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6年在家赋闲,为什么不出去打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04

前几年里,李安的经纪人对李安的定位是几百万上千万美元的大制作,所以小机会都给他拒掉了。李安辗转了几个项目,都是中等规模的制作,演员剧本都有了,但都在筹备阶段因为资金问题而搁浅。就这样,每年总有那么一两个手头上看似很不错的项目,全部精力也都花在上面,最后都没能实现,耽误了几年。后来也老实了,想找点活儿干。但是你高估当时的李安了,他并没有随随便便就能找个副导演、剪辑工作的能力。按他自己的说法,他当时连句完整的英语句子都说不利索。剧组打工,他也干不了聪明的活儿,只能出出劳力。最后就只能在家呆着了。在家呆着也没你们想的那么上进,好像每天搞搞家务写写剧本多么充实一样。后一两年里,已经不好意思再拿理想麻痹自己,全家人都不敢在他面前提起“拍片子”这些敏感词。他已经有点社交恐惧,走投无路了。另外他和林惠嘉也不是没有矛盾,早期林惠嘉有过离婚的想法,后来放弃了。后期修改剧本参赛时,为了避免夫妻矛盾影响,他特意搬出家里三个月写剧本。另外,《喜宴》是和别人合写的剧本,并不是他在这六年里自己独立奋战的成果。如果没有那一年的新闻局剧本比赛获奖,李安是有可能一蹶不振,一辈子没有作为的,不是说实力太不济,而是精神上确实要扛不住了。当时的他也还没有达到所谓的天才积累到一定程度总要爆发的级别。他是完全有可能爆发不了的,李安就此曾拿一个纽约大学的学弟举例,学生作品比李安的牛,才华出众,也很有追求和想法,和李安一样坚持了很多年,最后并没有跻身电影导演。李安后来那么牛,是他不断学习进步的结果。拿他现在的实力,做出“他那么牛,随随便便就能入行养活自己”的评论,有点本末倒置了。本人作为李安粉丝,每每听到有人谈及李安,总少不了“当时那六年”,每次李安做访谈,也必有人问“那六年你怎么过的”,我真佩服他有耐心一遍一遍回答这个问题。诚然那六年里初心不改,坚持写作值得钦佩,但他的江山并不是在那六年里打下的。他不是在那六年里做好了一辈子的拍片储备。我更欣赏的是他后来不断提高自己,没有满足于家庭伦理剧的成功,不停挑战进步,才有了后来的成功。我敢说他在后来任何一年里的突破和进步,都比那六年里大的多得多。但你们只看到那六年。你看,玩儿过了特立独行的少年派,人家现在在搞全片120帧每秒的政治讽刺片了,搞不好就能拿个奥斯卡最佳影片

第2个回答  2018-01-04

我不了解李安,对这六年也只是略微听过,所以我也不是来历史考据的,我只是看到题主的描述,恍惚觉得这种思维方式存在于大量的人,错误而不自知,甚至有种『我这样肯定是对的啊』的立场正义感。第一,要做一件精细的事,尤其是当这个人的天赋表现出一种奇特的卓越时,往往实现与天赋匹配的事业积累需要的时间更长。有些人的禀赋是粗糙而直接的,在他们看来,做一件事有什么难的,不就是这几个步骤吗!但在一些更为细致的人看来,一下子问题的切面是几十个,且都待验证,工作量是完全不一样。糟糕的是,在事情的规模不成体系之前,看不出这二者在效果上的差别,因而常常会认为第二种人怎么效率低,怎么不去做什么(类似困惑李安这六年都做什么),然而是你完全不在李安的世界里,他这六年也许验证了几万个小假设,奠定了他对电影最后的理解,这是后期他能融会贯通的基础也说不定。当然,在很多人眼里,他们甚至看不见这几万个小假设,他们只看到李安怎么不前进啊,怎么不出去做点事啊,everything is ready啊,犹豫什么呢怎么不出去赚钱,好歹学了电影学院啊不至于干不了活吧!但在李安看来,根本没有ready啊,这些东西还不确定怎么做呢,他需要的决策信息根本没有收集完成,需要分析理解的一个个节点还在进行,就像面对一幅非常巨大的画,一点点在画,速度已经很快了,但还需要时间。第二,当你知道自己正在进行一件非常正确而且很可能宏伟的事情时,你难以说服自己去做无意义的事。李安不是不能赚钱,他直觉自己非常能,但还需要大量时间。普通人的思维多么无敌啊,一旦有点不一样了,各种反智主义帽子就扔过来,『吃软饭啊』,世界真是非黑即白。所以幸好李安坚持住了,也幸好他身边的女人并不愚蠢。李安是有责任心的人,所以看到家庭现状几次想放弃,干脆做个程序员好了。然而安嫂是有智慧的人,我相信她看见了李安身上非常巨大的可能性,所以选择投资。第三,这样的问题并不会因为李安成功了就有了新的模板。成功永远是概率事件,有些人也很出色,也付出了,却有时终其一生没有绽放的机会,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指责一个人不努力时你永远无法反驳的原因。李安的事件很可能是个个例,我不知道少年时期的李安给周围人是怎么感觉,不出意外应该是天才般的禀赋吧,所以这六年也是他个人情况带来的而已,不代表什么。非常之人便有非常之法,你不是非常之人也没关系,但至少不要那么立场『坚定而正确』,满满正义感都快把自己感动了,所以少些反智主义的大集体用词吧,也许这便会让你聪明一点,真的。

第3个回答  2018-01-04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这六年,李安绝对不是所谓的“赋闲”就是这六年,李安写出了推手,喜宴的剧本,正是这两部剧本的得奖,帮助李安正式开始了导演人生。六年的潜心修炼帮助李安写剧本的功力渐入佳境,李安自己在传记里说话,很多同学开始都有一个导演梦,但毕业后因为没工作,去做剪辑,去片场打工,他们真的就成了剪辑,成为打工仔,昔日的梦想只是笑话,你以为李安自己不难过吗?幸好李安有一个懂他支持他的女人,真是让人羡慕,李安说,当时岳父岳母来看他,他特地下厨做饭,结果岳母开玩笑说手艺这么好为什么不去开馆子呢,他很难过,但是他却不会因此就去做写剧本之外的事情,为了赚钱放弃自己的梦想,反而潜下心,内心的苦闷都拿去疯狂写剧本。李安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此,他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因自己当下的不得志而郁郁寡欢,他想做导演,就要做导演。其实,在这六年他并不是没有导演电影的机会,但他的经济人觉得必须谨慎选择,并且给李安的定位就很高,低成本电影都不接。这六年给了李安很多,不仅是推手和喜宴这些成功的剧本,包括卧虎藏龙的想法,也是在这个时候萌生的。这六年,让李安在短短十年内,两次获得金熊奖(《喜宴》《情感和理智》)外加一部奥斯卡。如果没有这六年的籍籍无名,又哪里成就现在的李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