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留不住”,骨干的“我要走”,“教师荒”为什么愈来愈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6
公办学校闹“教师荒”,现在只是刚刚开始,以后会越来越严重,为啥子捏?听我慢慢到来:

第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后,作为干部身份的教师,身份转变了,现在就是事业单位的普通员工,各企业的员工没有了本质区别。

第二,原来教师退休后,仍然是财政开支,退休金比在职工资也就少了10%,现在都归社保局开支了,退休金的多少逐渐和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一样了,也就毫无优势,也就有个基本生活保障了,在职时工资低,退休后工资也只能维持基本生活,谁还愿意把大好青春年华白白浪费在校园哄孩子。何不趁着年轻有精力,有力气,多赚点养老钱!

第三,现在是经济 社会 ,作为老师,工资收入低,上无钱孝敬父母,中不能哄妻子开心,下无法扶养子女。不被 社会 尊重,在家没有地位,年轻时不多赚点钱,七老八十怎么办,一句安贫乐道,怎么可能让当下的年轻人安心教书捏!

第四,既然年老时和企业职工领取同样的退休金,如果想当老师,也一定去民办学校,民办教育比公办学校工资高,待遇好,社保也高,压力还小, 社会 事务也少,何苦头顶一个公办学校编制的光环,既不顶饭吃,也不顶钱花,何苦来哉!?

“ 教师荒”多出现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这些地区的乡村小学。
我是江西一个村级学校的校长,乡村小学真可谓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仅我在这所学校负责的这几年,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不断有新的老师分配下来,不断有老师离开,要么调走,要么辞职,要么请假……除了我以外,没有一个老师在这里坚持两年以上。

除了老师流动性比较大之外,我们这所学校还有不小的教师缺口,我们学校六个年级(包括幼儿园,六年级集中到中心校去了),核定老师编制8人,8个老师六个班,算下来每个老师课程任务不轻。由于“教师荒”,我们学校在编的老师通常只有三四个,其他几个都要请临时代课人员。代课老师工资低,素质参差不齐,没有教学经验,给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这种情况不是出现在我这一所村小,我们镇八所村小,每一所的情况都差不多。我们这里老师相对比较整齐的,也就只有中心小学了,中心校领导优先保障中心小学满编满员。村级小学的“教师荒”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

农村小学老师“下不来”,“留不住”是导致“教师荒”的原因。
记得前年,我们学校破天荒一次性分配到3个定向师范生,这可把我高兴坏了,认为终于可以不为到处请代课老师头疼了。不料,分配名单刚下来,第二天就接到通知,由于条件艰苦,拟分配的两个老师决定放弃,宁愿赔偿违约金(定向师范五年服务期,不满五年辞职必须赔偿违约金),也不到山沟沟里工作。

剩下硕果仅存的这个定向生,在坚持了一个学期之后,坚决找关系调离了我们学校,我们学校又只剩下我和一批代课老师在坚守,剩下的就是流水般来来去去的新分配的老师。

农村条件艰苦,虽说这几年国家下大力气对农村校园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和镇里,城区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生活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新老师“下不来”,“留不住”,农村学校“教师荒”在很多地方已是常态!

总结语:农村学校用什么来吸引,留住人才?光靠学校自身怕是力所不及,必须要依靠政策的支持,给边远农村老师更多的支持,政策上更多的倾斜,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师荒”。

我就是那个出走的骨干教师,我想说说当初离开教师队伍的感受和原因。

之所以选择离开的客观原因是:

1老师的工资实在是太低了。当年我是小学高级职称,学校的中层干部,每天加不完的班,填不完的表、搞不完的活动,拿到手的工资才两千多。付出和回报完全不匹配,那种心酸和心累是其他行业的人所无法理解的。

2.老师的工作实在是太累了。常规性的任务备课、改作业、家访、上课那都不叫事,经常要为了检查填各种表格、赶各种资料那才是大件头疼的事。老师们都有个有趣的称呼,叫“表哥”、“表嫂”,各种统计的表太多了,尤其是教导处的各种工作,就更多,我都不知道当初自己怎么熬过来的。

