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山姆》|我的爱,不残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我是山姆》讲述了一位智商相当于7岁孩童的父亲,出于与生俱来的父爱,依靠一份咖啡店杂工,决心与当局争夺女儿抚养权期间发生的动人故事。

山姆是一位智力障碍的爸爸,与流浪女生了一个女儿,流浪女把孩子丢给山姆后便一走了之,剩下山姆一人抚养幼女。

山姆以Beatles的歌词"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为女儿命名“Lucy”,寓意 露西是他生命里的钻石 。他小心翼翼地呵护,却总是手足无措,只能慌乱地守护着小小的婴儿。他说:“所有东西都太小了,她太小了。”

他在星巴克做服务员,有一群同为智力缺陷的“志同道合”朋友,同样钟爱披头士乐队,也同样爱着露西。

露西渐渐长大,生的漂亮,冰雪聪明。七岁的她智力却远超山姆,他已无法应对露西的各式各样的问题。

“爸爸,上帝有意让你成为这个样子的还是这只是一场意外?” 露西渐渐地意识到,山姆是与众不同的,她说:“你和别人不一样。”

她拒绝长大,装作念不出早已会读的单词,仅仅是因为爸爸“长不大”。幼儿园露西的画里,自己的形象更高大,是保护爸爸的人。山姆智商只等同于七岁的孩子,老师也质问山姆:露西八岁的时候怎么办?

这对特别的父女终于吸引了家庭儿童署的注意。在一次山姆为露西准备的生日会上,毫无预警地,带走了她。一周两次,一次两小时,便是两人今后被规定见面时间。

面对不肯配合,情绪激动的露西,调查人员引导说:在你内心深处,你其实知道父亲永远无法满足你所有需求,是吗?

她顿了一会,坚定地答道: 我只需要爱。【All I need is love.】

一个仅有7岁孩童智商的父亲是否有权利抚养7岁的女儿?

全片最动人心之处,不是圆满的结局,不是甜美的开始,正是案件陷入胶着的这一部分。

在法庭上一次又一次的辩论中,山姆像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笨拙地组织语言表达自己想要和女儿在一起的愿望。家庭儿童署一方力图证明,山姆没有能够养大露西的物质基础和智力基础,因此必须移交监护权。然而事实上,他却毫无保留地给了露西全部的爱与陪伴。这一次, 爱与现实站在了对立面。

谈及各自家庭教育的问题时,不论是能言善辩的心理医生,端庄优雅的邻居安妮,还是自信强势的律师丽塔,她们都无法保持冷静。只有山姆,一位能力有限智力低下的父亲,却深知什么才是正确的爱的方式。

影片似乎也为我们引出了一个问题: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父母?

我们常打趣到,中国的孩子只找妈。刘墉曾言:“许多爸爸在孩子的画里没有手,为什么?因为在孩子的记忆里,爸爸就像一团影子,总是抓不住。”无可置否,父亲的角色或许是成日在外为家庭奔波忙碌。但是,在那些闲暇时光,是否每位父母都愿意陪伴在孩子身边,悉心教导,尝试进入孩子的世界呢?又有多少人能像山姆一样肯定地说出:没有人比我更了解露西呢?

这份看不见的父爱终究是种遗憾。

电影拍摄于2001年,许多镜头底色仍透出一股冷峻的蓝色,加之山姆呆滞的目光和讲话不断的停顿,法庭节奏往往变得紧张又诡异。但是每每当他遇到露西时,节奏便变得愉悦而自然。影片如此反差不但不会显得突兀与引起观感不适,反而让我们走进山姆的视角,更加懂得与珍惜他的单纯与善良。他总会安慰每一个哭泣的悲伤者,为他所爱倾尽一切,即使代价是他所无法承受的。

影片中山姆的语塞,崩溃,尽力理解这个世界的动作和眼神都令我心碎。那双眼睛里仿佛没有故事,只有真诚。所有情感都太真挚,单纯得令人羞愧。欢喜,痛苦都丝毫不加掩饰,直击心灵。

返璞归真,没有算计,没有成人世界的弯弯绕绕。

他不懂工作的复杂操作,却懂得匠人精神。

他不懂世界的真假难辨,却知道坚守内心。

智商与爱人的能力无关。山姆的智商也许不足,他的爱确是满溢。他尽全力去爱人,爱这个世界,活成了善良美好的样子。

爱是一种能力,或许有人有,有人无。希望你也足够幸运,幸福地拥有并使用着这份能力。

You know,

All that matters is love.

All I need is love.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