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决定——带给我深刻影响的三个关键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知识星球发布这期星系圆桌的话题后,我的合伙人iris立马发我,让我写写,看能不能帮我们的星球拉点粉。我开始有点犹豫,因为我们每天虽然做很多决定,但如果选3个,似乎选中的这些决定背后,如果没什么巨大的成果或教训,都配不上“最重要”三个字。

后来,我想普通人的生活,本就很难都是波澜壮阔的。 即使决定前后没带来什么大起伏,但如果能改变我的一些人生看法,那可以被称作重要的决定。

虽说岁月难回头,但路却可以重走,人生中重要的决定可以改写我们,但一定也可以被我们改写,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我们可以创造更多重要的决定。 现在,希望分享给大家一些我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行动,让我们拥有了改变的可能

虽然之前一位演讲老师说,证明论点的论据尽量不要放小时候的,不容易引起共鸣,但我还是很想说说这个对我影响很深的小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2003年,我们那儿是五四制,所以我五年级即将面临小升初,我去报的私立初中那年取消了考试,改为摇号,得到没摇中的结果是一个炎热的中午,风扇吱嘎吱嘎,我坐在凉席上,整个人很燥又觉得憋屈,我跟我妈说都怪自己命不好,那个年龄段的孩子,就好像觉得自己上学之路都昏暗了。

第二天,我妈让我做个决定。是想去私立,还是去旁边其实也很好的公立。我说私立。虽然嘴上说,但我心里只想“怎么可能实现”。但说完,我妈带我立马翻箱倒柜,找了所有的证书、奖状、期末考试卷子,准备了自我介绍,她带我去找到了校长室,跟校长说明情况、表明决心和证明能力,然后我竟如愿以偿,就这样拿到了入学许可。我庆幸当时那个斩钉截铁的决定,否则我不会那么早认识到行动的魔力,并一直激励着我。

我很感激校长,感激我妈,我妈回来跟我说,既然咱决定的事儿,想得到,就马上去试试,说不定就成了,也没想的那么难。 是的,我们日常很少遇到真正无解的事情,区别可能仅是可以一步解,需要多步解。如果一步步去行动,都没你想的那么难。

归根结底,意愿,即使再美好,也无法带给我们任何改变或结果,行动,即使再微小,也有解决和改变事情走向的魔力。 无论是生活,或是工作,当我们遇到任何问题,首先告诉自己乐观看待,拆解行动方法,然后去行动,行动的一小步,也可以是撬开奇迹的大门。

第二个故事:不惧怕未知,走出来,才能见识更广阔的的天地

大学毕业时,我曾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回到老家一个三线城市做选调生,一个是来深圳校招的企业。当时家里人都想我留在老家,安安稳稳地工作生活,那时爷爷刚过世,就因为大学离得远,家里人没告诉我,让我留下了一直的遗憾。到底怎么选?后面我哥去学校看我,他跟我说,父母不想我们离得远,只是因为未知,怕我们过不好,但其实无关远近,在哪儿我们能过得更好,才是对父母最好的慰藉。而我期待未知,相信广阔天地,一定有我的空间,于是我选择来深圳。

7月,来深圳报到,因为怕父母担心,骗他们说买到了卧铺,但其实我坐了30多个小时的硬座,下车的时候,发现小腿肿了2圈,拖着大行李从深大地铁口出来去公司报到,呼吸了一口深圳潮湿又闷热的空气,说不上来的滋味儿,然后公司一位hr恰好也出地铁,他知道我去报到,帮我一直把行李拖到了公司,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公司hr经理。 我很愿意帮助别人,因为哪怕微小的善意举动,也许是别人最需要的兴奋剂。

后面我从TP-LINK,到商汤,到腾讯游戏,到微信支付,再到现在跟iris创业做复业实验室,正因为走出来到更前沿的地方,见证和亲历,那些改变世界的产品如何产生和迭代,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优秀朋友。 如果当初害怕未知,没有走出来,我想我没办法见识到更多的活法、玩法和更多生活的可能性,但恰恰体验和经历才是我们回顾人生,宝贵的财富。 我来深圳第一年,我妈来看我时候跟我说,我跟你借光了,你不来深圳,我可能永远都不会想来看看深圳长啥样。我想任何人,也许都期待广阔天地。

当然, 选择在家或在外拼搏,只要后续行动是正向的,都应是好选择,只是可能收获的方向不同。 因为选择探索未知,我也碰到了更多的困难,也可以说给了自己更多历练的机会, Pick a goal and make it happen,这个过程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提升认知、终身学习,积极乐观,坚持不懈,我们每个人都会更贴近那个想去追求的更好的自己。

第三个故事:追求自洽,是最舒适的人生

2019是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快6年的职场工作之后,我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应该如何度过, 我给自己定义了职业的三个阶段:价值传输点、价值放大点、价值链接点。

价值传输点:提升个人能力,努力工作,成为靠谱职场人

价值放大点:能承担重要工作,具备可脱离平台的个人价值

价值链接点:链接更多的人,通过共创,帮助更多的人实现个人价值

所以,在工作的第6年,我开始探索如何实现价值放大点的目标,恰好快到30岁,也想让自己做点特别的事情,于是我跟iris决定开始做复业实验室。

很多人不理解,放着微信支付这么好的工作不做,俩人每天倒腾个微信群在干啥,开始的时候,我的好朋友们时常问我,今天你在家做点啥呢?我觉得他们可能担心我在家抑郁了。说实话,开始的兴奋期过了之后,每天做产品、运营、项目管理、文案、美工、客服,盈利还不理想,的确会有些焦虑,但却也是自洽又舒适的。

这段时间,我们从0到1搭建了一个千人付费社群,办成了一个300多人的线下复业青年大会,持续探索着基于社群的商业模式,认识了各行各业的牛人,思考有什么共创项目带着星友赚钱。这些都带给了我前所未有的工作兴奋感。当然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发现生活的乐趣,比如最近我在实践每天通勤省下1小时,我可以做什么:画画、手工、吉他、钢琴、烘焙、写作。当然,与之前相比,现在收入上会有一定差距,但是更多可能性也很迷人呀!这就算是达到了一个大体自洽的状态,即我的行为与因此带来的结果是已知和可接受的。这也是为什么复业实验室不鼓励大家离职,因为担心大家会因此失衡。

自洽是我觉得最难达到的一种身心合一的境界。 任何结果,我们判断它的好与坏,一定取决于我们所处的情况,以及我们看待它时的心境,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事物,得出的结论也往往不同。 能做到自洽的选择,一定就不会是个太坏的选择。 就像之前总有人问我,如何做到自律, 我都会说自律没想的那么重要,别过多苛求自己。 我们所追求的金钱、名誉、地位,最后都要为幸福服务。如果你内心真切觉得现在的生活是你最舒适和喜欢的状态,那么何必要夜寝早起,悬梁刺股。 当然如果现实能力与理想期待有巨大的鸿沟,那么请你务必努力,或尝试降低预期,追求一种自洽的平衡。

可以说每一个选择都不应该是被随意对待的,也可以说每一个选择又应该是被随意对待的!岁月难回头,但路还可以重走,坚持做当下对的事情,我们就会离幸福更近一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