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第七章课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5
2020年02月02日

正月初九

第一节课程概述

1.课程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概念

课程的定义:

两种说法

(1)课程即教学科目。

(2)课程即学习经验。

课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蕴含着丰富、基本而又有创造性与潜质的一套计划与设定。

课程的实施文本

(1)课程方案,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

(2)课程标准,在一定的课程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每门学科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性质与价值、目标与内容、教学实施建议、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它反映某一门学科的性质、特点、任务、内容以及特殊方法论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考试评估的依据,是国家管理与评价课程的基础。编写课程标准是课程开发的重要步骤。

课程标准的结构:说明部分、课程目标部分、内容标准部分、课程实施建议部分。

(3)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2.课程理论的发展

斯宾塞的知识价值论

  (1)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2)为未来完满生活做准备。

(3)科学知识是课程的中心。

杜威的经验课程

1902年,《儿童与课程》影响较为深远的现代课程理论的开创性著作。

(1)杜威反对传统教育学习固定的知识体系。

(2)课程设置应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中心。

(3)课程是改造经验的过程。

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

1918年,《课程》,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论专著。

(1)人类经验的分析。

(2)具体活动分析。

(3)课程目标的获得。

(4)课程目标的选择。

(5)教育计划的制定。

泰勒的目标模式

1949年,《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该书被视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基石。

(1)确定教育目标。

(2)选择教育经验。

(3)组织教育经验。

(4)评价教育结果。

3.课程发展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1)学科课程

含义: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发展水平,分门别类地从各学科中选择知识,并按照学科的逻辑组织学科内容的课程。

(2)活动课程

含义:也叫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心理逻辑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而编制的课程。

课程的一元化与多样化

一元化:反映国家的根本利益。

多样化:反映各个方面的多样化需求。也不能盲目追求多样化。

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

含义:所谓综合课程,也叫广域课程或者统合课程,是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相邻领域的学科构成一门学科,其根本目的是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特点。

第二节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的设计

课程目标的概念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和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德智体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他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

课程目标的设计基本方式:

(1)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

(2)体验性目标的陈述方式

(3)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2.课程内容的设计

课程内容的组织

(1)直线式和螺旋式

(2)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

(3)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利

第三节课程改革

我国的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国内背景: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不高,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现行基础教育乐橙弊端日益显现。

国际背景

2.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1)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

(2)基本理念: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和综合性。

3.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总体目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具体目标

(1)在课程目标方面,树立三维目标观。

(2)在课程结构方面树立综合课程观。

(3)在课程内容方面,树立内容生活观。

(4)在课程实施方面,树立自主学习观。

(5)在课程评价方面。树立发展评价观。

(6)在课程管理方面,树立校本发展观。

4.围绕新课程的具体目标来看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

(1)在课程目标上,将课程目标设为三大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在课程结构上。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3)在课程内容上,制定国家标准,积极开发新教材,加强教师培训,树立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4)实施上倡导三大有效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

5. 核心素养

含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总体框架:

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六大素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