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网贷的冲击,银行意欲何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银行将踩在网贷的尸体上,昂首阔步的前进。银行不是需要的暴利,银行需要的是活的命长。网贷需要的是暴利而不在乎命长。所以我们看到网贷公司轰隆隆的一拥而起,现在又做鸟兽散。

1.全国已有16个省,全面取缔了本省的网贷业务。按照监管部门的总体部署,应该在2020年的6月底之前,全面整顿清理完毕所有的网贷业务。而剩余的网贷公司只有三个方向,成立消费金融公司,变成小贷公司,或者自愿或不自愿的良性或恶性退出。但是就是没有所谓网贷公司备案成功这一条路,所以可以肯定的说,没有金融牌照的网贷公司,未来是一家都不会存在的。

2.网贷公司曾经存在过几千家,现在看看他们的出路吧。大部分都偷偷跑路了,大部分都被暴雷抓起来了。有极少部分良性退出,给投资人全部兑付了。剩下的未来成功转型消费金融公司,并且拿到银保监会金融牌照的只有陆金所。成功获得小贷公司牌照的寥寥几家。目前剩余还未做定论的上百家网贷平台,未来的出路如何呢?其实就在这一两个月中基本见分晓,如果情况复杂的,也不会超过年底一定会有定论。


3.如果深入的来分析,这些网贷公司是互联网金融的探雷兵。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新生事物,到底业务怎么搞?模型怎么建?流程怎么设置才合理?其实都没有可借鉴的 历史 经验和成熟的监管。银行也确实想介入此块业务,但是银行需要一块大市场,需要可以风险可控的审核,需要成熟的数据积累,需要大量的客户人群。在这些都没有得到之前,银行是不敢轻举妄动的。而这些网贷公司,其实就做了银行探寻数据的现行者。这也是网贷公司为 社会 或者为这块新业务做的,唯一一件有正面价值的事情。

4.银行现在已经开始准备大规模进军互联网信用贷款市场了。在上个月保监会已经发布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等待征求意见期限满之后,银保监会正式发布通知后,各个银行就会大规模来开展此项业务。其实目前已经多家银行开始试点了。

5.在网贷公司盛行期间,也有很多小银行也在参与互联网贷款的放款。但是他们扮演的是资金供给者的角色,其实放款方都是银行。所以如果遭受到网贷公司的各种借款套路之后,借款人想维护自己的权利,可以仔细审视自己的借款合同,如果发现放款方其实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那么也可以向监管部门进行积极的反映情况,要求银行予以纠正。

6.当真正银行开始按照监管规定,进入到互联网信用贷款市场后,目前网贷市场的乱象应该会告一段落,监管有序,银行行为就会更加的合规。那么整体贷款利率以及催收规范要求,全部会以制度形式表现出来。世间再无网贷套路,这是广大借款人的一致心声啊。

网贷没有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构成任何的冲击,反而成了银行去试水新市场的小白鼠。这可能就是他们的人生吧。

哪里还有什么冲击!网贷都已经名存实亡,差不多快要完蛋了。

从湖南省率先宣布取缔辖区内的网贷平台开始,先后相继有山东、重庆、河南等差不多16个省(直辖市)宣布取缔网贷业务了,前几天宁夏自治区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实话讲,这个行业早已进入了人人喊打的阶段,有点过街老鼠的感觉,日薄西山了,只等最后全面取缔了。

所以所谓网贷的冲击,对银行来说,基本上已经烟消云散,如果说5-6年前,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曾经让银行非常紧张的话,现在的网贷对银行而已,完全就是无足轻重,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意欲何为”了。

自从去年老陆被外媒爆出决定要退出网贷业务以来,我就发文说,大家一定要早作安排,不要再加大资金投入了。手里的现金早点安排其他的退路是上策。

一方面,随着监管的加强,投资回报率越来月底,而风险还那么大,用投资的话说,风险和收益不成正比,为了点可怜的白菜钱却操白粉的心,不值得。而监管力度越大,一些不靠谱的平台风险就越大,崩盘会加速,所以越早处理越安全。

另一方面,国家也在鼓励其他的投资渠道,比如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设立、比如鼓励长期储蓄资金入市,鼓励社保资金入市,加强证券市场的监管,净值型理财产品越来越多等等,对于这些投资市场的新动向,作为投资人一定不能忽视,要多做研究,从而提前布局。

欢迎关注和点赞,一起交流投资和理 财经 验。

说真话、讲实话、不废话、没套话,让我们今天说一点大家都能够听得懂的人话。

其实对于当前的银行来说冲击最大的莫过于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并不是贷款系统,而对于当前的贷款来说人们为什么更愿意选择网站,因为很多网站并不是正规平台大部分人抱有侥幸心理。


马云曾经说过只要你不愿意改变,那么我就来改变,结果支付宝诞生了,这让银行系统受到严重冲击,如果不是政策及时制止,想必银行已经土崩瓦解。

那么在新的支付系统与网络贷款的冲击之下银行将会面临什么样的结果呢?在市场上呢可能会有这样两种结果。

第1种结果就是银行系统开始缩减,比如说各个分行支行开始砍掉,而银行主要做的一样是通过网络和各个自动办理系统进行业务办理。

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大家习惯性用手机支付,加上疫情的影响更多的人不愿意使用现金,另一方面是由于当前的人们口袋窘迫也不愿意再去银行。

