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小豆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东京,有一个叫小豆豆的女孩子,上课总喜欢把书桌的盖子开了关,关了开,还经常站在窗边跟过路的宣传艺人(日本街头音乐家)打招呼,有一次上课她还和天花板上的燕子说话,因为种种“淘气”她被退了学。

后来,小豆豆转到一个叫巴学园的新学校。巴学园和她之前上的学校很不一样,巴学园的教室是用电车改装成的,在那里学生可以想坐哪儿就坐哪儿,还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先上什么课在上什么课,如果早上把课上完了,下午还可以出去玩。

如果小豆豆范了错,校长不会指责她,而是耐心给她说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在巴学园独特的教育环境下,小豆豆的“淘气”变成了爱心、善良、大胆和好奇心。如果没有巴学园,恐怕小豆豆无论做什么,都会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然后怀着自卑心理长大。

这样的话我们就看不到《窗外的小豆豆》这本书了,本书的作者就是故事中的小豆豆。她通过对自己童年的点滴回忆,给大家介绍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巴学园的创始人小林校长。

小林先生经常说,“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并把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他的教育理念贯彻到了他的行为中,他可以花4个小时时间听第一天上学的小朋友说话;他在小朋友做“蠢事”的时候,不责怪,只是提醒对方“要把拿出来的东西放回去”;他为一个身体有缺陷的孩子设计运动会,让他赢得了所有奖项找到了自信;他应孩子要求精心创作了校歌,当孩子们不喜欢时他只是笑笑而已;他启发饭前“无话可说”的孩子多说话,即使对方只说了一个“哎”字,他也会给予极大的肯定鼓励。

小林校长让每一个巴学园孩子的身体和心灵得到了自由的发展。这种教育方式让全校50名学生无一例外都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哪怕没有高等学历,没有正常人的身躯,一样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说到底巴学园是让小孩子找自己喜欢的事做,而大部分学校是告诉孩子该做什么。喜欢的事来自内心的声音,而该做的事来自家长、老师、学校、社会这些外在的声音,习惯听外在声音后还能听到内在的声音吗?

纪伯伦的《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这首诗曾说过: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他们的明天我们做梦也无法到达,他们的今天我们也别妄想去束缚,我们能束缚的只有自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