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的电影风格是什么?

从他的影片入手进行分析~

第1个回答  2019-12-23
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的华语电影圈为世界影坛贡献了众多出色的作品与导演,而王家卫无疑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电影作者之一。他迄今为止的六部作品已经凭借着其极端风格化的视觉影像、富有后现代意味的表述方式和对都市人群精神气质的敏锐把握成功地建构了一种独特的“王家卫式”的电影美学。
第2个回答  2019-12-23
王家卫的东西要的就是感觉 王家卫的电影台词象一种格言,又象一种飘离的诗,里面不乏幽默,文学味很足
第3个回答  2016-04-05
试论王家卫电影美学
一、王家卫电影整体创作风格
(一)不随波逐流的”孤独”创作
1.王家卫的爱之孤独
王家卫的爱情文艺片都是关于年轻人的爱,王家卫电影关注的是成年人,其电影总是关于成人的内心世界,关于城市里各自迷茫的人,各自受伤的人,人性的脆弱与阴暗使得他们害怕受伤而习惯拒绝,在爱面前他们渴望爱、无视爱又毁灭爱,他的电影爱采用一些漂移不定的职业,如杀手、警察、空姐这样更加剧了爱的不安全感,他的电影爱采用暗黄或者灰暗的影像,会有深沉的浓雾覆盖在人物周身,会有凛冽的沙风,会有昏黄的灯光和楼道,正如隔了积着灰尘的玻璃,怀念着那些早已消失的岁月,这则更加加剧了爱的孤独与无奈。而这种孤独与无奈来自于现代都市人的自我防备意识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隔阂,表现出来的就是各自在面对爱、寻找爱途中深深的孤独。当孤独到了深处,孤独变成了盔甲,这个盔甲不伤人则伤己。《阿飞正传》里面颓废的旭仔拒绝给养母爱、无视伤害苏丽珍、露露的爱,使得身边爱着她的女人个个孤独,而得不到真爱,渴望得到生母的爱他却死也未能得到生母的人认可,成了真正的孤独到死。《花样年华》里面的苏丽珍与周慕云即使相爱也不能走到一起,最终周慕云孤单的对着一棵树诉说他的秘密。《东邪西毒》里面西毒欧阳锋与桃花相爱,桃花却因为等不到欧阳锋爱的表达而成为其嫂子,就因为欧阳锋拒绝一句“我爱你”而错失了两人的一辈子,最后,桃花在受尽爱情的煎熬后孤独地死去,欧阳锋则在不能忘却的记忆中孤独地度过余生。东邪黄药师暗恋桃花,同样始终没有开口,最后则隐居桃花岛,独自面对着大片的桃花睹物思人,终日用一种叫“醉生梦死”酒来疗其孤独。男扮女装的慕容燕因为黄药师酒醉中的一句约定而固执地喜爱上了他,而还原女儿身却得不到他的爱,被爱情伤得遍体鳞伤并而人格分裂的她从此爱上了自己的影子,终日对着自己的影子练剑,在剑中剖析出自己的心声:“我像狼一样孤独的号叫,在空旷的沙地上,爱使我变得软弱而不堪一击,而恨使我变得如同钢铁一样不可征服。”,多年以,尝尽孤独的慕容燕在江湖中有了一个绰号——“独孤求败”。事实上,很少拍古装片的王家卫可以说只是借古装片的形式直指现代都市人的内心:大片看不到尽头的黄沙就是都市森林中人心孤独凄凉的象征,都市人每天面色冷漠行色匆匆就如同沙漠中面无表情的剑客,只是剑客用剑防身而现代人用冷漠防身,所造成的则是同样的孤独。当然王家卫的电影里面也有多种面对孤独、化解孤独的方式,如《重庆森林》里面失恋的 663 靠与毛巾谈话来消解孤独,失恋的阿武一个晚上吃掉30桶菠萝罐头,创造了自己的记录,然后又在大雨中一圈又一圈的奔跑,说是要蒸发掉体内多余的水分。而同样失恋的 663 则在另一个城市的另一个地方面对着一条破烂的毛巾而边哭边宣泄……这种喜剧的表达方式加剧的是悲剧的效果,唤醒的是观看影片的现代人深深的孤独。
(二)独特的画面美感
二、影片画面特征
(一)人物造型特色
王家卫电影的人物方面的特征为数字化、及“失名”、符号化、平面性、无根性等。王家卫在作品中摈弃了宏大的叙事,而将视角伸向了生活在城市“边缘”的群体;无论是《阿飞正传》中的旭仔、舞女,《重庆森林》中的女毒枭,《堕落天使》中的杀手,《春光乍泄》中的同性恋,他们始终与城市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正是在他们与城市的疏离和矛盾中,城市的轮廓得以彰显。由于情节叙述的支离破碎,相应人物的塑造也无法像传统影片那样完整,他们的形象塑造常常带有平面化、符号化的特征。由于王家卫描写的人物身份围绕着阿飞、警察、杀手、舞女展开,每一个孤独脆弱的人物总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可以把《东邪西毒》中的欧阳锋想象成《阿飞正传》中的旭仔,也可以把《2046》中的周慕云的放浪形骸看做《花样年华》中周慕云剧情的延续。他们无法掌握生活状态中的流离失所,亲情和爱情的缺失,使他们有更强烈的感情需要,但残酷的现实又使他们不得不用冷漠的态度自我疗伤。王家卫通过对边缘人物的重复续写,将他们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1.符号化的名字
