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衣哥”朱之文走红后,妻子转变子女啃老,被村民吸血多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8

2011年,一个身穿军大衣的农村汉子,在央视舞台上演唱了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

浑宏的嗓音,加上反差强烈的形象,让他瞬间爆红网络,铺天盖地的赞美,如潮水般向他袭来。

这个人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大衣哥”朱之文。

出身农村的朱之文经历了贫困的童年生活,9口之家仅仅依靠父亲一个人支撑。

可麻绳总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朱之文6岁那年,他的父亲也因病过世。

幼年的朱之文不得不帮母亲承担更多的家务,辍学回家之后朱之文开始务农、打零工来补贴生活。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他17岁的时候,为了能多挣一点钱,他和同村的小伙子去了河南砖窑打工。

在砖窑的日子里,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艰难的生活条件折磨着朱之文的身体,但他的精神却并未放弃。

因为朱之文一直有一样东西陪伴着他,那就是唱歌。

从小在农村他就是出了名的好嗓子,无论是田间务农还是工厂搬砖,只要唱起歌,他就能忘记疲惫和烦恼。

每次发工资的时候,他都会攒出一部分钱,就是为了给自己的旧收音机多买一些歌曲的磁带,这种热爱让他从苦难的生活里得到了些许的开脱。

在砖窑厂工作毕竟不是长远之计,朱之文心中还有一个没熄灭的音乐梦。

1989年,他决定离开这里,跟着几个朋友去了他认为“遍地黄金”的地方——北京。

在北京的朱之文,才真正明白大城市不仅仅有表面的光鲜亮丽,还有更艰难的生活等待着他。

为了生存,朱之文每日奔波在不同的建筑工地之间,最苦的时候甚至只能捡初春的柳芽煮熟当作蔬菜充饥。

可再难的环境也没改变朱之文的初衷,他热爱音乐,北京是可以让他施展音乐才华的地方,只要遇到伯乐,一切都会改变。

生活终于眷顾在了他身上,近十年的苦难终于看到了一丝希望。

2011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建筑工地的老板听到了朱之文在休息时候的歌声,更是深深被他的歌声吸引。

当时有一档节目在济宁海选,老板主动推荐朱之文去参加,允许他“带薪参赛”,在老板的鼓励下,朱之文第一次登上了舞台。

海选现场,朱之文依然穿着工地干活时的军大衣,显得与其他人格格不入。

可音乐响起,朱之文的歌声瞬间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

之后的比赛中,朱之文凭借多年苦练的唱歌技巧和时间沉淀的丰富 情感 ,顺利夺得了比赛的冠军。

这时,于文华也发现了这个奇装异服的歌手,决定将他带向更大的舞台。

在于文华的引荐下,朱之文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一炮走红,接着又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多年的坚持和努力,终于在这一年收获了果实。

当在春晚舞台上,朱之文演唱《我要回家》之后,他在台后百感交集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此时的他,歌唱的梦想实现了。

原本“大衣哥”的故事至此为止已经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可生活总是起伏不断。

爆红后的朱之文还没来得及享受来之不易的成功,麻烦就已经找上门来。

大量的新闻媒体发现了“大衣哥”的巨大流量,开始不断编造新闻污蔑他炒作、做假。

但朱之文从未对此有什么回应,可能唱歌、过日子才是他最大的追求。

但在一次演唱结束之后,一个身患白血病的女孩找到了朱之文,她需要做骨髓移植手术,但并没有足够的费用,希望朱之文能伸出援手。

此时刚刚出名的“大衣哥”还没有多少积蓄,但他真心希望能帮助这个孩子。

于是他答应了一家公益选秀活动的邀请,拍卖自己当年出名的“大衣”来换取女孩的治疗费用。

拍卖结束后,曾经30元买来的大衣居然换取了近52万善款,大衣哥喜出望外,自己又捐出10万帮助女孩渡过难关。

可就是这样一件善事,竟然被媒体曝光为炒作,引起了网友大量和质疑,依靠网络走红的“大衣哥”又被网络的流言蜚语淹没。

除了网络上的言语暴力外,在生活中的朱之文更是感受到了深深的悲哀和无奈。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成名后的朱之文回到故乡之后,首先面对的,就是之前从不来往的亲戚开始登门借钱。

