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悔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0

1. 劝人悔改的古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有教无类。

2. 改过自新文言文

《晋书·周处传》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父鲂,吴鄱阳太守。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沈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人谓死,皆相庆贺。处果杀蛟而反,闻乡里相庆,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时机不在,见云,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将无及。”云曰:“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处遂励志好学,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

3. 求 吕氏春秋·悔过 一文翻译

译文:吕氏春秋 悔过篇

洞穴很深则人的胳膊就不能伸到底,为什么?是人的手臂没那么长的原因。人的智力也有达不到的地方。智力达不到,就所说话的人能言善辩,把道理分析的很透彻,也不能达到目的。所以箕子在商朝不能发挥他的才能,范蠡也在功成之后泛江而去,隐居江湖。

从前秦缪公发动军队打算偷袭郑国,蹇叔劝谏说:“这样做不行。我听说,偷袭人家的地方,用战车去不能超过一百里,用步兵行军不能超过三十里,都是因为这个距离内士兵能够保持旺盛的士气和力气,到了目的地,凭借这些就能消灭来犯的敌人,撤退也能够做到迅速。如今行军几千里、还要越过诸侯的领土去偷袭郑国,我不认为这样做能次能行。您一定要慎重考虑啊。”秦缪公没有采纳。蹇叔送军队到城门外兵哭着说:‘军队啊!我只能看到你们出发而看不到你们回来了。”蹇叔有两个儿子叫做申和视,也参加了军队同行。赛叔哭着对儿子们说:“晋军如果截击你们一定会在肴关这个地方。你们死的地方最好在不在山南,就在山北,我将来为你们收尸就容易一些。”秦缪公听说后,派人责怪蹇叔说:“我发动军队,还没有结果呢?你如今哭着送别你的儿子,这是哭我的军队啊。”蹇叔回答说:“我不敢哭您的军队。我已经老了,有两个儿子,都参军同行,等他们回来,不是他们已经死了就是我已经死了,因此而哭。”秦军经过周朝的地界,王孙满在门后观看军队,说:“唉!这支军队必然被打败。如国不被打败,我就不在谈论学问了。秦国不是别的,是周朝建国时封的诸侯国。他们经过天子的都城,应该脱去铠甲,收起兵器,路上左右乘车的士兵都要下车,表示对天子行礼。如今他们却穿着统一的军装,左边的虽然没有乘车,但是右边乘车的超过了五百辆,兵力虽然强大,但是没有礼貌,怎么不被打败?”秦军经过周地向东进发。郑国商人弦高、奚施将要到西边的周地做生意,半路遇上了秦军,说:“啊!秦军远道而来,一定是来偷袭郑国的。”于是立即让奚施回国报告,并假冒郑国国君的命令来犒劳秦军,多秦国将军说:“我们国君很久就听说秦军将要到来。您的大军还没有到来,我们国君还臣子百姓都为您们担心,今天没有什么所给您的,只有担心将士们疲惫和粮食短缺。我们国君等了您好长时间,派我用玉璧犒劳您,并用十二头牛作为大军的饭食。”秦军的三个主帅回答说:“我们国君没有才能高的人可派遣,派了我们三个人丙、秫、视,到东边来察看晋国的道路,没想到走过了头,因

此迷失了道路,误入贵国之地。”三个主帅不敢坚决推辞,于是对弦高行礼之后收下了。三个主帅都感到害怕并商量说:“我们走了几千里路,越过了好几个诸侯国的领地来偷袭郑国,还没有到达而人家已经先知道了,现在他们的准备肯定很充分了。”于是班师而回。这个时候,晋文公刚死,还没有下葬。先轸对晋襄公说:“秦军,不能不袭击,我请求去截击他们。”晋襄公说:“先王刚去世,尸体还在庙堂上,我们见攻打秦军有利可图就去攻打他们,这不是作为儿子和臣子应该做的啊?”先轸说:“秦国不来我国吊丧,不为我国的丧事而悲伤,这是见我我们国君死了而认为我们国家就弱小了。如果趁机袭击他们,可以大大增强我们的力量。我请求去袭击秦军。”晋襄公不得已就答应了。先珍在崤关阻击秦军师,取得重大胜利,俘虏了秦国的三个主帅回来。秦缪公听说后,穿着孝服到太庙,宣告众人说:“上天不保佑秦国,让我寡人不听蹇叔的劝谏,以至于遭到如此报应。”这里秦缪公并不是想在肴关被打败,只是他的智力没有料到,智利没有料到就不听信蹇叔的话。被人的劝说不听信,军队没有得胜回来也是注定的,所以智力有所不及的危害是很大的。