在全球化、国际化的生活模式中,不论是东京、纽约还是香港,不同地域的
人都穿着一样的衣服、喝可乐、听流行音乐。“在今天的商品消费时代中,只要
你消费,那么你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也就无关重要了”。可见,正是高度发达的商品意识消解了意识形态,平面化的、无深度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才得以产生。王家卫电影可以体现这一点的,是他作品中人物的符号化。在王家卫的电影当中很多人物的名字由数字来代替,有的人物甚至没有名字或有名无姓。如在《阿飞正传》中,“旭仔”、“阿超”都是有名无姓的。
《重庆森林》中人物的名字由数字来代替,警员233与警员633;而《堕落天使》中所有的人物都由符号代替:N0.1,NO.2,NO.3,NO.4,NO.5。人物姓名的符号化强调了人物的边缘性特征,表征着人物生存的漂浮和无根状态。同时,导演使人物尽可能地处在抽象化的同时,强调了人物的相似性和共同性遭遇。在《重庆森林》中传呼机的留言是“你702房间的朋友跟你讲,生日快乐”。重复出现的数字符号让人联想到奥斯威辛,在那里,受害者们不过是一些刺在前臂上的记号,这样的符号几乎不透露任何人物的情况,他们只不过是一些“正在人群中迷路的个体”。面对高楼大厦的现代化都市,人物渺d,N连自己的姓名都忽略,仅仅留下一个代码,一个不具意义的符号,展现了人物的渺小感和边缘化。
人物的名字被符号化之后,电影中的人物更像是导演手中的一颗棋子,他们之间可以随意地切换。在《重庆森林》中出现的自我介绍“我叫何志武,是个警
察,编号223。”另一句相似的旁白“我叫何志武,在狱中坐牢的编号是223”出现在《堕落天使》中,似乎是同样一个人,却有着截然相反的身份(警察和罪犯)。警察的身份在社会中扮演维护安定的角色,但却有着流动、不安定的特征,穿上制服之后如同编好编号的巡逻机器一样流动在大街小巷,流露出身份的荒诞感。王家卫似乎在用电影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警察和罪犯的差距只是一个符号、代码的不同,一切都有可能变化,这也是后现代主义最乐于消解的权威关系。
(二)影片基调的特色设定
在电影画面语言的众多造型元素中,画面色彩的表意功能无疑是非常强大的。“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褪,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他有目的地弹奏各个琴键,来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的色彩。北京的色彩是城墙古砖的青灰色和宫墙的朱红色;青岛的色彩是教堂内凝重的黑色和大海的蔚蓝色;拉斯维加斯的赌场里是厚厚窗帘布慢的红色,通宵达旦灯火通明,令赌徒忘掉昼夜差别一直保持亢奋。那么香港的色彩又是什么?香港人的生活压力无疑是很大的,相应的也需要一些夸张的色彩来刺激人们麻木疲惫的神经,于是王家卫影片中的颜色呈现出超一种饱和到夸张的状态。在王家卫电影中,以浓郁的画面色彩和基调为观众呈现了一种独特的香港色彩,五光十色、光怪陆离,却又炫目夺人,扣人心弦。
在影片《春光乍泄》中,王家卫将彩色基调与黑白基调相结合。虽然很多影片都采用过这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表现形式,但其中大多数是通过不同的色彩来标示不同的时间和空空。例如《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以彩色片表现少年时代的缤纷和珍贵,用黑白片表现成人世界的苍白与世故。然而在《春光乍泄》中,王家卫却是将彩色和黑白各自对应了偏重人物的不同情绪。影片中色彩的转换不仅代表时空的转换,更特别的是反映了人物的主观情绪变化。在影片的前半部分,除了开头一段大瀑布是蓝色的,其余镜像都以黑白色调呈现。黎耀辉与何宝荣希望看到大瀑布后返回香港,因此大瀑布的蓝色代表了二人的共同愿望;后二人分手,黑白的色调传达了人物的孤独与寂寞。而当二人重新开始,画面重回多彩,人物温暖的内心世界昭然若视。