3.老师的领导实在太多了。什么人都可以是老师的领导,市里面一有领导来视察,老师们要做好迎检工作,准备好大扫除;争创各种城市荣誉,老师们要上街头去宣传,甚至是在街头捡垃圾、扫地。

不是不爱教育这一行,只是现实太让人伤心。老师有的自主权太少了,很多时候是不由自主,容不得你做不一样的决定。

当然也有我个人的主观原因,成家了要去往另一个城市,因此而辞职。经历过教师岗位的人,在嘛个岗位都能很快上手,而且老师身上所特有的责任感也会让老师在新岗位上广受好评。

希望国家真正从根本上提高基层老师的待遇,给老师们松松绑,去去行政上的压力,把老师原本的职责还给老师,告别“表哥”、“表嫂”的标签、告别街头大扫除的身影。这样,才能留住更多的人才。

任正非说,中国的希望在于基层教育。而教育的希望靠老师激发,请多多重视老师们的问题吧。

有一句老话说的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来说,也绝不会例外,凡是环境有利于人发展的,往往都会围绕环境而动。好的工作单位,不仅是薪酬待遇,还有人文环境。如果两者皆能满足人的需求,肯定会让“留不住”“我要走”形成不了风气。

让年轻教师心动的不仅是学校管理机制本身,更有现在 社会 对教师职业的印象与评价逐渐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一些人的自尊心。尤其是校长治校的理念,还有家长对教师的态度,容易让年轻教师在当初满腔的理想与现实碰壁后改变初衷,走可能是希望破灭之后的不得已选择。

对于骨干的走,往往是有地方可去,我曾经认识几位骨干教师,他们大都去了一二线城市发展,那里有很多民办学校高薪吸引着人才。而这些骨干教师的走,则又带动着身边的同事闻风而动,最后只留下实在没办法走的人坚守着。

这走,有的是转行,有的是奔更好的学校。但是至于教师荒,则并不是普遍现象,而是越发达地区越不缺少教师,越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反而是存在教师荒。看来,栓心留人靠的最终还是薪资待遇,因为教师也是普通人,也需要养家糊口。

我2016年入职教师这个行业,那时候真的是满腔热血,白天上课,批改作业,晚上回去做教具备课,躺在床上都在想怎么教育不听话,不爱学习的孩子。后来,我们越来越忙了,三个班的英语,还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国检,做不完的事情,忙不完的资料,晚上常常加班。再后来检查过后,以为可以轻松一下,又迎来了2017年教师扶贫,那真的是下乡开展各种宣传教育,做资料,算帐,改了无数次,记得那年教师节我们都是在加班做扶贫各种资料。2017年下半年我和我一个同事都怀孕了,我们依然要挺着大肚子顶着烈日下乡开展工作。2018年3月我生孩子三天出院了,回到家接到学校电话让我去下乡扶贫做资料,呵呵,说什么出了问题自己负责,我真的是无语。我们现在上午四节课,中午守班上课,下午四节课,现在又在讨论国家出台的有偿补课....我不想教书,真的不想了!去年的目标考核现在都没有发齐...不想再从事教育了,各种考核,各种检查,哎...

年轻的“留不住”,骨干的“我要走”,这种“教师荒”仅存在于经济比较落后的乡村地区和贫困地区。而一些工资比较高,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都比较优越的城市教师并不存在“教师荒”问题,相反很多市里的学校教师招聘竞争同样异常火爆。

所以这个问题并不是教育界的普遍问题,而决定年轻老师“留不住”,骨干教师“我要走”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工资待遇问题,入职工资低是年轻教师吸引不来,甚至留不住的根本原因。
目前,很多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或才广大农村教师的入职工资只有2500元左右,而这2500元还是定级初级职称后,才能领到的工资,很多初入职的农村教师往往要经历一两年的有岗位无编制的阶段,工资在1500元左右。

