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南乡子·新月又如眉》原文及翻译赏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2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原文:

新月又如眉。长笛谁教月下吹。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道行人雁后归。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还是凉生玉枕时。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翻译及注释

翻译 又是新月如眉,悠悠哀音,长笛月下为谁吹?独倚高楼,暮云中初见雁南飞,雁南飞,莫道行人迟雁归。意欲梦中一相见,山重重,路迢迢,却向何处寻!只待短信解离恨,信来应是太迟迟。岁月悠悠,还是凉生玉枕时。

注释 1「新月」句:暗用 五代 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未有团栾意」与唐王涯《秋思赠远》「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之意为后文的「行人」「短书」作伏笔。如眉,指月钩弯如眉状。2「长笛」句:借用唐杜牧《题元处士高亭》「何人教我吹长笛,与倚春风弄月明」为背景。3「楼倚」句:化用唐赵嘏《长安晚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诗意。4南飞:雁为候鸟,每年春分后往北飞,秋分后飞回南方。5「漫道」句:语出隋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漫,空,徒;又莫,勿。6佳期:相会的美好时光。7「梦里」句:化用南朝粱沈约《别范安成诗》「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意,典出南朝粱萧统《文选》李善注引《韩非子》:「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此处藉以表达男女相思之情。8书:信。破:消解。恨:指离恨。9应:是。十玉枕:玉制或玉饰的枕头,亦用为瓷枕、石枕的美称。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创作背景

  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去世,晏几道春风得意的生活也戛然而止,他立刻感受到了现实社会的霜刀雪剑。他和六哥祗德,八弟传正及姊妹四人都还年幼,后由二哥承裕的妻子张氏「养毓调护」,嫁娶成家。后来恩荫为太常寺太祝。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晏几道的朋友郑侠因进《流民图》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罗织罪名,交付御史台治罪。政敌们从郑侠的家中搜到晏几道的一首《与郑介夫》(郑侠字介夫),上面写着:「小白长红又满枝,筑球场外独支颐。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这些人如获至宝,以讽刺「新政」、反对改革为名,将晏几道逮捕下狱。后来宋神宗释放了晏几道。这件事虽然有惊无险,但经过这么一折腾,原本就坐吃山空的家底更加微薄,晏家的家境每况愈下。这件事对晏几道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从一个书生意气的公子哥,沦落为潦倒落魄的贵族。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离思的怀人之作。

  上片以时景起笔,而归结于情思。「新月」颇有与「故人」暗成对比的意味,「如眉」则是不圆之意,暗点离思主题,愁上眉间。「又」是此景之叹,表明她已历见多次,既状时间之长,亦隐隐透出触目经心、怎堪又见的苦涩。「谁家玉笛暗飞声」(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恍惚间,耳际晌起声声长笛。「谁教」表面上探寻的是月下吹笛的缘由,实则却在千般埋怨它的不是时候,或许是因为不忍它「与倚春风弄月明」(十牧《题元处士高亭》)的欢乐情调,也或许是因为不忍它「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的愁伤动思,无论为何,此二字一变客体为主体,显示并非她有意闻笛,而是笛声无端相扰,牵动其离愁别恨。「楼倚」两句写其所见极具层次感,独倚高楼,先是看到天涯尽处一片「暮云」夕景,继而苍茫云间「初见」斑黑点点,尔后逐渐清晰扩大为可识别的「雁」,继而在雁过后醒觉它们所循的方向,点破时节。「南飞」两字独为一句,语音短促似结未结,仿佛状写了、也涵括了她凝眸追踪群雁行迹的整个时间过渡,直至影踪全无。「漫道」语极失落凄婉,别说希冀行人雁前归,怕是连「行人雁后归」也是一种徒然空盼。本片先由所见引其思,旋即思绪便被声音中断;再由所闻引其思,旋即思绪又被景物中断;复由所见引其思。几经转折,悱恻渐深,最终转入沉沉的哀伤。

  下片以情思起笔,而归结于时景。「佳期幽会两悠悠,梦牵情役几时休」( 五代 顾《浣溪沙》),她已不敢奢望现实中的「佳期」,唯有寄望于托梦圆愿,「意欲」表示她退而求其次的转念,也存了但求稍解离愁的期待,可却偏偏连这小小渴望也无法得偿。人说「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李白《长相思》),而她虽不畏「关山路」苦,奈何「不知」关山路!现实梦境两头空,离恨已不可能由「佳期」来解,那么就只能再退一步等待千里之外的尺素。「短」是一退再退,不求绵绵情话,但求只言片语便于愿已足;「破」状她极欲消除、从此远离别恨,一至于要将之彻底粉碎使其无法重拼再生;「却」又是一个满怀希望的期待之辞。然而「应迟」,这短书必是迟米的肯定判断,似乎出于她过去的经验。「簟凉枕冷不胜情」(顾《浣溪沙》(雁响遥天玉漏清)),等到那「短书来」,又已然是秋意深重寒侵闺衾的「凉生玉枕」时了。至此退无可退,「还是」两字,萧冷无边,思量无尽,幽怨无限,神伤无已。

  该词的一大特色,在于隐括大量前作前事,或诗境、或词句、或意象、或典故,但又不将之凝用一处,而散融于全篇,彼此呼应,互为伏笔,息息相关却又不著于形,而其佳妙处,更在以虚字点化、提挈全篇,紧松敛放之间,不仅使前人兴象浑化如一、浑化盘如己,更曲尽心念情绪之婉折深绵,抑扬顿挫,味中有味。(郭思韵)

诗词作品: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 诗词作者:【 宋代 】 晏几道 诗词归类: 【离思】、【怀人】、【惆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