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我的援川岁月》<连载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6
【题记】——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汶川诸地突发八级强震,一时天崩地陷,其状之惨烈,至今仍历历在目。8月27日,温州市援建指挥部千里驰援青川县青溪片区一镇两乡(青溪、三锅、桥楼),至2010年10月底援建结束,温州援建干部心系家乡父老拳拳之情,肩负灾区民众殷殷之盼,奋战26个月792个日日夜夜,大爱铸就新青溪。值此汶川地震9周年之际,4月下旬借机走访阿坝州汶川、理县,现今的地震灾区,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作为援建的亲历者,百感交集,萌生记录援川岁月的点点滴滴,以表心中永远不能忘却的纪念。

                    ——  写于2017年5月12日

        编者语:对口援建四川灾区,中华民族前无古人之伟业;对口援建青川灾区,温州人民善行天下之新功。温州援建者用“奋战一千天,共建新青川”的铿锵誓言,谱写出新时代可歌可泣的新篇章。如今,巍然屹立的摩天岭,奔涌不息的青竹江,依然见证着温州人民大爱真情;焕然一新的青溪,在废墟中崛起,在疼痛中坚强,在灾难中前进,正激荡着自强的力量,升腾起发展的希望!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那是一个让世界凝固的日子,只是短短的几十秒钟,断层、倒塌、滑坡、死亡,顷刻之间,巴蜀大地,山崩地裂...汶川告急,北川告急,青川告急!

        大灾空前,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十三亿中国人民迅速凝聚成一股空前强大的共御天灾合力,以最快速度抢救被困群众,以最大努力降低灾害损失,以最有效方式开展家园重建,举全国(社会)之力开展对口援建,创造了人类抗震救灾史上的奇迹。

        是年8月27日,一个值得载入史册的日子。奉党中央、国务院之命,肩负790万温州人民的重托,39名(后增加一名)温州援建者,克服山险水阻、塌方余震不断的重重困难,日夜兼程,赶赴5.12重灾区青川县,来到了青川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青溪片区。开始了与灾区人民携手共创新生活的篇章。

          此后两年多时间里,青川大地上,帮助重建青溪新家园的大旗和温州人精神迎风翻飞,飒飒作响。

        青川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25万人口,36个乡镇,是典型的贫困山区3县。5.12特大地震灾害,其破坏之严重、人员伤亡之多、救灾难度之大都是历史罕见。全县死亡4408人,失踪296人,受伤14302人(其中重伤1689人),受灾人数达25万人。全县25万灾民全部宿在野外、田间地头。垮塌房屋83万间计1209万平方米,县城乔庄成了极重灾区,民房荡然无存。

        青川同北川、汶川一样被列为重灾区,被世人牢记、被世人关注。5月15日,温家宝总理亲临青川查看灾情,慰问灾民,看到青川惨重的灾情,他沉痛地说:青川是四川最北部的重灾区,灾情很重。

        青溪镇在青川县城的最北面,在5·12中遭受严重摧残——12个村1个社区4200户两万五千多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85%的房屋需拆除新建,15%的房屋维修可住;供水、供电、通讯、道路全部中断,广播、电视、通讯、供电、杆线折断,设施被毁;学校、卫生院、镇政府等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房屋严重受损,办公设施几乎被毁;矿山企业厂房倒塌、道路中断、机械毁损、平台垮塌;镇内死亡15人,镇外死亡10人,重伤8人,轻伤75人。初步统计,“5.12”特大地震给全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9亿元。

        在最危急的关头,在最艰难的时刻,一支支援救队奔向灾区,一队队志愿者向灾区集结;一笔笔捐款汇向灾区,一批批物资运向灾区。

        灾区的险情就是传给全国各地人民行动的命令;灾区人民的需要成为全国各地人民行动的共同目标。

        万众一心,抗震救灾。温州全市人民紧急大动员,全力以赴投入爱心接力。

        ——5月13日,为了及时配合国务院抗震救灾部署,温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常委、副市长黄德康担任组长,其成员单位有市府办、农业局、民政局、军分区等20多家单位;

        ——5月14日上午,市经合办主任汪驰受市委主要领导重托,临危受命,率员赶赴四川灾区指导、慰问在川创业经商的温州人抗震救灾;

        ——5月14日下午,市消防支队由25名消防特勤队员组成的救援队,抵达四川灾区什邡市,投入争分夺秒的抢险救援工作。

        ——5月26日,市建设局领导带队,由建设集团、中诚集团、 东瓯集团三家施工企业的8位负责人组成的灾区援建过渡安置房先遣队从温州出发,前往灾区广元市等处选址。6月13日,由温州人援建的首批210间安置房交付给木鱼灾民居住。截止到7月24日,温州市共出动近千名援建队员,累计完成安置房建设4100套,总建筑面积达8.25万平方米。

        ——5月26日,我市派出由防疫、医疗、消杀和心理干预四类专业人员组成的卫生救援队赶往四川。

        时间之幕回退到2008年的那个夏季,东海之滨的温州城,人们抗震救灾的热情仍如八月的气温,在节节攀高。回忆起出征时,身受重托,肩负使命的那个庄严时刻,一切都还历历在目,援建干部还清晰记得:当时,有一种战士出征的激动。危难之际受重托,紧急之时被委派,神圣的使命,艰难的任务,让39个被抽调的援建干部自然而然心潮澎湃,有一种军人授旗,战士出征的壮烈感。出征前的座谈会上,大家旦旦誓言,表述的是热血男儿的豪情雄心、战士的壮怀激烈。

        最早确定的,最早受命的是指挥长、副指挥长人选。8月12日,市委任命市政府副秘书长鲍卫翔、温州市安居工程指挥部开发处处长朱三平分别为温州青溪灾后援建指挥部正、副指挥长,组织要求他们立即抽调有关人员,尽快组建援建指挥部组织机构,于8月下旬,指挥部全体人员必须到位赶赴灾区,展开援建工作。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铁肩承重担!

