是女儿被拐的母亲,绝望之下跳河的那条线,完全独立于主情节之外,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但是我想给导演一些经验,以后肯定能处理好。

    最后,这部电影是否一味的真实没有艺术的升华呢?肯定不是的。在剧情的最后,有一张照片,刘德华骑行在一群和尚的一侧。

    “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他,缘灭;找到是缘起,找不到是缘尽;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缘;多行善业,缘聚自会相见。”

    这样一段心路历程的最后,导演通过宗教信仰的解说来升华。这不是一个单纯的寻亲故事,这是一个普通人在自己的信仰道路上不断修行的故事。孩子就是最大的信仰。有缘自会相见,这也透露出一个希望,只要走下去,总是会有希望的。

    《失孤》并不完美,但是他给我们带来了一段真实。为了这段真实,请多停留一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11-24

当冷漠才算认清现实的标志,真善美将蒙受冰冷的羞辱;当失去才能启动珍惜的开始,爱与信将承受沉重的煎熬。

我们在太多类似于“面对老人扶不扶”和“面对乞讨者给不给”的所谓某种社会现实刷新一些观念之后,将自我保护的防线拉得更大,以致于常常在那些需要帮助、需要关爱的人面前故意视而不见,用冷漠武装自己,用“这个社会太危险”来包装自己内心的冰冷,甚至将防线扩大到所有人。

而更为令人忧伤的是,太多人把注意力集中在社交网络,宁可对着手机群里的陌生人嘘寒问暖,也不愿抬头看看饭桌对面皱纹渐多的爸妈;宁可在不断刷新的朋友圈里点赞么么哒,也不愿给身边的家人和真正的朋友讲几句心平气和的话。

我们顶着“自我保护”的借口冰冷地穿过人群,盯着热闹非凡的朋友圈略过家人,在茫茫人海中经营着自己的生活,还不忘抱怨天气过于寒冷、抱怨地铁过于拥挤、抱怨工作过于无聊、抱怨午餐过于难吃、抱怨身边的人怎么都说不上话、抱怨自己的家人过于唠叨和啰嗦......。如此这般的对生活的不满,堆积出更多的冷漠和忽视,在朋友圈里表达客气,在家人面前宣泄怨气。

而你并不知道,你所拉开的巨大防线里,拒绝了很多真正需要扶一扶和帮一帮的人;你所抱怨的稀松平常里,恰恰包含了许多人拼死寻觅和争取的东西;你所淡漠的家人朋友里,有可能在某个时候从此消失不见。

当你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当你渴望基本生活的时候,当你怀念失去的人的时候,你或许才会想起,那些待人接物的基本善意、维持生活的坚强耐心、对待家人的爱与关怀,是那么的重要。


《失孤》大概就在提醒我们:用最善的心去对待遇见的人,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关怀,有可能就给深处痛苦深渊的人投射了一束温暖之光;用最深的爱去对待身边的家人朋友,多一点在乎,多一点呵护,珍惜所有和他们相处的时光,不要让最熟悉的人感到陌生。

这是我所理解的《失孤》,或许与大多数不满意其制作水准甚至不满意其“安徽人说一口香港腔,福建人说一口东北腔”的观众有些不同的是,我并不打算对这部电影去做过于电影化的评判,因为在我看来,《失孤》不是要带给你诸如精彩不精彩或好看不好看的观影体验,而是要在日渐淡漠的人情中呼唤出类似于上述提到的一个提醒。

我认同一些人提出的对这部电影某些不足的批评,但我更愿意暂时放下那些电影式严苛要求,仅就它本身所聚焦的题材和反映出的提醒意义而言,它便是值得一看的。

很多人难免会将《失孤》和《亲爱的》做些比较,甚至会由此得出后者要比前者更好,一些人得出的结论是:同样的拐卖题材,《亲爱的》故事更为完整丰富,电影水准更高,意义更为深刻,而《失孤》的故事过于散漫,传递的意义比较单一。

有些人就喜欢这样比来比去,尽管这是某种自由,但我并不欣赏。

因为在我看来,这两部电影基本的侧重点并不同,凸显的意义也不同。《亲爱的》侧重的是从结果层面去展现“失去和寻找”给人带来的痛苦,并以此传递出爱与理解的意义;而《失孤》侧重的则是从过程层面去展现“失去和寻找”所反映出的人的艰辛与痛苦,并以此凸显出人情关怀、爱与珍惜的意义。

尽管都是聚焦拐卖题材,《失孤》更侧重于过程,并深入到细枝末节,以此反映这个过程所裹挟的艰辛与痛苦。

正如我们在电影中所看到的那样,《失孤》的故事虽然看上去散漫,却在反映过程的细节中打动人心。

刘德华饰演的雷泽宽为了寻找丢失的孩子,“在路上”整整十五年,他那陈旧甚至破烂的衣服、黝黑甚至干裂的皮肤、凌乱甚至肮脏的形象,在外形上就足以令人心疼,因为这看得出这十五年执着寻子的过程是有多么的艰辛,却又难以想象出这样风餐露宿、无依无靠、绝望多过希望的日子是怎么走过来的?

