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庭如何塑造人》读书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社工人读书会第三期《新家庭如何塑造人》的读书分享会

地点:八栋五楼社会工作实务工作室

时间:2019.4.25  中午12:45-14:00

主持:杨婕娱老师

嘉宾:戴晓露老师

参与同学:肖鑫、黄子轩、曾双林、李杉、陈星宇、张媛、解淇勋、赵俊兰、王可昕、黄子剑

萨提亚女士所倡导的家庭治疗模式,过去是被人批评的,但是经过历史的检验,现在人们认可了该治疗模式的价值。

我简单讲一下前几章的内容。

第一章提出改变家庭即改变世界。可见家庭的重要性。而一个家庭的命运也依赖于理解日常生活事件下面隐藏的感受和需要。所以我们作为家庭的每一份子都应该真正去理解和感受家庭。

第二章提到了每个人的身体都会对周围的人和环境做出生理上的回应。而我们是从小浸泡在家庭氛围中的,家庭对我们的作用是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所以好的家庭应该是有些理解和支撑的港湾,

三、四这两章都是讲自我价值,萨提亚女士提出我们任何时候都可以更加自信,提高自己的价值,我们要学会自尊和自信来达到更高的自我价值。

第五章,萨提亚女士提出我们的身体机能分为8个方面,我们要学会协调自己8个方面的机能,来善待我们的感觉。

第六章,我们有的人从小到大接触到很多不良的交流方式,这会对我们造成不良的影响,我们要学会平视、平等、认真的和他人交流。

第七章,萨提亚女士总结了4种不良的4种交流模式,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这都不利于我们更高的生活,我们应该学会用一致的方式去沟通交流,这样才更有利于我们的交流与生活。

小总结:

1.我们每天都可以重塑自己的价值

2.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自尊感和自我价值

3.接受和承认自己的感觉,交流和沟通中要采取坦诚一致的方法,这对良好家庭氛围的形成和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我的疑惑:她设计的游戏,我们很难去完成,比如,家庭中的一个责备型的人她可能还是不会接受游戏,这就落实不了,有问题没法去解决。

黄子轩:我认为要让参与游戏的人提前放松。

杨婕娱:第一,我看书的时候没有想过要去改变别人;第二,我认为没有办法在家里游戏,主要是因为,我没有意识到要去游戏的重要性,如果要去做,应该也可以做的。

戴晓露:我接着婕娱的话,改不改变主要是, 他是不是真的觉得这个很重要,而不是你认为应该去改变 ,建议大家看《动机性访谈》,这是一种技巧流派,可以帮助案主意识到他需要去改变,这样他才会去改变。

一个人的家庭环境对他一生会有很大的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的孩子。尤其是和谐家庭与问题家庭的对比。自我价值,自尊是一种理念。疑惑:跟一个陌生同学去交流,与书P25提到的两两一组的交流有什么区别?

杨婕娱:目的不同。我的练习课是倾听训练,是受叙事治疗中心理剧的启发进行的,找不太熟悉的同学,是为了通过倾听来与陌生人建立关系;而萨提亚做的两两一组的交流是强调找信任的人谈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

还没有完全看完这本书,但是到目前看完的章节来说,我发现这本书和老师上课时所讲的内容有一部分是一样的,虽然这本书是说家庭,而老师上课的时候是说我们以后的工作,但是这本书中所写的一些方法能够用到我们以后的工作中去,那么是不是我就可以认为,在家庭中的一些处事方式,能够对你之后的工作学习产生影响。

因为袁老师上课的时候也提到了原生家庭对一个人之后生活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的作用是很大的,那么这本书对我们的作用也就很大了。书中所说到的很多东西对我们的生活作用也很大,自我价值,自尊,以及交流与沟通等等,会告诉我们如何的去处理或者是改善这些东西。相信自身就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在自我欣赏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要尊重他人的价值。我们要在人与人之间播撒信任和希望的种子。不需要用规则来对抗我们的感受,也不用总是根据感觉来做事。如果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我们就只是奴隶、机器人、计算机和专制者——而不是人类。我不习惯做笔记。我还是用我自己的方式来阅读。发现:跟老师上课的知识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与家庭相处的方式,放在家庭以外的,也可以借鉴。