     

        8月25日下午,市委、市政府为奔赴灾区援建干部召开了隆重的“温州市支援青川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赴川动员大会”。市委常委、副市长黄德康、市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市支援青川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全体人员参加会议。会上,黄德康副市长先传达了市委书记邵占维的重要指示,并对全体援川人员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统一思想,深刻认识支援青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重要意义;二是明确任务,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迎接挑战;三是认真工作,坚决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的援建任务。温州援建指挥部指挥长鲍卫翔作了表态发言。

        动员大会后,援建指挥部随即召集指挥部全体人员,召开第一次温州市援建青溪指挥部工作会议。鲍指挥长向队员们介绍了温州援建青溪指挥部的人员组成、青溪现状、援建项目安排等相关情况,并对大家提出希望和要求。赴川人员在会议上分别作了自我介绍和表态发言,对在川三年的工作和生活充满信心。

       

        出征前,市长赵一德亲自为指挥部全体人员送行,合影留念。并向大家提出殷切的期望:援建工作不仅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是对一个干部、对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全局观念、工作作风、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检验。希望全体援川干部赴川后不负众望、不辱使命、团结敬业、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大力弘扬温州人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不断深化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展示温州和温州干部的良好形象。

        一路铿锵,带着温州790万人民的重托,受命于危难之时的40位(首批15位)援建青川的干部, 26日从温州动身,坐飞机抵达成都双流机场,当晚暂住广元市区。27日上午,快马加鞭,于13:00抵达青溪镇。当天下午,温州市支援青川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在青溪镇正式挂牌成立。鞭炮声中,温州市委常委、副市长黄德康扬手揭下系在木牌上的红绸。自此,温州市支援青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式启动。

        在往后的26个月援建时间里,指挥部全体人员在温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青川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省指挥部“六统、五分”的要求和“双百攻坚战”活动的统一部署,克服气候不适、交通不便、资料不齐、余震不断、停水停电、生活艰苦等重重困难,发扬敢于吃苦、敢于拼搏、敢挑重担、敢打硬仗的“温州人精神”和白天抢着干,晚上挑灯干,雨天巧着干,双休加班干,合理安排科学干的“五干精神”,顶风冒雨,修桥铺路,进村入户,上山下乡,以规划为龙头,实施科学援建,在“项目规划建设、农房建设指导、产业对口援建、智力援助”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被省援建指挥部、青川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党委和先进集体。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浙江省对口支援青川县,温州市具体对口援助青川的青溪镇、三锅乡、桥楼乡一镇两乡。为高效完成援建任务,我市从19个单位抽调了40名(2009年增加一名)不同专业技术和年龄层次的优秀干部进驻青溪片区。根据援建任务需要,温州市支援青川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下设两个分指挥部(瑞安分指挥部、乐清分指挥部),四个组(综合服务组、项目规划组、工程建设组、产业发展组)。

(一)指挥部领导——

党委书记、指挥长:鲍卫翔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浩

副指挥长:朱三平 (常务)

党委委员、副指挥长:蔡爱东

党委委员、副指挥长:谢忠诚 

党委委员、总工程师:陈峰

指挥部党委下设一个党总支部和三个指挥部机关党支部及三个联合援建党支部,其中:

党总支部书记:叶剑平

党总支部委员:徐全兴、叶蔚、薛海熙

(二)业务处室——

〈1〉综合服务组

组长:王启龙    副组长:姜晓东、李峰

组员:王军、张长兴、季胜凯

〈2〉项目规划组

组长:徐全兴  副组长:宋克坚、汤寿坤

组员:朱千宏、林武鸣、林荣迪

〈3〉工程建设组

组长:朱 葛    副组长:郑锋利、董文付

组员:叶建华、孙建国、陈建职

〈4〉产业发展组

组长:叶剑平    组员:吴醒宇、杜明潘

(三)分指挥部

〈1〉瑞安指挥部——

指挥长:蔡爱东 

副指挥长:叶蔚、项爱光

综合组组长:陈增彪  副组长:易挺

项目规划组组长:王铁夫

工程建设组组长:陈如虎

产业发展组组长:黄文彪

〈2〉乐清指挥部——

指挥长:谢忠诚   

副指挥长:王金发  薛海熙

综合组组长:何永前    副组长:叶星前

项目规划组组长:徐振宇

工程建设组组长:林幼峰

产业发展组组长:赵林喜

     

   

        温州参与灾后恢复重建的英雄诗史,在40位援建者的倾力编写下,成就了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注入史册,永作铭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