银行的第2条出路基本上就是合并,也就是说小的银行往大的银行开始合并,这也是当前网络支付与贷款体系冲击的结果。


银行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 社会 的发展,就目前来看银行系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对于转账消费我们通过手机APP就可以完成,而且持有现金找零并不是一个快捷的方式,所以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对银行的冲击最大。

银行贷款体系流程繁杂额度较小,贷款利率相对较高,这就让很多急用钱的人更加愿意通过网络进行贷款,方便快捷。

其实在未来银行只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工具,把自己的主导位置变成了一个中介,如果随着现实的进一步发展。

获取银行直从事三种业务,第1种是清算业务,第2种是卖房卖车业务,第3种业务信用体系业务。


综合来看:银行不是被行业淘汰,而是对自我淘汰,正如马云所说的银行从成立到现在并没有自己改革进步,都是在被迫中被动进行改革。

这种情况自然而然被淘汰,随着金融体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区块链电子货币的推行,银行将可能从我们的市场生活当中渐行渐远。

在近两年,网贷成为监管的重点之后,银行也在重新发展消费贷的业务。很多银行的App上,都会经常提醒有额度,甚至有些银行还会直接打电话主动问需不需要消费贷款。

也因为这个原因吧,虽然工商银行一直是宇宙最赚钱的银行,但资本市场最青睐的是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平安银行这类以零售业务见长的银行。相比依赖存贷利息的传统大银行,这些银行未来业绩可能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在应对市场变化时,也做了更多准备。


目前,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有这样几类:

1、利息差。这是最传统的一块业务,其中房贷还是重头。那未来如果基础利率下调,存贷之间的利息差就会收窄,会压缩银行的盈利能力。而招行银行等零售业务的银行,之所以很受青睐,是因为他们在企业业务之外,在大力发展个人类贷款业务,这快和网贷是有重叠的,银行来做这块,实力摆在那,显然是更有优势的。这块对利润的贡献也越来越明显,相比企业业务政策性指导的影响,个人业务的单位收益反而更高,要知道信用卡分期的利率和常规消费贷的利率,基本上都到9%以上了,控制好了这块坏账还很少,是非常优质的贷款业务。

2、代理服务费类。银行有大量的理财产品,有银行自己推的,也有银行代销的,最后都会给银行带来利润,且因为理财产品与保本脱钩了,这类业务银行基本是稳赚不赔的。当然,原油宝这样的事件是例外,未来,也更考虑银行对产品的管理能力。

3、理财服务费。这个也在逐渐发展起来了。典型的比如私人银行服务,为高净值人群提供资产管理服务,从中收取费用。这块业务和私募基金、信托、保险是有重叠的,是属于资管的一部分,但对银行来说,因为与客户之间有信任基础在,也会有一定的优势。


总的来说,银行的发展还是有很大空间,就看银行怎样选择了。当然,躺着赚钱的日子大概是已经远去了,赚钱不会有以前那么容易。

要讨论网贷与银行之间的关系,就需要先搞清楚市面上的网贷都有哪些种类,毕竟不是每一种网贷都会冲击到银行业务的。

我理解的网贷有三种,主要是从资金来源上进行区分。

资金来源于每一个需要理财的个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person to person 。这种网贷几乎已经被监管机构清退的差不多了。老百姓很少会再选择它进行理财,平台机构也就没有资金来发放贷款。

这种网贷在刚刚诞生的时候对银行贷款冲击非常大,因为它们模仿的就是银行信用中介的运营模式。

这种网贷的申请入口在互联网公司自有的app里,但是使用的资金却是银行的资金。

有的人还赋予了这种网贷新的名字:助贷。银行缺客户,平台缺资金,两者一拍即合,发展倒也稳定。不过随着前段时间《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这种模式的网贷也会面临一波整改。

这种网贷使用的资金都是自有资金,也就是公司股东创立公司时投入的资金。这种网贷多来源于早期的小贷公司,它们的规模一般都不大,因为资金实力有限。

规矩点的网贷平台逐渐与银行靠拢,力求获得银行的资金,扩大放款量。不规矩的网贷平台就铤而走险,进行非法集资。

经过这一番分析,你是否发现了,网贷和银行之间也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更多的是相互合作。

网贷的优势是流量,无论何种形式的网贷,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它们拥有与生俱来的互联网基因。无论是在互联网的宣传上,还是在互联网贷款产品的研发上,这些平台的答卷都近乎完美。

银行则不同,它们无时无刻不考虑的是风险,是合规。这就造成了银行在研发上投入谨慎,在互联网宣传上审慎,整体的经营模式偏保守。

网贷有流量,有客户,但坏账也很多;银行有资金,有风控,但客户量不多。如果二者各自为战,发展的都不快,反过来讲,二者相互合作正是体现了市场经济的效率。

现在各家银行都在积极发展自己的互联网贷款产品,想要抛开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束缚独立发展。它只能抛弃一些规模较小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但那些头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银行还是离不了。

云闪付斥巨资,想要在支付领域有所建树,结合了多家银行宣传的力量,仍然难以撼动微信、支付宝这两座大山。现在来看,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场景化建设,银行一时半会儿还是学不会的。

无论对网贷来说,还是对银行来说,个人贷款市场合则两利,斗则不用多说。

网贷很多都是非法的,国家的政策就是取缔。


对于银行来说,房贷需要审核资质的,要做好风控的,网贷对于银行的冲击影响不大的,特别是现在网贷要逐渐取缔。银行只要做好自己的房贷,服务好客户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