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人有什么风俗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22
第2个回答  2020-09-22
第3个回答  2008-03-18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

傣族服饰

傣族男子喜穿白色大襟或对襟上衣,头缠白布巾。傣族妇女的服装,西双版纳一带的傣族少女穿统裙,彩色的大毛巾包头,已婚妇女爱着色彩艳丽的紧身背心,外着长袖右衽小褂,下着彩色长统裙,在节日期间,多系银质腰带、手镯,梳高发髻,头戴鲜花或用大毛巾包头,可谓盛装。德宏一带的傣族少女多着浅色大襟短上衣,腰束青布小围腰。婚后改穿对襟上衣,黑色统裙。元江、金平等地傣族妇女的衣、裙多刺有精美的花边和缝有银质泡泡装饰品。穿着显得特别古老雅致,又有“花腰傣”之称。

泼水节

傣族的泼水节,就是傣历的新年,于每年四月中旬举行,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在西双版纳,泼水节来到,男女老幼都互相泼水祝福,还要在澜沧江上举行划龙舟比赛,燃放升高(土火箭),开展群众性的歌舞活动,一般是欢庆三天。

泼水节的来历,西双版纳的传说是:古代有一个作恶多端的魔王,人民都憎恨他。他抢来七个姑娘做妻子。聪明的七姑娘从魔王口中得知,用魔王的头发勒魔王的脖子,就能将魔王置于死地。七姑娘照这样做了,魔王的头滚下来,滚到哪里,哪里就燃起大火。姑娘抱起魔王的头,火也就熄灭。七个姑娘就这样轮流抱着魔王的头,一年一换。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要给姑娘泼水,冲去身上血污,洗去一年的疲劳,从此形成了送旧迎新的泼水节。

关门节和开门节

傣族的关门节在七月中旬,这时正是农忙季节。举行关门节就是禁止人们外出,禁止青年谈情说爱,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在这期间,信奉佛教的也要进行宗教活动——赕佛。

关门节持续了三个月,开门节也就来到了(十月中旬)。这时,农忙已经过去,人们可以外出,青年人也可以谈恋爱了,可以成婚了。开门节以后,傣族的文化娱乐活动也多起来了。

扁帕

常见傣族男子外出劳动,腰间背着一个小竹箩,傣语叫“扁帕”。这种小竹箩是傣家人用削得细而薄的竹篾编织成的,形状美观,小巧玲珑。会编织这种小竹箩的傣家人相当普遍。

“扁帕”的用途不一。有的人用来装鱼,在田间劳动时,顺便把捉到的鱼往“扁帕”里一放,回家就是一顿美餐。有的人用来装小工具,在劳动之余,为其他人搞修补活计。傣家人背上小“扁帕”,是勤于劳动的象征。

干栏——傣家竹楼

傣族的住宅建筑,绝大部分是用竹子建成的“近水楼居”,文献中称为“干栏”。傣族的村寨,差不多都是由一个个精巧的竹楼组成的,周围有茂密的竹林和香蕉椰子等亚热带植物交相掩映,四面流水潺潺,显得分外幽美和恬静。

这种住宅形式,是傣族人民在同大自然的长期斗争中创造出来的。傣族地区处于亚热带,气温高,这种竹楼,且有利于防止酷热、湿气和蚊虫的侵害,减少疾病。

傣族的美味佳肴——酸肉

西双版纳等地的傣族同胞,最爱吃带有酸味的食品,这大约和气候炎热有关,因为天气闷热,吃了酸味食品,可以刺激食欲,有助于消化。傣家常备的美味佳肴,要算酸肉。

猪肉、牛肉等肉类,都可制作酸肉,而以黄牛肉或水牛肉做的较多。酸肉四季可腌,但在傣历年前一、二个月腌制的居多。制作时,选取瘦肉,剔除筋腱,用淘米水初洗,再用清水洗二、三遍,然后切成长九至十二厘米,宽五至八厘米,厚一厘米的肉片,再加入适量新鲜花椒叶、盐巴、辣子面、姜末等佐料和少量米饭拌匀,最后装入陶罐,压实,用稻草塞紧,盖上碗,四周用草木灰、泥巴加水调匀密封。一般腌一、二个月即可食用。

优质酸肉,色鲜红,味微酸,可保存半年左右。在储存期间随时可以取食,但取后仍需盖严罐口,取出的部分需在三、五天内吃完,否则容易变质。食用时大多切成薄片,与青蒜同炒。

傣族名菜——席巴纂

席巴纂(傣语)——即汉语的鱼酱。它是用西双版纳的特产——江鳅和小鱼,剁细加盐巴、辣子,装罐腌制而成。

食用的时候,取席巴纂加油炒熟。它具有色红、味鲜、香辣等特点,是傣族人吃糯米饭时下饭的佳肴之一。

黄蚂蚁蛋

在西双版纳等地,有一种生长在树上的黄蚂蚁,它的蛋是傣族人喜爱的一种上好菜。黄蚂蚁身长约二厘米,腰细腹大,嘴巴长两颗大牙。它们把很多阔叶牵连在一起,做成一个圆球形的蚁巢,在巢内生息、繁殖。

蚂蚁蛋有三种吃法:一是凉拌。将洗净、烫过的蚂蚁蛋和烧熟的番茄一起剁碎,用葱、蒜、芫荽、花椒粉和适量的盐巴、辣椒调匀后吃;二是蒸食。把切好的姜、葱、蒜、青辣椒和花椒粉、香芳草(结成小疙瘩)、油、盐与蚂蚁蛋搅拌调匀,然后用芭蕉叶包好,放入甄子或蒸笼内蒸熟吃;三是烧汤。把切成片的番茄用油炒熟后加水煮,水开后再把蚂蚁蛋放下煮十分钟左右即可。蚂蚁蛋好吃,但取蛋却很不容易。

傣家人有“不是强者休想吃蚂蚁蛋,能干者蚂蚁也要送蛋向你拜寿”之说。因为这种蚂蚁分工严明,团结合作,一旦发现敌情会火速通报全体,共同奋战,因此取蛋者一不小心就要付出代价。

傣族人民喜爱的蔬菜——青苔

在美丽的西双版纳,有一种别致的蔬菜——青苔,吃起来清香鲜甜,别具地方风味,是傣族人十分喜爱的佐餐佳肴。傣族民谣说:“三月青苔刚露头,四月青苔绿满江”。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成群结队来到澜沧江边捞取青苔,供食用或在允景洪的市场上出售。

西双版纳的青苔附生于河中的卵石或岩石上,水池、鱼塘中也有生长。青苔属藻类植物,呈深绿或淡绿色,苔丝细长,也有形似一片片橄榄叶状的。它含有脂肪,营养丰富。在傣语里称河苔为“解”,称水池、鱼塘里的青苔为“岛”。因河苔味道较美,更为人们所喜爱。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