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利族的食利族案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生在2008年冬天的“龙岩金融第一案”是迄今为止福建龙岩涉及金额最大的非法集资案。
现年32岁的郭某从2008年中开始,以投资矿产、房地产等名义,向数十家企业和个人集资近5亿。由于还不起高额利息,2008年年底郭某“失踪”。据了解,郭某旗下有房地产、矿业等多项产业,在召集集资时,通常以某贸易公司为担保人,在他名下非直接注册的公司有二十多家。
一名参与此案的集资方委托人至今仍然不明白,仅凭一张收据,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敢于把钱交给郭某。据该委托人介绍,其当事人在去年年中借予郭某2000万元用于投资矿产,承诺的利息是三分(每月可得利息60万元),一年后归还本金。但一年未到的时候,郭某已经人间蒸发。
据了解,参与该集资的多是依靠煤矿发家的企业,甚至部分政府官员也牵涉其中。由于闽西地区有紫金矿业的财富神话在先,这些集资者或许是希望能借郭某之手,缔造另一个财富神话,获取高额回报。至于郭某到底跟多少人借了钱,这些钱又去了哪里,目前还没有答案。 这种实际上就是“诈骗”的投资方式在中国香港地区还相当流行,又被“复制”应用于上海的房地产市场投机上。因为房地产交易不能用匿名的方式,“食利一族”的投机者们就联合起来,在他们之间不停地创造交易活动。官方的统计就会显示出房屋价格不断上涨的趋势。这种动力会在小投资者之中酝酿出贪欲。经常的情况是,他们屈服于自己的贪欲,同时掏出他们终身的积蓄来参与投机。
上海政府部门引入了5%的资本利得税,在当年买入的房屋进入市场交易的时候将征收这一税赋。在大量投机性交易出现的时候,政府部门被迫做了一些事情。然而,5%不可能对这种炒作有效。而且,这一政策有可能增加价格信号的可信度,因为小投资者可能会认为,政府部门这么做是在保护房地产投机。但是,如果这些“食利一族”的投机者们认为价格上涨的幅度应该是在50%以上的时候,资本利得税仅仅是5%的话,他们的潜在利润就是45%。当大规模的投机疯狂出现的时候,5%的资本利得税不太可能会阻止住“ 食利一族”追逐利润的行动。
与上海相比,中国香港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很难被投机狂热所左右了。尽管高楼大厦中高端房屋的价格仍然在本轮经济泡沫中显示出价格高涨的繁荣,但是,香港人已经不会被它们的流光异彩所吸引了。交易的数量并没有1997年那样的猛涨。上次,当市场达到顶峰的时候,1997年第二季度,每个月交易的平均数量为2.13万件。
人们能够明显感觉到和以前的不同。在1997年,香港的每个人都在谈论房地产市场,就如同今天的上海一样。即使今天的香港媒体和上次那样在谈论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并认为今天的故事很象1997年的市场状态,但是,其他人并没有如上次那样讨论房地产市场的情况,更没有出现大规模进入房地产市场投机。这次有一个明显的不同。香港人并没有看到他们的工资上涨。绝大多数人的观点认为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是负面的。在新闻媒体上紧跟着房地产疯狂故事的报道是香港的工商企业正在大量跨过边境进入广东省的报道。
中国香港地区的人们不再那么容易被愚弄了,这次,“食利一族”的投机者们很可能会在香港房地产市场上遭遇滑铁卢式的惨败。 这不禁让人想起对冲基金的发展,对冲基金的发展和生存方式和这些“食利一族”的投机者们的发展和生存方式很相似。举例来说,在全球石油市场上所发生的一切和上海房地产市场上所发生的一切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食利一族”的投机者们主要是靠囤积居奇来不断地推高价格,同时,他们希望天真的小投资者将会被愚弄,并跳进市场为高价格买单。对冲基金正在为推高石油价格而不断努力,并认为中国经济将不得不为此而买单。这种把戏仍然在继续运做,因为中国政府部门仍然允许经济增长保持过热的势头,同时,房地产泡沫仍然在掩盖石油价格高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本轮的石油价格就如同互联网泡沫当中的IP装置一样。在互联网泡沫期间,电信设备供应商获得了市场资本积累的绝大部分增长额,因为来自互联网公司IPO的融资大部分都转化成为了电信设备的需求。中国经济的泡沫将大量热钱转化成为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同时,资源类公司的市场资本积累需求出现猛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