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原野(散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30
        暖温带的冬天来得特别准时,这不,进入十二月,冬天就如约来到了。

        人们纷纷找出收藏了三个季节的厚衣服穿到身上御寒,于是城市的街道上映入眼帘的都是长长短短的各式各样的各种颜色的羊毛衫、羽绒服、棉衣服之类的包裹着人们,甚至连小动物们也穿上了花花绿绿的小衣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冬天的原野却暴露得更加彻底。原先花团锦簇的地方,成了满眼枯枝;原先庄稼茂盛的地方,变成了翻耕过的土地;原先看不透的森林,光树虬枝尽显。总之,大自然是换了装扮,不是像人们一样穿得更严实,而是穿得更单薄、更袒露了。

      此时的原野,尽显本真的美。道路两旁和原野上的白杨树,正如一篇文章所说“像哨兵一样”。落叶已经回归大地,树身在寒风中耸立,一排排,一行行,依然是挺拔威武的样子。水杉原本青葱的枝叶统统变成了老红色,一眼望去,是别样的风景,寒风起处,红叶翻飞,让人感到无尽的寒意。

      山坡上落叶树种尚挂着枯叶,自然的焦黄,是画笔难以描绘的颜色,与夹杂其间的常绿植物的枝叶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毫不费力就能想到基因对于物种的重要。早已下地的麦子长出了幼苗,远远望去,宛如绿色的巨毯,覆盖着大地,他们不怕冷,专门在寒冷的季节吸收着水份、阳光和肥料,来领略冬的冷峻,挑战滴水成冰的残酷,然后走向繁花似景的春天,走向炎热似火的夏季,走向成熟,走向万物之灵的人类。

      大雁已经南飞,暂别之后来年再回。原野上的水塘、湖面,多了几份平静、深沉。麻鸭和白鹅虽然还在水面上游弋,但动作显然迟缓了许多。水面上原有的许多植物都随严寒沉入了水底,化作了肥沃的底泥,变成了生命的另一种形式的存在。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翠绿色的叶杆早已不见了踪影,幽香四溢的花儿也已随风飘落,无数枝撑着干瘦莲蓬的莲杆,在水中站立,说唱着一曲繁华落尽的悲歌。冬荷,一种多么无奈、可悲的风景!据冬泳的人们介绍,水面若干深度以下,水温是恒定的,那么,荷之所以衰败,则完全是遵照自然的规矩而出现的,既如此,它们的娇艳也是大自然赋予的,哪里有什么出淤泥而不染之说呢。

      清晨和日暮时分的原野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天刚见亮,一切才从夜幕中走出的时候,大地晨雾弥漫,所谓绿水苍苍,白雾茫茫。远眺村庄,犹如海市蜃楼,白墙红顶的房屋时隐时现。枯树老叶,断续不绝,绵延不绝。田地里的白菜萝卜叶,白绿相接,依稀可辨。间或掠过头顶的早起的鸟儿,冲向白雾,去寻自己的归处。

      城市里风光依旧,原野里生机暗藏,一天的忙碌从冬日的雾霭中开始。傍晚时分,日暮乡关,伴随着袅袅炊烟,薄雾升起,原野上的一切风景,又慢慢地隐没在夜的大幕之中,直到乐声响起,直到饭菜飘香,直到辗转反侧,直到黎明来临。阳光明媚的正午呢,白雾散去,清风习习,喜鹊隐身在树丛,嚓嚓嚓、嚓嚓嚓嚓地叫着,传递的是喜悦安宁的信息。

      冬季的原野,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这风景更加形象、更加逼真。有人说,风景如画,其实,再美的图画都以风景为模,哪能比得上风景?画只是人们心中的风景,人们眼中的风景是再高明的画家都画不出来的。不信,把你作画的那张纸放在大地上对比一下,看看到底哪一个更相形见绌!

      冬天的原野,是一幅让人冷静下来的画,是一幅让人思考的画,更是一幅无可比拟的画。领略了这副画的壮美,你将豁然开朗。

                    原作2017年12月2日于息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