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里具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9

1. 文言文具的意思

文言文具的意思有6种解释,具体如下:1.用具。

2.具有。3.备;办:~结。

谨~薄礼。4.才能;才干。

5.写出;陈述。6.量词。

具拼音:jù,注音:ㄐㄨˋ,部首:八部,部外笔画:6画,总笔画:8画,五笔:HWU仓颉:BMMC,郑码:LCO,四角:77801,结构:上下,电码:0367,区位:3063统一码:5177,笔顺:丨フ一一一一ノ丶扩展资料汉字演变:相关组词:1.玩具[wán jù] 专供玩儿的东西:儿童~。电动~。

益智~。2.工具[gōng jù] 进行生产劳动时所使用的器具,如锯、刨、犁、锄。

3.家具[jiā jù] 家庭用具,主要指床、柜、桌、椅等。4.具文[jù wén] 空文,指空有形式而无实际意义。

《汉书·宣帝纪》:“上计簿,具文而已。”5.出具[chū jù] 开出;写出(证明、证件等):~介绍信。

~健康证明。

2. 具题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词目】具题

【拼音】jù tí

【释义】

(1).谓题本上奏。《清会典·吏部八·考功清吏司》:“由吏部缮履历清单具题,候旨定夺。”清 袁赋诚《睢阳尚书袁氏家谱》:“九世枢(袁可立子),蒙本部堂官具题留任,随升河南布政司右参政、大梁兵巡道。”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自 天成 至 杀虎口 八站,每站应设马八十六匹……查 杀虎口 一站,先经臣部具题撤去,其馀七站,俱设额马五十匹在案。”

(2).指申报朝廷的题本。《红楼梦》第一百回:“且说 薛姨妈 为着 薛蟠 这件人命官司,各衙门内不知花了多少银钱,才定了误杀具题。”

3. 文言文具的意思

文言文“具”的意思: ① 酒肴;饮食。

《史记·项羽本纪》:“为太牢具。” ② 供应、备办酒食。

《肴之战》:“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③ 置办;准备。

《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活板》:“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④ 具有;具备。《核舟记》:“罔不因势像形,各具情态。”

⑤ 器具;器械。《伤仲永》:“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赤壁之战》:“船、粮、战具俱办。” ⑥ 才能;才干。

《晋书·王羲之传》:“吾素无廊庙具。” 【又】有才干的人。

《卖柑者言》:“洸洸乎干城之具也。” ⑦ 道理;方法。

《东方朔》:“十九岁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 ⑧ 通“俱”,全,都,尽。

《鸿门宴》:“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桃花源记》:“问所从来,具答之。”。

4. "具“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 具 jù

〈副〉

(1) 完备;详尽 [in detail]

项伯乃夜驰之 沛公军,私见 张良,具告以事。欲呼 张良与俱去,曰:“无从俱死也。”——《史记·项羽本纪》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又如:具述(详细叙述);具言(详细说明);具考(详细推问);具论(详细讨论);具告(详细上告)

……

参见:pletely] 火烈具举。——《诗·郑风·大叔于田》火烈具扬。

神具醉止。——《诗·小雅·楚茨》莫怨具庆。

具馔于西塾。——《仪礼·士冠礼》皆立而待鼓而然火,即具发之。

——《墨子·备梯》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荀子·修身》具答之。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具以情告。

——《世说新语·自新》具对所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4) 又如:具悉(完全了解);具然(自足的样子) ◎ 具 jù 〈量〉 用于表示尸体和某些器物的数量。

如:一具尸体 都 dōu 副词义1、全部。2、表示全部包括在内。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清· 林觉民《与妻书》都 dū 动词义1、建都。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