在农村长大的朱之文比谁都明白贫穷的滋味,面对亲戚朋友的要求,他只要手头有钱就会借给他们应急。

可时间一长朱之文才发现,他们借钱不是为了应急,而是借了就没打算还。

看清人情冷暖的朱之文开始拒绝他们的要求,谁曾想这帮人立刻一改当初的态度,到处恶毒的散播朱之文出名后“膨胀”了等等消息。

一瞬间他们曾经的恩人,如今成了他们的仇人。

出名没让朱之文更幸福,反而身边的人离他越来越远。

自己出资为村中修建公路、安装健身设施、改修电路等等善举,在别人的口中都成为了他虚伪“炒作”的证据。

就连去年,大衣哥为武汉捐款20万,也被说成不过一场作秀而已。

最开始朱之文还在电视节目中诉说自己的苦楚,为自己的善举正名,到后来,朱之文也对不断的辟谣感到身心俱疲。

此时的“大衣哥”才真正明白了,人红是非多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质疑和非议始终围绕在“大衣哥”身边,但朱之文还是那个朱之文,无论别人给他什么评价,他都对得起自己心里的一杆秤。

随着时间的推移,短视频、网络直播快速兴起,原本生活渐渐归于平静的“大衣哥”,又一次卷入了无休止的侵扰之中。

村中的其他人看到了大衣哥的“爆红”和出名带来的财富,纷纷想要借着朱之文的名气让自己也“火一把”。

在朱之文农村的住宅外,每天都围着大量的摄像头,大大小小的手机摄像机时刻盯着“大衣哥”的生活起居,想从朱之文身上找到热点,攫取“大衣哥”剩余的热度。

这样的行为,朱之文几次出面制止都没有任何效果,更有甚者操纵无人机飞入朱之文院中,给其他人实时直播。

实在难以忍受的“大衣哥”选择闭门不出,不见任何人。

可即便如此,有的村民为了在别人面前“逞能”,则开始用脚踹门、大声辱骂。

这些幼稚低俗的行为提及都觉得可笑,可“大衣哥”每天都要忍受其中。

外界的声音朱之文可以不管不顾,但最亲的亲人也因为他的出名,渐渐发生了变化。

因为家庭贫困而四处漂泊的朱之文,在感情上一直没有归宿,直到29岁也是孑然一身。

直到糟糠之妻李玉华的出现,才让他进入了婚姻殿堂。

李玉华并没有嫌弃一贫如洗的朱之文,甚至在结婚时,连酒席都没有举办,就将终身托付给了这个山东大汉。

有一次,朱之文因为牙疼又舍不得花钱去看病,忍痛到难以入眠。

妻子看到朱之文的样子,心疼得说不出话来。

李玉华就去理发店卖掉了自己留了二十年的头发,拿钱给朱之文治病。

看到这样的妻子,朱之文心中暗暗发誓:倘若自己有一天能成功,绝不会忘记自己的妻子。

可就是这样的妻子,面对突然爆红的朱之文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外界谣传朱之文出名后,在北京包养“小三”,抛弃自己的糟糠之妻。