他顶着未知的希望和内心的执着,骑着一辆破旧的摩托车穿梭于陌生的山野、蹲在路边吃泡面、迎着不悦甚至驱逐贴发传单、不敢懈怠忍住困倦经受着被撞的考验......他被撞后醒来第一时间关心的不是自己的伤势,而是那面印有儿子照片的旗子,低头认真缝补的画面令人动容;在被渔民打伤之后,望着漂去的旗子陷入绝望仍拼命地试图挽回散架的摩托;在享受着街头音乐的陌生人群中带着微笑递发“寻人启事”,默默地捡起人们丢在地上的纸张......

这些细节的展现并非刻意的烘托艰辛,而是真实地再现,而残酷的是,现实中这样的苦难者经历和承受的艰辛和痛苦,远比这多得多。

遇见井柏然饰演的曾帅算得上是一种慰藉,至少在路上的他不再那么孤单无助,而他显然也十分珍惜这样的一个“缘分”,甚至不经意间流露出对失去之后倍加珍惜的情感:穿越隧道时主动搂住曾帅腰际的双手,是十几年艰苦历程后抓住的可以信任可以依靠的“稻草”;澡堂里入睡后自然搭在曾帅身上的腿,以及闹市中声嘶力竭地呼喊,是害怕再失去的恐惧;目送曾帅终于回归家庭的怀抱所流淌的泪水,是自己穷极一生在努力争取和弥补的希望;将自己仅有的方便面分发给一众僧侣,是内心某种意义上的赎罪,更是寻求希望的渴望。

曾帅对家庭的寻找,则是以另一种角度去呈现那些因拐卖而失去家庭之爱者,对于身份认同、对于亲情真爱的渴求。在终于找到亲身父母,回归家庭怀抱之际,曾帅记忆中心心念念地那座铁索桥、竹林以及长辫子,都轰然崩塌,这又在另一层面反映出长期缺失亲情的人内心所存在的痛苦:十几年的远离带来的陌生,在最终圆满时,融化成不知所措的恐惧。如此这般的细节所呈现出来的情感,似乎比故事更能触动人心,也更加具备提醒的力量。

不少人认为电影中那段母亲丢失女儿的故事线略显多余,似乎全部剪掉对电影不会形成任何影响。但这个故事线的存在并非滥竽充数,而是要在展现痛苦之余,呈现人世间积极温暖的一面。

陌生交警严厉中的默默关怀、陌生网友地热心帮助,还有民警地助力,则是对现实社会中仍然存在的真善美的体现。

尽管在丢掉女儿的故事里,女儿在热心网友和警察的帮助下顺利找回,母亲则在未被告知的情况下跳水自杀,似乎是圆满与悲剧的纠结,却又是另一种痛苦的呈现。正如雷泽宽在重庆江边对曾帅说的那样,他坚持在路上,是因为害怕,害怕回家看到家人小心翼翼所隐藏地痛苦。

旁观者无法真正理解,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内心的痛苦是多么的巨大。即使表面平静淡然,内心也仍有痛苦和煎熬。而这样的痛苦之于他们而言,恰是影片里雷泽宽所说的那句:“他们不是在活着,而是在受罪”。

或许,每个观者看到的《失孤》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再正常不过。我欣赏这部电影,不是说它好或不好,而是它值与不值。

上述这些近乎冗长的理解,是基于我个人的感受,有朋友认为我太过感性,我不否认,我对美好的东西总有一股温和情愫,哪怕它的确存在不足。在我看来,面对这样的电影所反映出来的事物,就应该感性。

有时候,我们看电影是为了娱乐放松,而有时候,我们看电影是为了丰富精神生活,或感动,或感悟。就好比通过这部电影,我更加觉得,我们在对待他人的时候,不要总是设防,多一些善意地关怀,总归是好的。而对待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就更加应该付诸爱与珍惜。

片尾字幕打出了感谢刘德华,他值得感谢。

第5个回答  2021-12-11

《失孤》是2015年的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制作的一部“打拐”题材的电影,由彭三源自编自导,刘德华、井柏然、吴君如、赵文浩主演  。

影片讲述了1998年,雷泽宽两岁的儿子雷达丢了,雷泽宽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寻子之路。一路上雷泽宽历经艰辛,还认识了四岁时被拐修车小伙曾帅。雷泽宽帮曾帅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带着曾帅送他的导航仪继续自己的寻子之路。

2021年7月,《失孤》中刘德华饰演的寻子父亲原型郭刚堂,在公安机关的努力下找到了儿子郭新振,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抓获。7月13日,公安部将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电影《失孤》原型拐卖案件侦破情况,片方华谊兄弟发布团圆版海报送上祝福,刘德华也专门录制了一段视频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角色介绍

1、雷泽宽;一位寻子十五载的农民父亲,十五年寻子,痛苦而冷静、倔强又善良。有一个随身携带寸步不离的斜背袋,他的背包里全是儿子及其他小孩的寻人启事、身分证明文件及少许零钱,已是他拥有的全部。

2、曾帅;四岁时被拐的修车小伙,在了解到雷泽宽的寻子历程之后,曾帅不仅没有收取修车费用,更与雷泽宽一起踏上寻亲之旅,途中两人建立了父子般的情谊。曾帅是个摩托车修理工,不仅会骑摩托车,还会修理摩托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