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有什么来历?

这个词常形容一个"单位"中的领导 有什么来历和出处?

第1个回答  2008-03-31
  “一把手”是什么?这个问题既清楚又糊涂。清楚是因为这个词随时随处都可以听见,每天被叫得震天价响;糊涂是因为字典里没有这个词,任何工具书里都还没有确切的解释。

  从前没有什么“一把手”的称谓。政府里有书记、市长,还有县、镇、乡长,企业里有书记、厂长、经理,事业里除了书记,则有校长、院长、所长、主任等等称呼,不知道谁是一把手,谁是二把手,谁是三把手,只知道有正副之分,党政之别。党务的事找书记,政务的事找什么长,有的时候书记和长都说了算,小一点的事则找分管的副手。不知什么时候有了一把手、二把手之分,其他的称谓开始淡化。到哪里去办事,首先不是弄明白谁是书记,谁是什么长,而是谁是一把手。而一把手又很难弄清,按理本应该党是领导一切的,可那里却是党委监督下的什么长负责制,行政是一把手;按理这里本该是行政长官说了算,可却是党委领导下的什么制,书记是一把手。如果你弄不清谁是一把,而错找了人,办不成事不说,还把其他“把”无意间推上了难堪的境地。因此,我国的小民百姓,得首先弄清什么是“一把手”。

  什么是“一把手”?一把手就是古代皇宫里金銮殿上坐着的那个人(有时是太后),就是梁山上排坐次的宋江(宋江作一把手有点过于仁慈),就是巴金《家》中的高老太爷。

  “一把手”又被习惯地称作“老大”或“大老板”。既然是老大,自然权力无异于黑社会的首领;既然是大老板,自然单位里的一切都归他所有。

  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里的所有财务都是他的家产,他可以随意支配,任意挥霍。属下进普通饭店吃一顿工作餐他会批评为奢侈浪费,他天天进高档饭店,龙虾鲍鱼,一掷千金,他会说那是接待贵宾或客商的需要;属下出外开一次会议,千百元的票子他要一审再审,大会小会强调无私奉献、节约为本,可自己什么欧洲、美国一游就是十几,几十万开销,那叫出国考察,是单位发展大计的需要。财务制度只是为了保障家产不至外流,由常务主管的财权早就收归己有,而单位的财务主管又都是自己的心腹,是黄世仁家的穆仁智,是莫怀仁家的莫福。

  所有的属下和员工都是自己的子民或雇工。阿Q对革命的幻想“我喜欢谁就是谁,我要什么就有什么”,如今在他那里都实现了。想提拔谁就提拔谁,想奖励谁就奖励谁,想撤谁的职就撤谁的职,想让谁下岗就让谁下岗,就看你们的“表现”如何,死爹、嫁女、生病、生日、年节,机会多得很。单位里的美女更是自己的小蜜后备队,得看需不需要,需要你陪酒就陪酒,需要你陪歌就陪歌,需要你陪舞就陪舞,需要你陪……就看你有没有奉献精神。提干,长工资,晋级,满上算,不然的话,可别怕被打入冷宫。

  其他“把手”都是自己的臣子和子侄,地位最多高不过庶出的兄第。“把手”之间虽只有数字的差别,有的只差一横、两横,其权力可有天壤之别,一把手是说了算的家长,其他“把手”充其量只不过是家庭的成员,协助家长管好这份家业而已。班子会上(称为家务会更好一些),一把手说一不二,其他“把手”只有符合称是的权力,执行中出了问题,则都是其他“把手”工作不力,能力欠佳,被大骂一顿是最轻的处罚。班子的团结总是令人称道,因为班子中容不得有异见之人。如果哪个“把手”敢对一把手怀有二心,说个不字,就请小心,找个借口把你开了是早晚的事。

  “一把手”是什么?“一把手”就是绝对的权力,就是专权的同义语,就是腐败的祸根。

  要想根治腐败,减少经济犯罪,实现吏治清明和政治民主,必须削弱“一把手”的权力,淡化(最好取消)“把手”的称谓。俗话说,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在各级政府包括企事业单位,长官的统领必不可少,但应该是首长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而不应是一把手专权的按权排坐制,在领导集体(或叫领导班子)中,应取消梁山式的交椅制,实现现代意义的圆桌会议制。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