远在山东农村的妻子看到这样的消息,虽然依旧相信朱之文的人品,但心中还是有了许多芥蒂。

在之后几年里,李玉华开始刻意注重自己的形象,像城里人一样化妆、染发,去时装店里疯狂购物,借此打消心中的危机感。

朱之文看着屋子里买回的昂贵皮草,和擦脂涂粉的妻子,虽然心中颇有不满,也不能再多说什么。

这两年,网络直播越来越成了大众 娱乐 的新工具,李玉华也想通过网络直播“火”一把。

于是,她走到了镜头面前开始频繁直播,为了能提高自己直播间的热度,经常将摄像头对准练歌的“大衣哥”,让朱之文十分无奈。

因为沉迷于直播,家中的家务李玉华也懒得去做,直播间里经常能看到一片脏乱的厨房和卧室。

糟糠之妻的变化已经让朱之文头痛不已,可最糟心的事情是自己的儿女,因为自己出名变得越来越不成器。

朱之文的儿子在学校上学时,就经常打架、旷课,惹出了一堆麻烦,高中毕业就辍学回家,再不愿意上学。

可早早辍学回家之后,朱之文的儿子朱小伟,并没有想办法为今后的生活做打算,相反,在家中彻底开始潇洒玩乐。

朱之文看着每天坐在电脑前打 游戏 的儿子,既打不得又骂不得,两人经常因此发生口角争执,最后不欢而散。

每天在网络世界里游荡的小伟,看到其他人做网络主播通过带货等等方式挣了大钱,自己也想去搞网络直播,甚至弄出了“网络相亲”等等的闹剧。

朱之文对孩子的溺爱,可能也是出于对他们童年的弥补,据说朱之文为了解决儿子婚事的问题,又给孩子买房,又开出“百万彩礼”。

无论真相如何,朱之文在孩子教育上做得很不成功。

除了儿子以外,朱之文的女儿带给他的困扰也一点不少。

朱之文的女儿曾经在综艺节目录制中出现过,那时还是眉目清秀的小姑娘,这些年过去,再次看到近照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岁的年纪本该是女孩青春绽放,人生最美丽的阶段,但朱之文女儿的体重却已经达到了200斤。

看着自己女儿在饮食上丝毫不加节制,在生活中也是毫不规律,朱之文多次劝说,换来的也只是女儿更抵触的回应。

早早离开校园的女儿,始终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最后在朱之文的联系下,去了村中快递站中做了快递员的工作,收入也仅能维持生活。

但女儿像是长不大的孩子一样,从未对未来的事情有什么担忧,在她看来,只要父亲在,就有人去挣钱。

村中其实也有很多人来到朱之文家提亲,但朱之文心里十分清楚,这些人不过都是看上了自己的钱而已,没有真心对自己女儿好的。

面对啃老的儿女,朱之文也不知道自己当初的出名是好是坏,如果家庭条件没有如此快的富裕的话,子女也许也不会像今天一样。

从亲戚到家人,从村中到 社会 ,似乎直到牵扯到出名和金钱,一切其他的感情就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一切以流量和热度为王的网络时代,“大衣哥”也不过只是信息洪流中的一个牺牲品而已。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无论网络上如何风光无限的人物,最终还是要回到生活的土壤。

曾经那个在乡间田埂上唱歌的男孩,一定想不到有一天会因为唱歌,被全中国所熟知称道。

曾经那个在建筑工厂里靠力气谋生的汉子,一定也想不到自己的爱好会在之后成为自己一生的骄傲。

曾经那个无数次暗暗发誓,要给妻子孩子最好生活的男人,更想不到自己的爱最后成了坑害孩子“毒药”。

生活不会辜负为梦想奔跑的孩子,大器晚成也会给你应有的回报。

同样,生活也不会放过你留下的任何疏漏,最终都会给你应有的苦果。

如果“大衣哥”从第一次亲戚借钱就果断拒绝,可能不会到最后升米恩、斗米仇的尴尬情况。

如果从卷入这纷繁舆论的第一刻开始,“大衣哥”就和家人沟通好未来的种种情况,可能妻子也能少些“东施效颦”的滑稽景象。

如果在不停的奔波中,“大衣哥”能早一点看到孩子成长的不良迹象,也许也不必在51岁的年纪还要为他们操劳。

但说到底,“大衣哥”并未犯过任何错误,或许他唯一的错,就是太宽容、太仁厚、太善良。

他的半生奔波劳碌,也是为了家庭创造良好的生活,爆红也没让他改变质朴的品质和初心。

谁都不应该嫉妒这个会唱歌的农民,更加不该利用“大衣哥”的善良,肆无忌惮地攫取他的带来的流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