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设计大师皮尔·卡丹去世,回顾大师的设计王国如今依旧闪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22

2020年12月29日,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 皮尔·卡丹 去世,终年98岁。



羊相信,在座的所有人,哪怕不曾在街边巷尾见过各式各样的“皮尔·卡丹”,也曾听说过这个名字。



对于出生于90s之后的小可爱来说,皮尔·卡丹就是常年打折甩卖的“地摊货”。


但是在我们父辈的心中,这个品牌相当于爱马仕,那可是贵妇的专属。



咳咳咳,这一代年轻人,对皮尔·卡丹的误解太多。


作为和克里斯汀·迪奥、Yves Saint Larent (YSL/圣罗兰) 同时代的设计大师, 他是中国人真正意义上 时尚 启蒙老师。


上个世纪70年代,皮尔·卡丹走在中国马路上。


甚至可以这么说——


如果没有皮尔·卡丹,中国的 时尚 圈、甚至是 娱乐 圈, 历史 都要改写。



1922年7月2日,皮尔·卡丹出生于威尼斯近郊,是家里第7个孩子,家里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障。


贫穷贯穿了卡丹的童年,并深深印刻在他的脑海中。



卡丹14岁时因经济原因辍学,去了一家裁缝店当学徒,仅用了两年时间,手艺就超过了他的师父。


正是这段经历,老爷子是少有的 可以亲手制做出一整套衣服的服装设计师



到了17岁,卡丹骑着父亲的旧自行车,一路来到欧洲 时尚 中心——法国巴黎。


可那时正逢二战爆发,巴黎动荡不安,他还曾被德军关进监牢…


凭着好手艺,年轻的卡丹虽然没什么钱,但穿着时髦,像个机灵古怪的富家公子哥。


受时代影响,卡丹的才华一度被埋没,还是凭裁缝为生。


直到1945年,23岁的皮尔·卡丹在机缘巧合下,入职 专门为剧院制作戏装 的帕坎女式时装店 ,他制作的演出服装在舞台上大放异彩。



凭借着出众的才华,卡丹终于迎来了出头之日。


1946年,卡丹为先锋派影片《美女与野兽》设计服装。


凭借着这部电影,皮尔·卡丹一举成名。


这版《美女与野兽》与其说是一部电影,不如说是具有开拓精神的艺术品。


随后,卡丹“跳槽”至迪奥工作室,并成为迪奥先生的助手、深受器重,很快就成为团队中的首席裁缝师。


同学们应该都知道Dior在二战后推出的 New Look 吧,它在世界服装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而皮尔·卡丹,就是经典的缔造者之一。



年轻的皮尔·卡丹,在迪奥那学到了“优雅”的服装理念和制作技巧,一度被认为是接管Dior的最佳人选。


但他毅然决然地“跳出”舒适区,于1949年告别了Dior,尝试开创自己的 时尚 王国。



1950年,品牌皮尔·卡丹在法国巴黎诞生。


三年后,31岁的卡丹就举办了个人时装展览,他的名字在报纸的最显眼处,品牌产品供不应求。


老爷子年轻时的作品,现在再看还是让人很有购买欲。


看到这里,同学们是不是觉得皮尔·卡丹的成名路一片坦荡?


咳咳咳,其实老爷子年轻时没少挨骂。


因为出身底层、又经历了战争时期的动荡和萧条岁月,卡丹致力于 让 时尚 进入下沉市场,设计和价格必须要大众化,帮平民享受前沿的设计。



为什么皮尔·卡丹在我们印象中不是奢侈品牌中的一员?


因为老爷子直到去世,也没想过做平民大众只可远观、但难以拥有的奢侈品。


2019年9月,在秦皇岛举办的皮尔·卡丹2020春夏秀。


但上个世纪60年代的 时尚 圈是高级定制的天下, 时尚 几乎和上层阶级直接挂钩,具有强烈的私人专属性质。


所以,皮尔·卡丹的理念受到了强烈反对,他被保守的同行群起而攻之,甚至被逐出巴黎时装公会。



但很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在成衣领域获益,市场证明卡丹的理念是正确且超前的。


“我的每一次创新,都被人们抨击得体无完肤。 但是,骂我的人,接着就做我所做的东西。


——皮尔·卡丹



凭借着突出的贡献,皮尔·卡丹曾3次获得法国高级时装界最高奖项——“金顶针奖”。


平常设计师得一次就够吃一辈子老本了。



皮尔·卡丹虽继承了迪奥先生的优雅理念,但又受到了 科技 发展的影响,设计出的作品 相当大胆,具有浓浓的未来感。


老爷子的某些作品,甚至能让观众置身于 科幻 世界中。



现在再回头看卡丹在上个世纪70年代推出的时装,还能感受到他的超前意识。


他从不停留在当下,而是为未来做设计。



也许正因为如此,老爷子大胆启用了毫无行业经验的少年 高提耶 ,并亲手带他走进 时尚 圈的大门。


对,就是那个在 时尚 圈被称为“老顽童”、为刘雯的超模之路添砖加瓦的高提耶 (Jean Paul Gaultier) 。



从高缇耶后来的设计作品中,还是能看到皮尔·卡丹的痕迹。


比如说,高缇耶常用的裙撑元素,就是皮尔·卡丹经典的设计符号 。


皮尔·卡丹。


高缇耶。


从皮尔·卡丹身上,我们能看到设计的传承——


他将迪奥先生的理念进行了继承和革新,而高缇耶又把他的思想进一步解构重组,一步步开创了自己的风格。


高提耶曾举办过专门致敬老师皮尔·卡丹的高定秀。


时尚 不只是一门生意,而是无数从业者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砥砺前行。


皮尔·卡丹早年的作品,还是很有迪奥内味儿的。


对我们来说,皮尔·卡丹的最大贡献,是 带领中国 时尚 行业跳跃式发展,并培养了第一批国模。


上个世纪70年代,皮尔·卡丹来中国 旅游 ,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国深深地吸引着他。