又如影片《东西西毒》中,慕容以女性身份出现时多穿桃红、浅蓝、淡紫色系服装,而以男性身份出现时多为藏青色或灰白色,这种通过服装颜色来区分的,不仅仅一个角色的外在形象,更是人物内心分裂的状态。再如影片《旺角卡门》中以黑白色象征黑道社会的冷酷无情,以及人物对生活的厌倦和无望;以蓝色和红色彰显华仔与表妹之间热烈真挚的爱情。冷暖两种色调在视觉上给予观众不同的感受,更凸显了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中不可调和的矛盾,影片因此而被抒写的伤感而富有诗意。影片《堕落天使》以阴冷的色调传达出人物内心的孤独寂寞以及现代都市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淡漠;影片《2046》中,画面常被一种莫名的有色光源笼罩,蓝、红、黄色调随人物情绪、影片气氛的变化而变化,在色彩的处理上追求大块色和主观色,使得影片带有一种迷梦般的诡秘与纷乱,而这这是影片人物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影片《蓝毒之夜》中大部分情节都是在晚上,深色的背景上透着各种朦胧的灯光,如咖啡厅中蓝色的灯光和红色的座椅、门窗的对比而凸显的强烈的视觉效果,酒吧中艳红的装饰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混沌不清又冷漠疏离,这种感觉和故事主人公的感情交相辉映,更描绘出人物内心的孤独和脆弱。《花样年华》中,无论是墙纸、旗袍、窗帘都己浓郁的色彩而极富视觉冲击力,这种激情的红色隐喻了片中主人公“发乎情、止乎礼”的情感处理方式,也彰显了剧中人物内心浓郁的情怀和挣扎。影片对于浓艳红色的运用,既增加了视觉效果,也刺激了观众的欣赏欲望,更昭示了影片人物浓烈的内心情感。
通过对王家卫电影中色彩运用的探析可知,王家卫影片中的色彩也是有“情绪”的,它与影片人物的情感变化息息相关,直接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情感去向。这种运用色彩的方式是主观化的,更是极具特点的。这种为了追求一定的视觉效果而夸张使用的画面色彩与影片基调构筑了王家卫电影极具特色的个人风格。
(三)构图的特殊美感以及强烈的视觉冲击
(四)王家卫电影中台词的特殊运用
《旺角卡门》:厨房里有煮好的饭,另外我还买了几个杯子,我知道,用不了多久就都会被打破,所以我偷偷藏起了一个,到有一天你需要那个杯子的时候,就打一个电话给我,我会告诉你放在什么地方。我想告诉你,我找到那只杯子了。《重庆森林》:我们最接近的时候,我跟她之间的距离只有0.01公分,57个小时之后,我爱上了这个女人。我和她最接近的时候,我们之间的距离只有0.01公分,我对她一无所知,六个钟头之后,她喜欢了另一个男人。在1994年的5月1号,有一个女人跟我讲了一声“生日快乐”,因为这一句话,我会一直记住这个女人。如果记忆也是一个罐头的话,我希望这罐罐头不会过期。如果一定要加一个日子的话,我希望她是一万年。
《东邪西毒》:很多年之后,我有个绰号叫做“西毒”。其实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甚么叫“忌妒”。我不会介意他人怎样看我,我只不过不想别人比我更开心。虽然我很喜欢她,但是我不想让她知道,因为我明白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每次她凝望着那小孩子,我知道她心里其实在想另一个人。我很妒忌欧阳峰,我很想知道被人喜欢的感觉是怎样的,结果我伤害了很多人。
其实“醉生梦死”只不过是她跟我开的一个玩笑,你越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你反而记得更清楚。我曾经听人说过,当你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花样年华》: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带我一起走?樱花只开一季,真爱只有一次。如果只是寂寞,请不要爱我。我从来没有想到原来婚姻是这么复杂,还以为一个人做的好就行了,可是两个人在一起,单是自己做的好是不够的。