这个入职工资待遇是绝大多数年轻人无法接受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即使没有学历的人在外打工起薪也要3000左右,何况有水平的年轻教师呢?他们绝不甘心回到农村挣这点低廉的工资的。
排在第二的是,农村教师生活条件艰苦,工作环境恶劣,是形成“教师荒”的重要原因之一。 1、在农村任教离家远,每天往复,天长日久,耗费精力。
现在,大多数农村非寄宿制学校,不给老师提供寝室,老师们只能驱车几十里,一天往返两次来学校教书,再加上,学校本来就上班早,下班晚,很多人受不了这份起早贪黑的苦。
2、农村学生多是留守儿童,难管难教,家长也难沟通。 排在第三位的是,职业晋升难,教师们看不到美好的职业前景。
近些年,虽然国家一直呼吁,高级职称向农村教师倾斜,但多地教师面对极少的职称名额,依然晋升无望。

就拿小徐老师所在地来说,近十年来中学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一下名额也没有,全乡镇200多教龄20年以上的教师连中级职称都没有评上,就更别奢望高级职称了,这就意味着这部分老师,即使到退休最好的结果可能只能评一个中级职称,并且如果乡镇教师不大量招聘年轻教师,或者不大量增加中级和高级职称名额的话,就将意味着有一部分教师到退休连中级职称都评不上,就更别说高级职称了。

这样的职业前景,让一部分骨干教师纷纷失去了坚守农村的信心,选择出走工资更高,职业前景更光明的岗位。
排在第四位的是,教育越来越走向市场化,一些民办学校四处开花,再加上校外辅导班的兴旺发展,让一些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有了更大的从业空间。
很多年轻的教师,一方面准备考城市教师编制,一方面在民办中学或校外辅导班干着教师工作,根本不耽误挣钱。

而一些有魄力的骨干教师也纷纷离开没有职业发展的乡村公立学校去民办学校上班,或者干脆干起了课外辅导班,其收入大大超过了在乡镇学校的死工资。

另外还有,教师地位低下,学校让老师承担的非教学任务内的杂事太多等一系列原因,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形成“教师荒”的原因。

总之,随着,广西,安徽等一些工资比较低的教师招聘遇冷现象的出现,人们也开始担心大多数乡村学校或者工资水平代的学校,教师老龄化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教师荒”问题呢?
其实,大家心知肚名, 提高乡镇老师的工资待遇,拓展乡镇教师的职业前景,就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扎根农村,发展农村教育 。

例如,宁夏在农村从教的教师就不存在年轻的“留不住”,骨干教师“我要走”的 现象,相反一些城里的老师也巴不得来农村从教,原因在于,宁夏实施了真正有利农村教师的好政策:

一方面提高乡村教师补贴,人均达900元,最高补贴1800元,另一方面对连续在农村任教15、25年的教师,给予不受任何限制,直评中级、高级职称的待遇。

所以,农村教师的“教师荒”形成原因根源还是在于待遇,只有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扩展职业前景,才能留住并吸引优秀的教师前来任教。

为什么年青的留不住,骨干的又要走,真正的原因是,现在私办学校,收费高,经费足,成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动力,由其有名声的教学精英人材,都被私立学校挖走,现在公办学校,基本免费,可是相当一部分人,想办法往私立学校济,其目的,还是想后代接受好的教学资源,所以,优秀老师、教师荒,会愈来愈烈。

对比前两天人山人海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荒”的说法对很多人来说都很难理解。外面这么多人拼命的想进入这个行业都投靠无门,为什么还会出现“教师荒”呢?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个是编制问题。
很多地方给的编制数额有限,虽然学校里缺老师,但是由于不能入编,所以也招不到人,只好用临聘老师或者叫代课老师来顶班。

我们这里有个小学,代课老师得有30多位,有的班级一年换老师好几次,孩子的学习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每年想招在编老师却没有名额,家长、校长都很头疼。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年轻老师辞职走人的多,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
我认识一位朋友,他去年考上了某县的在编老师,分配到了一个偏远农村小学,当时还祝贺了一番,因为 考编实在很辛苦 。