——柳宗元《封建论》2、聚集。都,凡也。

——《广雅·释训》都部者,都统其众也。——《后汉书·齐武王演传》注 水泽所聚谓之都。

——《水经注·水文注》顷择其遗文,都为一集。——《文选·与吴质书》3、率领。

如:都督(统率;率领);都部(统率兵众)。都dū 形容词义1、美好的样子 [elegant] 身长八尺,仪貌都雅。

——《三国志·孙韶传》不见于子都。——《诗·郑风·山有扶苏》。

传:“世之美好者也。” 妻子衣服丽都。

——《战国策·齐策》2、大。军惊而怀都舍。

——《吕氏春秋·察今》中有都柱,傍行八道。——《后汉书·张衡传》(4) 又如:都匠(大匠);都酿(大的酿造作坊);都坑(公共厕所);都灶(蒸炊用的大灶) 都 dū 副词义1、统统;完全。

都,凡也。——《广雅·释训》汇总:都 dū 1、古称建有宗庙的城邑。

2、国都,京都。3、建都。

4、大城市;著名城市。5、周代王子弟及三公的封地、采地。

6、古代行政区划名。(1)夏制,十邑为都。

《尚书大传》卷二:“古者处师,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十有二师焉。”郑玄注:“州凡四十三万二千家,此葢虞夏之数也。”

(2)周制,四县为都。《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

(3)四乡为都。《管子·乘马》:“官成而立邑:五家而伍,十家而连,五连而暴,五暴而长,命之曰某乡,四乡命之曰都。

6. 古文中"具"有什么意思

古文中"具"有很多意思:

①酒肴;饮食.《史记?项羽本纪》:“为太牢~.”

②供应、备办酒食.《肴之战》:“居则~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③置办;准备.《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卒乘,将袭郑.”《活板》:“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

④具有;具备.《核舟记》:“罔不因势像形,情态.”等等。

古文,在我国包含两种含义:

一、是指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古书上的文字,主要是《易经》、《论语》、《春秋》、《尚书》、《周礼》、《吕氏春秋》、《孝经》等等古书上的文字,是比较早的笔书文字。

二、是指在1954年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它是与骈文相对而言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7. “具”的文言文解释

jù① 酒肴;饮食。

《史记?项羽本纪》:“为太牢~。”② 供应、备办酒食。

《肴之战》:“居则~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③ 置办;准备。

《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卒乘,将袭郑。”《活板》:“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

④ 具有;具备。《核舟记》:“罔不因势像形,各~情态。”

⑤ 器具;器械。《伤仲永》:“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

《赤壁之战》:“船、粮、战~俱办。”⑥ 才能;才干。

《晋书?王羲之传》:“吾素无廊庙~。”【又】有才干的人。

《卖柑者言》:“洸洸乎干城之~也。”⑦ 道理;方法。

《东方朔》:“十九岁学孙吴兵法,战阵之~。”⑧ 通“俱”,全,都,尽。

《鸿门宴》:“私见张良,~告以事。”《陈情表》:“臣~以表闻,辞不就职。”

《桃花源记》:“问所从来,~答之。”【具草】拟稿。

【具臣】备位充数,不称职的臣子。【具眼】识别事物的眼力,高明的见识。

【具瞻】为众人所瞻仰。

8. “具”的文言文解释

①<;名>;酒肴;饮食。《史记?项羽本纪》:“为太牢~。”

②<;动>;供应、备办酒食。《肴之战》:“居则~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③<;动>;置办;准备。《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卒乘,将袭郑。”《活板》:“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

④<;动>;具有;具备。《核舟记》:“罔不因势像形,各~情态。”

⑤<;名>;器具;器械。《伤仲永》:“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赤壁之战》:“船、粮、战~俱办。”

⑥<;名>;才能;才干。《晋书?王羲之传》:“吾素无廊庙~。”【又】有才干的人。《卖柑者言》:“洸洸乎干城之~也。”

⑦<;名>;道理;方法。《东方朔》:“十九岁学孙吴兵法,战阵之~。”

⑧<;副>;通“俱”,全,都,尽。《鸿门宴》:“私见张良,~告以事。”《陈情表》:“臣~以表闻,辞不就职。”《桃花源记》:“问所从来,~答之。”

【具草】拟稿。

【具臣】备位充数,不称职的臣子。

【具眼】识别事物的眼力,高明的见识。

【具瞻】为众人所瞻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