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了鸦片战争,中国人民为什么会输?这场战争失败有什么代价?

如题所述

鸦片战争 英国对中国总共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英国人称「鸦片战争」为「通商战争」。第二次是同法国一起发动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1842年(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强行向中国推销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结束。鸦片战争一般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背景 清朝成立以后在将对外贸易限制于广州,并以十三行来管理贸易,西方人尤其英国希望进一步开放贸易,屡次派使交涉不得开放,埋下两国冲突的远因。 自19世纪初叶开始,为了平衡进口中国茶叶等货物带来的贸易逆差,英国商人大量向中国走私主要产自其殖民地的毒品鸦片。英国鸦片贩子不顾清政府禁止鸦片入口的禁令,贿赂清朝政府官吏,勾结中国走私贩子里应外合,利用特制快艇进行鸦片武装走私,足迹遍及整个中国东南沿海。吸食鸦片给中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鸦片大量输入使得中英之间的贸易由中国的出超变为英国的出超,导致中国境内的白银大量外流,清朝财政严重受损;朝野上下,禁鸦片的呼声日趋高涨,清朝政府开始颁布禁烟命,并派钦差大臣林则徐前往广州负责执行。 1839年8月初,中国禁烟消息传至英国,英国国会对此进行激烈辩论,在女皇维多利亚的影响下,最终以271票对262票通过军事行动。10月1日,英国内阁作出「派遣舰队去中国海」的决定。1840年2月,英国政府任命懿律和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懿律为侵华英军总司令。4月,英国议会正式通过发动战争的决议案,派兵侵略中国。同年6月,懿律率领的英国舰船40余艘及士兵4000人到达中国海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战争经过 1842年7月下旬镇江失守后,英国军舰于8月间闯入南京江面,耆英、伊里布等赶到南京议和。 战争结果 在英军的胁迫下,中国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国提出的议和条款,订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对中国的影响 鸦片战争中国船只遭到英国炸毁国际关系的改变: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之后的南京条约以及其后的一连串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部分主权遭到严重的破坏,鸦片战争开启了之后百年受到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 社会问题的加剧,清中叶自嘉庆、道光年间以后,中国社会已有种种严重问题,包括土地兼并、人口过剩、贪官污吏等,但在川楚教乱之后数十年的太平,使得当时的社会问题隐而不现,鸦片战争虽然直接影响的地区不多,但对于清朝的权威有所打击,许多社会上的问题逐渐浮现,造成较多的民变发生,间接促成了太平天国的兴起。 对知识界的影响:从历史的宏观看来,鸦片战争的胜败反映了当时东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上)的巨大差距,但当时只有极少数人物如林则徐、魏源等,开始对于西方科技的进步注意,并着书介绍西方事物,但绝大多数的士大夫,并没有因鸦片战争而改变对西方的看法,更不用说对于向来所轻视的「夷人」学习。此外,由于五口通商使得口岸的商人(或被称作买办),反而较一般知识分子更先开始接触学习西方事物。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又称作英法联军之役) 第二次鸦片战争,又名英法联军之役或亚罗号战争,是19世纪中叶发生的西方国家与清朝中国之间的战争。公元1860年,法国借亚罗号事件与英国合派联军侵入北京,烧毁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公园-圆明园。事件在俄罗斯公使的调停下,双方签订北京条约:除了开放更多港口以外,还把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及承认法国在印度支那半岛的权益。 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叫第二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是英国政府与中国清政府在公元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于南京签署的一个条约。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结果。 背景 1842年7月,英舰百余艘,官兵约九千人,自吴淞口溯长江西上。进攻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叉点的镇江。意图截断南北交通,阻止漕运。驻守镇江的一千五百八旗兵与英军展开激烈巷战,死伤惨重,全城遭受焚掠,一片废墟。道光皇帝遂决定接受英国的条件议和。对岸的扬州绅商,惶恐万状,给了英军五十万元,作为不占领的交换条件。8月4日,英国军舰驶抵六朝古都南京的下关,于是双方正式签定《南京条约》。 经过 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英国代表璞鼎查,清廷代表钦差大臣耆英在南京江面上的英国「汉华丽」战舰上签署了南京条约。随后,法国和美国强迫清政府分别与之签定《中法黄埔条约》和《中美望厦条约》。真确文本现存于台湾外交部,另一份文本则由英国政府保存。 内容 您可以在维基文库中查找此百科条目的相关原始文献: 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 把香港岛割让(文本上用「给予」字眼)大英; 赔偿英国2100万元「商欠和战争赔款」; 增开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连同原有的广州,共计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 两国平等往来。 废除公行制度,可自由选择商人交易。 影响 政治:丧失主权 经济:五口通商 传教与文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6-25
⒈政治上: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是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通商口岸租地造屋,香港岛被割占,使中国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协定关税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严重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领事裁判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租界的开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行政主权。 ⒉经济上: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鸦片战争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破坏和瓦解。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开始倾销中国市场,使缓慢发展的资本主义萌芽遭到破坏。 ⒊ 思想上: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知识思想领域内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封闭愚昧,一些封建的士大夫盲目自大,对外部的世界愚昧无知。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梦幻中惊醒,他们逐步抛弃夜郎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书馆。广东成为当时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林则徐还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 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阐述他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利用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 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世界,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这是他们最早提出救国的思想主张。 ⒋社会的主要矛盾: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中华民族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同封建势力的矛盾,而最主要的矛盾是中华民族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由于主要矛盾的变化,也决定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反侵略和反封建的斗争。 ⒌社会性质的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斗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历史由此进入近代史
第2个回答  2020-12-10
清朝当时太落后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