可是今年他辞职了,在省会城市的一个辅导机构当老师。

说到原因,他说, 一是工资太低 ,入职才3000不到; 第二是离家太远 ,和妻子两地分居,过着周末夫妻的生活; 第三是工作很忙 ,从早到晚的盯自习、上课,又没有上升空间,感到很绝望,觉得自己这么年轻应该出来闯一闯。

这应该是年轻的“留不住”的普遍原因吧。

骨干教师“我要走”让教师队伍的结构失去平衡。
近些年来, 大城市、名校或者私立学校纷纷大幅提高教师待遇 ,尤其对优秀教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省市名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国家省市优质课获奖者等优秀的老师伸出橄榄枝, 提供的待遇和工作条件极其诱人, 正所谓给钱、给支持、解决配偶孩子的后顾之忧,让很多身负盛名却过得很苦的骨干教师心生去意,跳槽走人,导致原学校 失去了支撑,丢了带头人, 教师结构失衡,教学质量下降。

深圳 在去年、今年的中小学教师招聘中频出大招,砸出的银子掷地有声,北大清华以及国外名校的博士、硕士纷纷投入其怀抱。“教师荒”在那里应该不存在。

我们这里有一所新建学校,去年招聘优秀人才,一位数学特级教师前来应聘,学校答复是不解决住处、不解决配偶子女工作和学习,人家转头就去了沿海城市。
晓行总结:政策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无论哪种方式,你得让老师感受到工作的幸福、生活的有希望才行,谁愿意到处奔波,谁愿意从头再来?只是因为进得此门,觉得失望,方有去意。虽然外面想进来的人汹涌如潮,但是进来容易,留住却难,当一个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杀出重围,他是带着梦想与希望的,如果不能让他的心有处安放,出走是迟早的事。解决“教师荒”,必须在 政策、待遇与工作环境上 下功夫!

“教师荒”了吗?年轻教师在观望,骨干教师有想法。正常正常!
去年,我们镇确实有四位年轻教师辞职。据我所知,他们两个考入公务员,一个考到淮北市教育系统,另一个考入本县某高级中学。

我们学校是农村学校,无论是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还是教师的工资报酬都不能与城市学校的相提并论。年轻教师追求完美和发展前途是应该可以理解的。他们基本上都是这样有了好的去处之后才决定辞职的,没有什么不正常现象。

之前这样的事情也有发生过。那时,我县县城有两个私立初级中学刚刚开始兴办,到处大张旗鼓地招收教师。于是,有一些乡村或者城市教师胆子比较大,纷纷前去应聘。有在私立学校工作过的教师透露,有不少于40%的教师是公办中小学教师。这就属于在编不在岗,国家的政策是不允许的。这也应该是一种形式的辞职吧,更加准确地说叫离职。他们大多是年轻教师或者是骨干教师,他们在私立学校的管理模式下,迅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私立学校的影响力,提高了私立学校的升学率。就是他们这样,带好了私立学校,影响了公立学校。

他们这样做很显然是违反国家政策法规的。但是,由于一些人的包庇,得以保全了他们。

他们为什么甘愿冒险到私立学校任教呢?很显然是因为私立学校工资报酬高,有吸引力。

不过,现在基本上都回到原了工作单位,因为这两所学校在去年秋季开学时已经改为公立学校。

确实想一想,任何单位不可能没有辞职的,即使是公务员,也有辞职下海经商的。所以应该说个别的教师辞职属于正常现象!大部分的教师依然坚守着工作岗位,兢兢业业,夜以继日地工作着。根本没有出现所谓的“教师荒”。

但是不能否认,现在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想辞职的依然还会有,而且还在时刻想方设法地寻找好的去处。这些都是正常情况,不必大惊小怪的!

我认为,随着政策的越来越好,教师职业将越来越香,人人羡慕教师,争先恐后从教的现象马上就会出现。

我的老校长经常给我讲:“你们将来一定会超过我的。因为,国家发展只能是越来越好!”国家一个又一个重要的文件陆续公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等,给我们展示出国家的决心和意志:发展教育,振兴中华。

种种迹象表明: “教师荒”不但不会出现,而且“教师香”就要展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