从此之后,长城等中国元素,频繁地出现在皮尔·卡丹的作品里。


那时中国还没进入高速发展期,但卡丹坚信这片土地将是 时尚 的未来,并开启了长达30余年的交流工作,给国人带来了最前沿的设计理念。


皮尔·卡丹刚来到中国时,国人的服装还比较单调,他的设计就像“天外来客”一样。


那时候老爷子的同行并不看好中国市场,都很不理解他。


而同期LV在日本赚的盆满钵满,这就把在中国“开荒”的卡丹对比得更“傻”了…


很明显,当时中国市场并无法为皮尔·卡丹贡献什么销售额。


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如日中天,LV将目光瞄准日本市场,生产规模猛增,一举在奢侈品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但是老爷子不着急,他慢悠悠做文化传播,就像“义务劳动”一样为国人打开眼界,根本就没想着盈利。


1979年,皮尔·卡丹在北京举办了国内第一场时装秀蒙。


1983年,皮尔·卡丹在北京开了一所名为马克西姆的西餐厅,并将其打造成 文化交流中心,让国内的年轻人接触到了另一片天地。


马克西姆西餐厅对于某些特立独行的年轻人来说,更像是“庇护所”,新思想在其中交流碰撞,孕育了第一代中国摇滚人,见证了中国摇滚乐的黄金时代。


崔健第一次演唱代表作《一无所有》,就是在马克西姆的舞台上;郑钧也曾在这演唱他的《赤裸裸》。


1985年,皮尔·卡丹集训了一批中国年轻女孩儿,并请她们登上了法国的T台。


就这样,中国模特“新鲜出炉”,一出道就走出国门登上了世界的舞台。


“在那个人们都穿着中山装的时代,我把中国模特们带去巴黎、纽约, 在那时我推荐中国,就如同中国是世界的未来。


——皮尔·卡丹


1985年,路过法国凯旋门时,国模们手举国旗,仿佛在宣告中国将在 时尚 领域崭露头角。


中国模特在国际上的第一次现身引来媒体的争相关注, 时尚 圈开始正视这片发展迅猛的东方古国。


与此同时,这批国模让国人看到了另一种女性形象—— 既优雅神秘,又前卫大胆。



在良好的合作下,国内相关单位也欣然接受了这一新兴产业, 时尚 产业迅速发展。


还记不记得羊之前提到过1989年国内举办的首届模特选拔赛?


它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举办的。



可以说这么说: 卡丹不但把西方的 时尚 带入中国,还把中国女孩所代表的东方面孔推向欧洲。


1992年,第二届模特大赛的亚军——瞿颖,在中国大饭店门口为皮尔·卡丹走秀。


此时,像是卡地亚、LV这样的奢侈品牌闻风而动、大举进驻,试图分一杯羹。


而这时的皮尔·卡丹正面临猖獗的造假,盗版的销售量碾压真品, 假货低劣的质量更对品牌声誉产生了很难挽回的损害。


以至于,现在很多同学不知道真正的皮尔·卡丹是什么模样,误以为这个品牌是老气且过时的“乡镇地摊风”。


皮尔·卡丹前两年推出的手拿包,手套元素逗趣戏谑,同时让包包更好被携带,设计的十分巧妙。


曾经带头的老大哥变成今天十元“地摊货”,让人想来颇感唏嘘。


皮尔·卡丹没有为此做什么吗?


他实在是没时间。


要知道,老爷子不但是个服装设计师,他的作品遍及家具、餐饮等多个领域。


卡丹很多年前设计的家居用品,现在看也不过时。


比如说:


皮尔·卡丹的 汽车



还有儿童座椅等面向孩童的产品



老爷子的别墅泡沫屋


泡沫别墅建于1975-1989年,设计理念和他著名的泡泡裙一脉相承,已为法国文化部列为 历史 古迹。


后来卡丹对烹饪产生了兴趣,所以推出了相应的厨具



简而言之,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老爷子不涉足的设计领域。


也许对皮尔·卡丹来说:与其在某一个市场上死磕,不如利用有限的时间多留下点什么。


毕竟,他的设计是面对大众、面向未来的。



老爷子一生未婚未育,他收养过5个孩子,90岁之后仍不停地画设计图。


他希望,自己的接班人不要重复他做过的事。


手虽然布满老年斑,但画画时很稳。


96岁接受采访时,皮尔开头就调皮地说:


“如你所见,我还活着。”


甚至在2019年,老爷子去世的前一年,也还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精神矍铄,对着镜头说:


“我感觉自己很年轻。”



死亡就像是一扇门,它也许并不意味着终结,而是开启了另一个阶段。


在人间逗留了98年的皮尔·卡丹,正迈入他的新世界。


一路走好,再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