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孩子内向孤独,整日沉迷游戏逃避现实,该如何引导?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7

学生背景



L同学,14岁初二男孩,入学扶禾心理教育6个月。


经家长入学时陈述以及入学后为期15天时间的测试与观察,该同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学生性格


对自己的行为和状态不愿意去探索,觉得没有意义。表现为退缩、淡漠,动力缺失,有焦虑但会主动性屏蔽压力。


归因方式

倾向于 外归因 (该生自省反思能力较弱,根据对外界情境反应评估)。对环境的体验偏负面,被动适应。


时间的横向(人际关系)

和父亲的关系(心理距离)较亲密,但在语言表达和行为上表现上偏回避。 这也反应在与老师建立关系的能力稍有欠缺,行为上偏向回避(或自我封闭),对老师的印象较为平淡。


朋辈关系也有明显回避 ,与弟弟关系比较平淡,同时也体现在同学关系能力偏被动,亲密感偏弱。倾向于用行动表达(比如打架)。


从安全感、信任感、亲密感的维度初步评估,L同学明显不足。 几乎没有亲密的朋友,这也反映了L同学同学关系能力明显不足,但是一旦形成亲密关系,忠诚度会很高。或许为了让自己不体验到背叛,所以拒绝建立亲密的同伴关系:没有亲密关系,就意味着背判不会发生。在行为上的表现退缩、回避、拒绝。


与妈妈关系一般 ,认为妈妈爱唠叨,倾向于以回避、沉默表达不满。


时间的纵向(成长经历)

家庭结构完整,父母关系尚可。


上初一后,感觉不被老师和同学尊重,有强烈的受挫感、焦虑感。感到学习困难,压力大。曾找过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咨询过,没有效果。


初二下学期沉迷游戏,休学。


与跟父母沟通严重不足,感觉就是说了也没用,有自我放弃甚至自我封闭的倾向。


防御机制

压抑,反向形成,诉诸行动,退行。


对自我的认知:自我认同度明显缺损


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比较稳定 ,但明显低落,主动性也偏弱;


遇到情感冲突时 ,不去应对,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降低焦虑。


人际模式

回避或拒绝特征明显 ,一定程度上会被体验为偏执、倔强,不愿意表露情感,内向,这也会掩盖L同学同学善良,有同情心的一面。


02

分析与对策


原因分析

妈妈或许有自身的焦虑,习惯性“唠叨”,一定程度上会触发青春期的叛逆。


推测在婴儿期, 妈妈有焦虑情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建立安全感。


孩子的缄默、矛盾且回避的人际互动模式有可能是一种反向形成。


父亲理性、自信,孩子对于父亲的认同,也会用“理性思维”,这一定程度上也压制了孩子用语言表达情绪,所以孩子会“诉诸行动”,用行动表达情感。


表现为用点头表示同意,用沉默表达反对,在学校打架表达愤怒,不和人有正面眼神接触表达害怕或讨厌。


过于退缩的人格特征,情绪低落,动力不足,兴趣下降等都限制了其正常生活学习。

此判断依据:


调整方向

首先通过心理咨询辅导 ,帮助学生理解其行为模式,了解行为模式背后的心理组织过程和结构;系统性的理解家庭的核心关系;认知层面上,帮助学生理解日常应对方式及产生结果,使其认识到自己的内在逻辑和对周围的认知,更新学生认知水平。


其次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以及平时和文化课老师的教学互动 ,使学生重燃对学习的兴趣,保持学习的节奏。


再次通过一对一文化课补习 ,增强其学习的自信,为能够正常回学校生活和学习做准备,最终落脚点还是学习和认知能力的提升。


最后,行为训练贯穿始终 ,让身体体能增强,有一个精气神。日常生活习惯的训练和走路说话等细节调整,拥有一个精神饱满的风貌传达内在力量。


03

心理咨询


咨询目标

1、核心问题


人际关系困惑、退缩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缺乏整体的自我认知是其主要问题。


2、咨询目标

3、咨询策略


行为训练的方式先解决体能等适应能力问题。(CBT)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叙事治疗,合理情绪认知,放松训练,正念练习。


咨询方向

首先,与学生做初始访谈,了解心理结构和心理组织过程。评估自尊水平、自我感知、适应能力、认知能力,确定整体咨询目标。


其次, 提升情绪管理能力。鉴于学生肢体接触敏感和感受能力不足,进行正念练习,关注当下;增强情感表达能力,减少行为表达,增加语言表达,整合表情表达、肢体动作表达和语言表达。


再次,从认知和行为矫正方面,探讨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调整不良认知,增强现实检验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慢慢的增强自信心。


最后,针对创伤,结合学生喜欢独自想象的特征,初步决定采用情绪稳定化训练,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在适当时机进行宣泄和揭露。


矫治方法:


04

文化课辅导


1、学习态度和目标:


找到L同学感兴趣或以后想做的事情,让这些事情和学习在L同学心中发生牢固联系,帮助L同学找到积极的学习态度。


2、学习兴趣:


及时肯定鼓励L同学在学习中进步,培养他在学习上的成就感,帮助L同学找到学习的乐趣。


3、学习习惯:


共同制定规则,并共同接受规则限制,承担活动结果。及时给予赞赏,或未达成的原因分析。


4、学习方法:


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做到最大限度让学生吸收知识的效果。


5、学习计划:


共同制订切实、可行、有效的学习计划,将知识点强化、细化、条理化,全面提升综合实力与整体水平。


6、学习效率:


细化每日时间表,鼓励L同学自主学习,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


05

行为习惯训练


1、生活技能的习惯养成:


采取行为主义疗法,包括阳性强化和负性强化等方法,强化和塑造良性行为,如对时间管理,自己生活的安排。


2、作息饮食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会让孩子的一天张弛有度,节奏有序,做事和思绪稳定。


3、遵守规则:


树立独立意识,自我管理生活,遵守学校作息时间,按时起床、出操、上课、养成良好遵纪习惯。


4、人际训练:


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友爱同学,学会同学间的相互尊重与帮助,在学习和生活上和同学相互照顾、相互帮助。


5、体育锻炼:


可以调节情绪,舒展身心,有助安眠及消除读书带来的压力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恢复体力和精力投入学习当中。


6、公益精神:


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7、团结精神:


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




兴趣爱好培养


培养兴趣爱好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1、未来有更多的选择


培养孩子不应仅仅满足于课内的学习,还要参加课外的各种活动,培养独特的兴趣,这样孩子未来才能够有更多的选择。


2、更热爱生活


健康的兴趣使人变得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充分感受到生活充实和世间的美好。


有了兴趣爱好,时间就变得珍贵无比,人会变得忙而充实起来,不再空虚、无聊,没有时间胡思乱想。


3、提高智力及创新能力


在孩子们发展兴趣爱好的同时,会形成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智力。


而且,在兴趣培养过程中,孩子们会受到感染,展开丰富的现象,提升创新能力。


4、陶冶情操,增强自信心。


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5、思维更严谨


从培养孩子的思维上面讲,兴趣爱好可以让孩子在学习新的知识过程中,形成严谨的思维,在遇到困难时我们会认真探索、钻研、寻找答案直至解决问题。


而长时间的锻炼,可以让孩子们的大脑保持左右脑发育平衡,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记忆力。


6、增强意志力


健康的兴趣爱好,可以使孩子在生活中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培养孩子顽强的毅力,沿着自己的目标坚强地走下去。


06

后期反馈




学生反馈

离校时L同学表示觉得自己变化较多,学习进步了,身体素质也有所提升,和同学之间可以相处和睦,有很多人愿意跟自己一起玩,现在也有自己的目标,想要上大学,以后找个好工作,觉得自己在各方面做的都进步了很多。




家长反馈

离校一个月后父母反馈,孩子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做决定,不会像以前总说不知道。


生活习惯从回来之后也一直保持得很好,写作业不会拖拉,就连学校的班主任也说这个孩子,聪明机灵反应快,回来上学之后上课积极,学习态度端正,孩子改变很大。




后续家庭教育建议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有独立的需要和必要,所谓独立,就是不依靠他人。


孩子在婴儿时期与母亲有一次生理上的断乳,进入青春期之后自我意识逐渐发展,开始有自己做决定的需求,如果此时没有给予孩子机会成长,锻炼孩子自己做决定的能力,始终是父母帮助做决定,那么孩子就没有办法进行独立的思考以及独自做决定的能力,始终需要依赖父母,我们称这一过程为心理断乳。


这一阶段的断乳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既需要孩子自己的成长,降低对父母的依赖,也需要成人父母放松对孩子的管控,放手让孩子去成长。


尤其在个体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不断发展的阶段,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孩子学习的管理


建议家长在对孩子学习的管理上,采取对结果严管理,对过程松管理的方法。


比如,和孩子商量,在几点之前完成作业,达到什么标准,达到标准可以玩什么,达不到标准对什么是不允许的(协商的过程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予以考虑,并修正家长单方面的不尽合理的想法)。


在写作业期间不予干预,对结果严格把关,L同学成功时多给予发自内心的赞赏,增强其自信,为下次良好表现提供动力;


不成功时表示同情、难过,不给责难,而是和L同学一起细致分析这个过程,帮助其在下一次挑战中获得成功。


2、设立特定的时间陪伴孩子


孩子在旁边玩不算--要和孩子一起玩。


尤其是玩带有规则设置的游戏,帮助孩子强化规则意识,让孩子从玩耍中习得严格遵守规则条件下,通过自己扎实用心和努力获得胜利的充实喜悦感,同时减少或消除侥幸心理,变得踏实。


在孩子取得进步(或胜利)时,真诚给予赞赏,在他表现不佳时一起分析原因,为下一次取得胜利提供动力,增强其抗挫心理承受力。


在家庭教育方面,需要家长特别注意的是,给予孩子一定独立做决定的空间,不论他是否可以做好,请给他们成长的机会;


3、言传身教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的影响。


孩子的性格与个性形成过程中,父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样的,孩子就像家的镜子,孩子的行为是对父母行为的再现,是对父母行为的模仿与认同。


如果觉得孩子什么地方做的不好,家长一定要及时反思,是不是自己有做这样的表率,让孩子形成了相应的认知;


4、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对于孩子认知的形成存在重要影响,不一致或不稳定的教育模式,会让孩子产生混乱感,不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


其中,这里所讲的一致性既包括父母双方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也包括教育时间上前后的一致性。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