4. 一片后悔的小文言文

莫若今日遭此遇,吾心甚欢。反思之乃自知其果而故犯,此之吾之过也。

叹曰:“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其对曰:“吾视其欢笑甚颜,以为此之事小。”又曰:“师云,若再犯,其必重罚以告之。”

然则,足下何为犯之?此乃自食其果而非人为也。吾思其前后,不觉愧于二人。然三两路人稍视之,其将容颜附墙而曰:“若他人见之,则失其颜面,故避其而保余之颜面。”事后思此事,方知余愚也。师,授学者也;师,人尊之者也。思吾今之过,顿感愧于己,甚愧于师者也。

思此过,必于言语慎行,思其果而为之。不因一时之兴而为之,不因就此简省而为之。此宜三思而后行。

5. 文言文中表示懊悔,想改过自新的字有那些

改过自新 (南朝宋)刘义庆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 ,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 中有蛟,山中有额虎,并皆暴犯 百姓,义兴人谓 为“三横 ”,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 冀 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 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 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 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 。平 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 而年已蹉跎 ,终无所成。”河曰:“古人贵朝闻夕 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 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6. 有关改过的文言文

盗牛改过

裴松之

时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曰:“我邂逅迷惑,从今已后,将为改过。子既以赦宥,幸无使王烈闻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或问:“此人既为盗,畏君闻之,反与之布,何也?”烈曰:“昔秦穆公,人盗其骏马,食之,乃赐之酒。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今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

间年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行数十里,欲至家,置之去。问姓名,不以告。顷之,老父复行。失剑于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惧后人得之,剑主于是永失;欲取而购募,或恐差错,遂守之至暮。剑主还见之,前者代担人也。老父揽其袂,问曰:“子前者代吾担不得姓名今子复守吾剑于路未有若子之仁。请子告吾姓名,吾将以告王烈。”乃语之而去。

老父以告王烈,烈曰:“世有仁人,吾未能见。”遂使人推之,乃昔时盗牛人也。

翻译:当时王烈所在的封国中有一位偷牛的人,被牛的主人抓住。偷牛贼说:“我见牛而生邪念一时糊涂,从今以后我一定痛改前非。您在赦免我以后,希望不要让王烈知道这件事情。”百姓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了王烈,王烈就拿出一定数量的布赠送偷牛人。有人问王烈:“这人已经偷了东西,害怕您知道这件事,您反而赠送他布,这是为什么呢?”王烈回答说:“春秋时的秦穆公,有人偷去他的骏马并杀了吃,(穆公抓获偷马人后)却赏赐偷马人酒喝。(后来)偷马人(在战场上)不吝惜自己的生命,来救穆公的大难。现在这个偷牛人改悔他的错误,怕我知道这件事,这表明他已懂得羞耻。懂得了廉耻,那么向善之心就会产生,所以赠给他布劝勉他向善。”过一年,路上有一位老者挑着重担,有一个人见到后主动替他挑着走了几十里,快到老人家的时候,这人才放下担子离去,老人问他姓名,他没有告诉。过了不久,这位老人再次外出,把佩剑丢在了路上。一位路人途中碰见这把佩剑,想不管它就离去,又担心后面的过路人捡去,剑的主人就会永远失去佩剑,想拾起带走再去寻找失主,又担心出现差错,于是就守着这把剑。到了傍晚,佩剑主人返回时遇到了这位守剑人,正是上次代为挑担的那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