《春光乍泄》:何宝荣将“不如,我们重头来过”挂在口边,这话对我很有杀伤力,我和他一起很久了,中间也分开过,可每次听见他这么说,我总会跟他再走在一起。有时候,耳朵比眼睛还重要,很多东西用耳朵听比用眼睛看好,一个人假装开心,但声音就装不了。细心一听就知道了。《堕落天使》:好多人以为做我们这行没什么朋友,其实杀手都会有小学同学。我听人讲过,任何东西都会过期的。我不知她和JOHNNY的感情什么时候过期,不过我想,应该很快吧。《2046》:其实爱情是有时间性的,认识得太早或太晚都是不行的,如果我在另一个时间或空间认识她,这个结局也许会不一样。细细读来,句句触动心弦,发人深思。
三、王家卫式电影美学的借鉴意义
(一)王家卫电影风格对观众审美的刷新
(二)独特电影美学对青年导演的创作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在王家卫的影片中,主人公往往有大段大段的个人独白,这同样是一种对话,即个人自我意识中的对话。“个人真正的生活,只有对话渗入其中,只有它自身进行回答和自由地揭示自己时,才是可以理解的。”②因为人的主体意识中原本就存在着矛盾性与多重性,这种矛盾性与多重性根源于人在现实中与他人的对话关系,根源于“人身上的人”。
在现实中他只有面对他人,只有同他人对话,才能揭示他人,才能把握他人内心,才能理解他人。而当这一切进入自我意识,就必然构成自我意识自身的对话性,即个人的意识中的“我性”与“他性”的对话。这种对话又有两种表现形式,即自己内心矛盾的冲突和把他人意识作为内心的一个对立的话语对话。人正是通过同现实和自我的不断对话,探索并发现自我的。而当王家卫的影片中的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裸露在观众面前时,观众同样与主人公达成了一种“对话”,从中对他们及他们的处世方式或认同或提出异议。这种“开放性”使得其作品永远处于一种“未完成”状态。这正是王家卫的作品总能吸引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这种个人内心独白也构成了一种多重视角的效果。在一般的叙述中往往会产生一种催眠作用,你见到的是谁的视角,你就容易被这种视角所带走,或者说与之发生“视角的融合”。这几乎是人的一种本能的反应。在阅读的大多时候(特别是影视作品),我们以为我们是在用自己的眼睛在看,实际上却是借别人的眼睛在看,我们总是不善于运用自己的眼睛,总是把别人的眼睛误以为是自己的眼睛。弥补的一个办法就是采用多种视角,但这样又容易带来精神分裂。王家卫的影片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从多重视角观察的机会。我们能从不同人物的内心独白中捕捉到他的自我意识,在不同视角的跳跃转换中把握住故事脉络,体悟到人物之间的爱恨情仇。而王家卫的六部作品中这一手法发挥得最为淋漓尽致的,我认为当数《东邪西毒》。影片开始,东邪带着一坛“醉生梦死”酒来找西毒,说饮了此酒以后会将痛苦往事忘得一干二净。东邪饮了,他快乐无忧地逃离了往事,然而西毒却没有喝,因为他明白世上最好的东西总是存在于痛苦之中,因此他选择了记忆。在西毒为他人招募杀手复仇的几条副线的交织中,通过东邪、西毒、北丐等人的视角的不断转换,才缓缓展露出故事的主线:慕容燕只因东邪的一句酒后戏言,就痴痴等待终致发狂,而东邪爱上的却是西毒的心上人,但西毒打便天下回到家中,发现的却是自己的爱人已嫁给了他的亲兄成了自己的嫂子……在这种多重视角的交替中,织出了一场爱的错位与循环的悲剧,流露出人与人最终无法沟通与交流的寂寞与失意。
在王家卫的复调式多声部全面对话的感性世界中,虽然主人公与作者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但我们还是能从主人公相对比较自足的精神世界中发掘出作者的母题,即枣漂泊与寻找,拒绝与回避。王家卫的男性角色较女性角色的身份更为统一,这体现了王家卫性别自觉上的主体认同和主体投射,其男性角色大体是三种职业类型:阿飞、警察、杀手。而且主人公大多无名无姓,有的只是绰号浑名,在王家卫看来,他的主人公有名没名都无所谓,他们只是对这个世界来说可有可无的漂泊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