戴晓露:说明上课很认真,能回想起上课的内容。我认为是可以的。

看了一部分内容之后我认为 这本书的书名可以理解为:旧家庭到新家庭如何成立,而家庭又如何塑造自我价值感高的人 。书中有一个点我印象很深,萨提亚女士举例说家长拉起孩子的胳膊走路,时间长了孩子胳膊会酸痛想要放下。大人可能会误理解为这是对自己的不尊重,这对孩子反而会觉得大人冷淡甚至排斥自己。这在很多家庭中是一个很常见的矛盾小问题。然而像这种小到忽视的矛盾它会成为滋生孩子内心仇恨和恐惧的土壤,让家长也会有想要放弃的感觉。 其实这就是人际沟通课中“同理”的点,彼此未进入对方框架 ,家长没有考虑到孩子胳膊酸痛,孩子不知道如何表达。但是以上观点仅成立于家庭/个人愿意去改变、尝试。书中第6页提出“了解是改变的开始,体验使改变发生”“要记住,你要进入水中才能学会游泳”我认为的确如此,你若不伸出手,没人可以拉你一把。

杨婕娱:我看到了读书会分享的价值,因为有些细节我没有关注或忘记了,而你们提醒了我。

《新家庭如何塑造人》给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很符合现在家庭所面临、遭遇的情况,也和现在大众家长对于对待儿女的行为表现很相似。同时我也收获了下面的几点

1.家庭多于一个人的塑造是多方面的,个人所展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很贴近家人的风格

2.我同时觉得每个人对于不同情节的处理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比如书中妈妈对小女孩摔碎杯子的事情,指责的妈妈可能会让小女孩很自责、敏感、难过,关心的妈妈会让小女孩感到很温暖、舒心,对于小女孩而言她下次也会更加同感他人的过失,所以对我而言说话、面对事情的处理方式有一个很大的帮助,同时告诉自己在生活中对待他人克制自己的情绪也很重要

3.就是当我们感到自我价值低、觉得不被家人关心、家庭里的氛围不是自己想要的时候,我们应该自我提升自己的价值,学会肯定自我的价值。

杨:价值是可以自己去重塑的。

戴:父母怎么对你,你会怎么对他。我想到了这本书《自卑与超越》。

李杉:疑惑:他在家庭你会成为不想成为的那个角色。

解淇勋:我明白她的意思,比如家暴的遗传。

杨:《亲密关系》里也提到了这样的遗传。

黄子剑:我觉得可以问问袁妈妈,她昨天上课点了一下。

戴:我的理解,这是从家人身上学来了,是因为你并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的方式。意识到自己不喜欢是第一步。然后才可以学习新的方法。

总结了三大点:第一感悟,接纳他人,想要刻意别人,我兼职的例子,多接纳别人的观点、喜好,尊重别人;第二,接纳别人的时候要接纳自己的情绪。很多人喜欢自己的情绪不被接纳时,压抑自己,我觉得要真实的面对;第三,夫妻定位,以伴侣为首要地方然后才会幸福,孩子才会知道怎样爱,如去年的微博(详见: papi酱的人生排序被骂上了热搜,你怎么看? )。第四,高价值和高自尊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给的。

戴:你提到的那个热点事件,主要是家庭的界限不明晰,家庭角色界定不清晰,在处理家庭事务时会受很大影响的。

我来讲一讲我家的相处模式。比如我的爸爸非常腼腆,我受爸爸影响多一点,但我想成为我妈那样的人,这就会很矛盾。然后我觉得性格是需要自己接纳自己,不能一味的抗拒。

我看了之后,觉得倾听特别重要,在第五章,两个孩子吵架时,妈妈去倾听两个孩子。我想起我们小区的父母的反面例子。那个孩子很自卑,他就会觉得都是他的责任。我的疑问:个案会有所隐瞒,如何让案主坦诚面对?

戴:你会在什么时候才会毫无保留的坦诚面对呢? 放松的时候、需要你的时候(有能力帮助你、值的信赖的时候)、两个人特别亲密的时候。我会跟什么样的人透露心声:不会骂我的人。

解淇勋:我自考看了《个案工作》的书,里面提到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对方相信你: 介绍你的职责,应该工作关系大于朋友关系。

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我又不是在家里很重要的角色,所以刚开始看得很慢,第四章之后越来越快。比如,我的侄子,他找我,我只想用最快的方式搞定他。如果一个孩子不听你的话,自尊最好的方式就是。。。然后,我发现我所有的行为都在伤害他的自尊。我小时候,我很少坐在我妈妈身上休息,她太累了,所以我就会想她是不是不喜欢我坐在她腿上。喜欢一本书,它能为我所用。

言传身教很重要。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思维不一样,处理方式也不一样。

1、同学们都看得很认真。

2、这本书值得继续读完,值得反复阅读,深度阅读。

3、晓露老师的参加让大家受益匪浅,大家期待晓露老师下次还能来参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