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宋美龄因不交“保险费”,被青帮流氓挟持,蒋介石在干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2

民国时期的上海,那叫一个混乱。上海乱不乱,政府说了不算,资本家说了不算,洋人说了也不算,真正说话好使的是街上那些流氓混混,其中最大的帮派是青帮,青帮的头目是杜月笙。

1927年的上海,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杜月笙说了算!这不在1927年,宋美龄因拒“保险费”被杜月笙一声令下,被青帮流氓给挟持了。最后还是宋子文出面道歉,才花钱消灾了。

那么,蒋介石哪去了?蒋介石在干嘛?

1927年,是杜月笙与蒋介石的“蜜月期”。1927年,是蒋介石人生大起大落的一年,却是杜月笙权势滔天、最辉煌的一年。

蒋介石早年混迹上海滩,1907年20岁的时候,经沪军都督陈其美介绍,加入青帮,成为底层的一个小人物。

披着青帮的皮,在上海好办事,这就是蒋介石当初加入青帮的原因。这一年,也是陈其美介绍蒋介石加入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正式走上投机政治的道路。

1927年3月,蒋介石的北伐军总司令、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军人部长等职务,经过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被全部撤掉;趁着手上还有点权力,还有些影响力,他在4月狠狠疯狂了一把——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而此次反革命政变,杜月笙的青帮在上海是出了大力气的。此次政变,就是杜月笙给蒋介石的投名状一样。

当时的蒋介石,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党内、军内、政府内的职权,杜月笙还是对他趋之若鹜,甘愿被他当枪使。

这不是杜月笙死心眼,看好已被国民党抛弃的蒋介石;就是杜月笙被蒋介石诓骗,吃了信息差的大亏。

或者应该这般说,杜月笙等之流,唯有蒋介石接纳他们,将其视为“贵客座上宾”。毕竟破船还有三千钉,蒋介石在民国军政界也是显赫过,谁也保不齐他还能重现辉煌,再上一层楼。

1927年8月,蒋介石被迫下野,但杜月笙还是甘愿为他鞍前马后。第一次下野,蒋介石没有坐以待毙,而是想办法复起,“蒋宋联姻”刚好能解决此事。这门婚事能成,有不少是杜月笙的功劳。

但蒋介石的行为证明,他的内心并不像表面上那么淡定。

9月23日,蒋介石匆匆离开老家溪口,来到上海,对身边人郑重谨慎地说: “我此行与政治无关,惟在获宋氏家族与美龄女士之同意。如获同意,则将在上海结婚。”

这是蒋介石为可能的失败做铺垫。也是让宋氏家族知晓,自己并非是来联姻借势的(是与不是,他自己清楚得很)。

蒋介石很有策略,先是托关系请人,说通宋美龄的哥哥宋子文,把大舅子争取到自己这边;等宋子文彻底成为自己人,愿意给自己说好话了,蒋介石才提着礼物,亲自上门拜访。

10月4日,宋家拜访回来,蒋介石很是兴奋,“婚事成了”。但是,蒋介石也是付出了许多代价的,例如蒋介石必须放弃自幼信奉的佛教,改信基督教;例如蒋介石必须与原配毛福梅、姚冶诚、 陈洁如三人,统统脱离关系,不能“不清不楚”(简而言之,全部离婚消失)。

信教一事好解决,但脱离关系一事,就让蒋介石特别头疼。这时,杜月笙凑上来,说放心,自己能办妥。

流氓头子的杜月笙,干起这些事情来,可谓是得心应手,除开一些必须要蒋介石出面的事情,杜月笙都办得妥妥当当。

毛福梅离婚后,被安置在溪口老宅;烟花之地出身的姚冶诚,与蒋介石没有名分,干脆直接从上海搬到苏州,但一切开支由蒋负责。陈洁如则被安排去美国留学、旅居。

其中陈洁如也许是最不甘心,最难受的。陈洁如比蒋介石小18岁,两人在一起结婚时,陈才14岁。

陈洁如不愿离婚,奈何杜月笙是何许人也?一个弱质女流,怎么经得住杜月笙,软磨硬泡的各种手段。

1927年12月1日,尚处下野的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西摩路的宋家大宅,举行了隆重盛大的婚礼仪式。跟前两次结婚比起来(姚冶诚不属于明媒正娶),这一次的婚姻更明媒正娶,蒋介石更加用心。

成婚不到半个月,蒋介石重新坐上了北伐军总司令的位置。可是于杜月笙而言,蒋介石还是那个蒋介石,“不算什么”,还需要借自己的力。所以就有了后面的故事。

民国的上海滩,名人若要想过得安全自在,必须按时给青帮缴纳“保险费”(即保护费),不然各种灾祸不断,性命难保。

即便当初蒋介石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又加入过青帮,与杜月笙私交甚笃,这规矩还是没破,还是有交“保险费”。

宋美龄亦是如此,作为宋家三小姐的她,也得交;只不过,此事她不知道,都是哥哥宋子文替她交的。

因而在婚后,得知蒋介石要向青帮交纳“保险费”,宋美龄表现得极为不满,自己当初不过是个富家小姐都“不用交”,如今丈夫贵为总司令,应该也在不用缴纳之列。

宋美龄花了不少功夫,才让蒋介石不再去交“保险费”。所以,蒋介石、宋美龄两人的“保险费”都没交。之后的日子里,蒋介石夫妇二人进出上海,也渐渐不给杜月笙打招呼。

这些事情,慢慢地就被杜月笙知道,冷笑一声后,便决定给蒋介石和宋美龄一个教训。

某天,一辆豪华轿车行驶到宋公馆,声称要接宋美龄,去见大姐宋霭龄。宋美龄和宋公馆等人,不疑有他,宋美龄便带着一个女伴上车了。

上车后,轿车将宋美龄送进青帮的大本营——杜公馆。

傍晚,蒋介石工作完回家,怎么找也找不到宋美龄,问宋公馆,妻子哪里去了;又打电话,问在不在其他亲戚朋友处。

渐渐地,蒋介石大概明白是什么情况,但他不好出面打听,便打电话给宋子文。

宋子文听完蒋介石的讲述,一下子就明白是什么事情。挂完电话,他立即拨通了杜月笙的号码。

杜月笙端着架子,不紧不慢地说:“蒋夫人安然无恙,不必担心。”宋子文请杜月笙将宋美龄送回来,杜月笙却是不正面回答,而是说宋美龄只带着个女伴出门,是很危险的;上海如今不太平,你们怎么这么疏忽。

杜月笙的意思,宋子文再不明白就是大蠢蛋了。宋子文将此事告知蒋介石,之后就带着一箱黄金,亲自开车前往杜公馆。

缴纳了该交的“保险费”,又多给出一些“逾期的费用”,再送上“诚挚”的歉意,宋子文才将宋美龄从受到“特殊照顾”的别墅里接回家。

青帮的厉害,宋美龄这下是真正领教到了;虽然没吃什么苦头,但还是心有余悸,留下了一点阴影。

杜月笙在上海的本事,蒋介石、宋子文是早就知晓的,也知道杜月笙不敢对宋美龄怎样。何况,蒋介石还有求杜月笙呢。

若是在1949年,杜月笙没到香港,而到台湾,绝对会被整治一番。想落个清静的晚年?做梦去吧。

杜月笙没被蒋介石折腾过,只是因为没到时候、没有恰当的时机,根本不是什么兄弟情深。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