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将吴三桂全家上百口满门抄斩, 不料却漏掉了一人,这个人是谁?

漏掉的这个人是谁?

第1个回答  2020-09-19

当年吴三桂选择在清朝廷政权稳固之时与之抗衡,心中还是没底的,他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在吴家军渐渐显露颓势之时,为了避免吴家绝后,他令自己的儿子吴应麟带着一部分家眷离开平西王府,并且隐姓埋名,这就是吴家唯一活下来的血脉。而随同吴应麟一同隐居的,还有著名的乱世美女陈圆圆。

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专家们细致的考证,最终确定了陈圆圆真正的墓地。当年吴家后人寻觅多处,最后选择在贵州马家寨落脚。马家寨地处偏僻,自古便是穷苦之地,当年吴三桂手下的大将马宝领了吴三桂的命令,一路护送吴三桂心爱的女人和儿子来到此处。为了记住马宝对吴家遗脉的恩情,也为了掩饰自己的姓氏,就将这村落称为马家寨。

如今,马家寨之中居住着1000多名吴家后人。寨子建立伊始为了防御外敌就有诸多讲究,布局是按照九宫八卦阵排列的,易守难攻,由此可见逃到这里的吴家后人的防范意识还是很强的。吴三桂死了之后,吴应麟已经看不到可以和请朝廷对抗的希望,他能做到的就是找一个避世的山村掩饰家人的身份。

马家寨后面有大片墓地,从前吴家人对自家的族谱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即便有传闻他们是吴三桂的后人,但谁也没有想到陈圆圆的墓地就在这些墓地之中。同葬在这篇墓地的,还有吴应麟和马宝。

吴应麟来到马家寨之后,改名为吴启华。陈圆圆的墓并没有直接书写名字,完全是为了对外保密,以求吴家后人的安全,碑文写着:吴门聂氏之墓。之前有一篇关于陈圆圆的文章,有网友怀疑这墓碑之上的“聂”字为何是简体字,实际上这是一个的自创字。暗示她的原本的姓氏“邢”和母亲的姓氏“陈”,这就是双耳的“聂”的由来,和简体字相同真的只是巧合了。

至今,当地的吴家人还留有一些遗物,大多还是和陈圆圆有关,但是对于吴启华这个人的资料少之又少。所以不仅仅是在清史稿和东华录之中,就是在野史之中,他几乎也失去了踪迹。当年,这位吴家次子也曾追随着父亲四处征伐,豪情万丈,是个了不起的角色。没想到余生只能在荒山野地心惊胆战地度过,时时警惕被清军清剿。吴启华当年来到此处是为了延续大统,而隐姓埋名是为了延绵吴家血脉。大概对于这一位吴家的遗子来说,没有比活着更重要的事情了。

第2个回答  2020-09-18

吴三桂,明朝辽东广宁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之后,吴三桂后来成为都督指挥。崇祯十七年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财李自成,封平西王。吴三桂在军事方面还是比较熟悉,在指挥方面也有天赋。

这样的人也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在康熙元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他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这样的人同时为皇帝做了很多,他也因此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无论是地位还是权力,都在逐步提升。康熙十二年,康熙下令撤藩。

可能是吴三桂因此对皇帝不满,他明明为皇帝做了那么多,结果还被撤藩。再后来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伐大将军,这就是历史上的三藩之乱。康熙皇帝身为皇帝怎么可能允许别人对自己皇权挑衅?吴三桂仅仅支撑了三年之后被清军攻进昆明,三藩之乱这才结束。

我们总说成王败寇,输了就是输了。对于国家的统治和发展毕竟不是儿戏,又怎么可能一朝一夕就稳固自己的权力。在其位谋其政,吴三桂连自己的权势都没有长远发展,这场战乱势必要失败。吴三桂造反失败后,康熙想将他全家上百口满门抄斩。只不过漏掉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这个人就是吴应麟,不得不说他能跑掉也是比较幸运。

第3个回答  2019-09-24
吴应麒,这个人后来和自己的侄子守护了一方,也留下很多的子孙后代。
第4个回答  2019-09-24
吴三桂造反失败后,康熙想将他全家上百口满门抄斩。只不过漏掉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这个人就是吴应麟,不得不说他能跑掉也是比较幸运。
第5个回答  2019-09-23
吴应麒,吴三桂在世的时候,吴应麒就与大将马宝等人在贵州、广西、四川一带,吴三桂去世之后,吴应麒和自己的侄子吴世璠坚守昆明,自此关于吴应麒的记载就没有了,这些都是《东华录》与《清史稿》所记载的。很多人都有疑问,康熙杀了吴三桂整个家族,还下令通缉全国,但凡吴三桂家有头有脸的人物基本上都被残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