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人类的祖邦——《孩子们和野鸭子》读书笔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4
今日端午,现代社会的节日相貌雷同,人群喧闹,餐馆爆满,不知道过什么节而过节。世界杯的啤酒瓶堆成小山,傍晚的人们摸着圆滚滚的肚子坐在路边看球赛。我把一些频道关闭了,坐在满是书的我的世界里,以为就是最不辜负时间的选择。

最近工作任务重。不过,回头想一想,几年来的工作没有不“重”的时候,白天忙碌,夜晚加班,一日一日急匆匆的走过来,忙什么都忘记了,只记得“忙”这个词了。连做了两节课,从案头喘口气,拿起《孩子们和野鸭子》读,起初觉得这位俄罗斯作家普里什文的文风和前苏联作家比安基有些相似,慢慢读进去发现,这本书像是一层绵绵细雨,让我夏日焦渴的心田湿润起来。

我们生活在自然里,却常常忘记和轻视它。我们忙的只能听到车轮和喇叭的噪音,只能听到急切和烦躁的抱怨,我们听不到大自然的声音了,也不懂这大自然这本清清静静的书了。

《孩子们和野鸭子》让我停顿了一下,我甚至将其中一篇曾经避而远之的散文“林中小溪”反复读了两遍,情不自禁的大声朗读了一遍。普里什文是大自然的一员,他把大自然里湿润和清新用文字传递给我,一时间仿佛我也随他走进森林,听到枞树林里的落叶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的声响,仿佛我再认真些,也能听到那树和树之间说的悄悄话,他们迎风摇摆,他们互相依偎,他们用枝条轻轻触碰彼此,有时欢笑,有时倾诉。他们浑身散发香味,柔柔的、淡淡的香味。

我读着普里什文,我看到他无视流水的时光,静静的坐在森林里什么也不坐,他用心倾听大自然。我觉得,这是一种馈赠,上帝给那些真正有耳朵和眼睛的人准备的礼物。我们的盲瞎在心上,偶尔有幸读一读普里什文,沾一沾这馈赠的欢喜气息,也足够了。

跟着普里什文追随一条小溪的脚步,这小溪,普里什文说:“你要是想了解森林的心灵,你只消到林间去找一条小...到我那条可爱的小溪岸边走一走。”

溪流遇上枞树根,流过开阔的浅滩,也遇上山石,但是,“每一条小溪都深信自己终究会达到自由的境域,纵然是前方有山,如埃布鲁士峰那样的山,也会将它一举劈开......”这溪流让普里什文写成了人,却没有人的娇弱和抱怨,它始终向前流淌,不论遇到什么,都不停脚步。

它流过的地方草木茂盛,两岸青葱繁盛,如果遇到一片干涸的洼地,小溪毫不吝啬很快把它灌满,然后在奔流而去,“留下那水洼去过它自己的日子”。这小溪活的“不念过往,不惧将来”。

普里什文赞叹这一路的阻塞,他说:“就让途程中有阻塞吧,就让阻塞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途程中要是没有阻塞,水就会毫无生气地直流进大洋了,就像浑浑噩噩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

这哪是写溪流,这分明在写人。大自然的作用如果只是用来满足人的感官那就暴殄天物的。大自然是一位哲学家,是一位充满智慧的神灵,是深爱人类的母亲,它用尽苦心教化众生,唯独不用文字和语言。可这文字和语言终究有人能体悟的到,他就是普里什文,如他自己所说:“要知道,我笔写出来的是大自然,而心中想着的却是人。”

他把大自然的语言翻译成文字给我们读,他似乎被授予某种使命,联结着人和自然。

好的大自然文学家都是如此,西顿、椋鸠十、比安基、普里什文,他们卸下人类愚蠢的傲慢,真正去观察和爱着大自然,他们充满耐心,不惊扰、不破坏、不自以为是,他们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听到我们听不到的声音,他们请清发出感叹,然后把他们写下来,去告诫人类:

我年轻的朋友们哪!我们是我们的大自然的主人。大自然是太阳的宝库,这宝库里无数生命的宝藏。我们对这些宝藏还保护得很不够,为了保护它,我们必须得首先让人们知道这些宝藏是什么样儿的,让人们认识到这些宝藏存在的意义。

鱼类需要清洁的水——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水源。森林里,草原上,山峦间,那里有种类繁多的动物——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草原和山峦。

给鱼以最好的水,给鸟以最好的空气,给禽鸟野兽以最好的森林、草原、山峦。人总得有自己的祖邦,而保护好大自然,就意味着保护好自己的祖邦。

——普利什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