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公哲的大事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7

分道而行体育救国
陈公哲的救国思想可从他的传记《知行录》中略知一二。传记中记载了这样一段逸事,1920年陈因为生意困顿,曾携妻南游,乘轮船北上途中,适逢孙中山,两人交谈甚欢。陈公哲说自己与孙中山“同为百越香山人”,对孙中山数次相邀参加政治工作,他认为自己“一向以改良社会为职志,倘社会得有健全,则对于国家政治,不无补益矣”,而孙中山则称赞陈公哲,虽然从事社会工作,但“社会基础健全,亦兴国家之本也,虽分道而行,岂非同为中国谋福乎?” 孙中山“分道而行”的说法,实际是对陈公哲的最高评价,师从百人的陈公哲,最后选择体育救国的道路,除了因缘际会外,也折射出他探索救国之路的心路历程。
术士科学精神
尽管习武,但陈公哲身上没有江湖气息,研究学术,他也不是一个单纯的书生,良好的教育背景,使陈的身上有更多的科学精神。中国人认定文武兼修已经是难得的人生际遇,但陈公哲在文与武之外,更增加了科学的修养,他所处的时代,科学精神传入中国,而且科学没有像文一样分为诗词歌赋,也没有像武一样分为武当少林,陈公哲因此得以如海绵吸水般广泛涉猎,各个方面均有造诣。
陈公哲在霍元甲病逝后担当起重振精武精神的大计并将其个人私宅捐献给了精武会
广东精武会创始人之一
广东精武会成立于1914年,是在上海精武会的影响和指导下成立的,是继汉口精武会后的第二个精武分会.而广东精武会的成立,陈公哲功不可没。 当时广东人士力邀陈公哲南下广州,创办广东精武体育会。
广东精武会的筹备处设在海幢寺,1919年4月,广东精武会在广州海珠戏院宣布成立,最初设址在桨栏路宁波会馆,后迁至太平南路(今天的人民中路)嘉南堂,再迁到西关荔枝湾,最后迁至丰宁路 (现在的人民中路),不少北方的拳师由上海总会派到广州任教。 精武会成立之初,以北方拳术为主,广州与佛山分会开办后,精武会也吸收了不少南派名师,进一步促进了南北融合.而对于广东武术界来说,广东精武会的成立是近现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北拳南传活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