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孩子做事磨蹭,多半自我价值感不足,这4个小妙招要知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很多宝妈经常购买一些可以安排孩子时间的东西,就像时间表更是十分常见的。宝妈在 育儿 的过程中,希望可以获得更多的汲取知识,更好地教育孩子,让孩子可以不输在起跑线上。

但是宝妈们所学了方法往往效果不是那么明显,很多宝妈都感到十分失望,把这归咎于天赋。

每个宝妈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思,每当事与愿违时,便会有着极重的失落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就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宝妈在给孩子安排奖励时都是尽力满足孩子,但是往往孩子做到的事情却比较少。有些孩子只要一哭,宝妈就觉得自己是在强迫孩子,从而改变自己的做法。

长期从事 拖延现象心理研究的专家皮尔斯·斯蒂尔教授 发现,孩子会有拖延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十分具有规律性,只要宝妈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些问题。

1.父母做事本身就拖延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也是他们小时候的标杆,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会被孩子学习。

如果父母本身做事就有拖延的习惯,那么孩子也会跟着父母有这方面的行为习惯。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十分重要,而且在孩子们的心中,因为与父母之间的亲近关系,会学习父母的为人处事。

2.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限制孩子

很多孩子在小时候没有自我限制的能力,家长对孩子的言行举止也不进行限制。

孩子就会渐渐养成骄纵的习惯,很多孩子在做自己不喜欢事情的时候都喜欢拖拖拉拉,磨磨蹭蹭。

如果家长不给孩子界定一个时间,他们就会无限制的拖延一直到最后一秒,实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们才会去做。

自我价值感不足指的是我们在做一件事时,由于看不到事情本身的意义和价值,缺乏做事的动力,所以很容易出现拖延行为。

在父母给孩子界定目标时,由于目标太高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孩子无法得到应有的奖励,就会渐渐失去信心。很多孩子在年龄小时根本无法考虑长远利益,他们只在乎眼前的。

所以在短时间内他们无法完成父母要求时,就会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渐渐的便开始不愿意触碰父母所给界定的目标。

而且在生活中有很多转移孩子注意力的东西,做事情时孩子们很容易会分心,如果专注度不够就会把完成一件事情的时间无限拖延,这会让孩子十分的不耐烦。

1.父母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做好决定去做一件事情时,就要立刻去做,不要拖拉,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与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目标和自己做事的进度,让孩子也可以有相同的体验。

从父母做事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只有让孩子感同身受,才不会让说教只停留在言语上的功夫。

2.父母要和孩子进行适当的沟通

儿科专家表示:

孩子和父母看待事情的角度和方法都不一样,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与孩子进行适当的沟通,这样可以更便捷的了解到孩子的具体想法,针对孩子情况制定目标可以让孩子更容易接受。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不要强迫他们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如果一件事情他们是非做不可,但是他们却不情愿,父母就要跟他们讲道理进行劝说,而不是一味的打骂强迫。

3.给孩子设置的目标符合情况

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父母要根据自己的孩子来制定目标,这样可以更好的方便孩子完成。孩子在完成目标之后,父母一定要给孩子进行奖励,这样的话可以让孩子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父母在给孩子制定奖项的时候,一定要确保奖品都是孩子们自己所喜欢的,这样可以给孩子们足够的诱惑力。为了自己喜欢的事物,往往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潜力,来自内心的驱动会让他们更快完成一件事情。

给孩子安排计划一定要鼓励孩子,哪怕没有完成也不要严厉的批评,以防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另外一就是在制定的时候一定要适合自己的孩子,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做事有效率而且不拖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