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08-02-12
一,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一般固体中速度大于液体中速度,大于气体中速度),还与介质温度有关。声速:15℃空气中速度是340米/秒。
3,回声:要想区分原声和回声,回声到达人耳要比原声晚0.1s以上。如果不到0.1s,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只能使原声加强。(最小距离17米以上)
4,声音的特征:音调: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1秒内振动的次数)人耳听音范围20~20000Hz。(低于20Hz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响度:声音的大小。和物体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色:声音的品质。由物体本身决定(可以用来区分不同发声体)。
5,听觉:引起听觉的条件:有发声体,介质和健康的耳朵。
骨传导: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双耳效应:声音传到两耳的特征不同,用来辨别声源方向。
6,噪声: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分贝:用分贝(dB)为单位表示声音的强弱。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当今社会四大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及固体废物污染。)
7,声音的利用:传递信息:声纳系统,B超,超声波探伤。
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超声波除体内结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2-13
音调: 主要和震动频率有关
频率高,音调高
频率低,音调低
举例:男低音歌唱家音调低,响度大
女高音歌唱家音调高,响度小
响度: 主要和震动的幅度有关
振幅大,响度大
振幅小,响度小
举例:用力击鼓会感觉鼓的声音较大
原因是由于鼓皮的振幅大
音色: 主要和震动物体的结构和材质有关
它是我们辨别发声体的重要因素
举例:辨别清楚小提琴的声音和钢琴的声音是由于
他们的音色不同
声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在15℃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波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处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4)人耳要想区分原声和回声,回声到达人耳要比原声晚0.1s以上。如果不到0.1s,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只能使原声加强。
(5)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如测海有多深,离障碍物有多远。
二、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
声音的高低。它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大小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得越近,响度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决定。
4、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20Hz~20000Hz,人发出的声音频率大约是85Hz~1100Hz。
5、频率;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叫赫兹,符号Hz。
6、振幅: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的单位是米。
三、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噪声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必须加以控制。
2、声音的等级用分贝来划分,30~40分贝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声音在水中传播
固体中第一
气体排第三
另外,真空不传播声音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声源振动在周围的物质中激起声波.传入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而在真空中没有这些传播声音的介质,因此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声速大小与物质种类有关,一般地讲,在固体、液体中的声速比空气中的大.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声源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传回耳朵里就是回声.当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上,人耳就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
光的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