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喜欢教什么样的学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2-26

每个家长都希望遇到德才兼备的好老师,在此姑且不谈德,谈谈才,或则说谈谈什么老师可谓好老师?一个老师具备怎么的专业素养才可以称得上好老师,才不会浪费学生学习时间和精力?上海心叶教育在华侨港澳台联考上成绩突出,肯定与老师关联很大。

老师拿到课本,实际是茫然的,因为教师教学有一个环节叫导入,然后才是引入本节课内容。这个是教材上没有的,有些甚至教参上都没有?有的有些导入或者很难理解。

教师授课环节,实际是“3W”思维模式,What是什么,Why怎么来的,How怎么办。

what,要注意概念是什么,有那些使用条件限制,哪里可以利用概念设计陷阱?由概念可以引申出什么性质?

Why,怎么推导出来的,往往很多难题会利用推到过程特征或者技巧出难题,很多老师不进行推导,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说记住结论就行。往往利用推导过程出题,所教学生基本做不出来,而且这种题难度都很大。

How,怎么做,严格意义就是题型,这种题型特征的题,命题人会尽量避免,为什么?因为做过的,遇到过的学生,往往讨巧,最终导致教育不公平。

一个老师如果在what和why环节下功夫就很多成为一个合理老师,而且这二个环节,很多知识点,教参上都没有,故需要一个新手老师花非常多时间去锤炼自己。how环节只是一个阅历而已,多做题就可以弥补。

上海心叶教育对于教师成长,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和流程。想要了解更多更详细有关华侨港澳台联考方面的资讯可以登录心叶的网站,搜索心叶官网也可以添加心叶校长的微信shanghaixinye,关注或了解一些港澳台联考的学习方法以及心叶的教学反馈

第2个回答  2017-12-26

一,不拖堂。因为跨高三和高一,楼不在一起,办公室只有高三的,所以每次早早到班。没打铃不上课,看时间快下课了讲不完就不讲了。讲了也没效果还招学生讨厌反感。

二,尊重学生。学生在这个时期很敏感又很要面子,即使是再差的学生也有自尊心。尽量尊重他,委婉地批评,不要大声斥责不要挖苦讽刺。我一般是开玩笑地说,而且一般拿自己开玩笑,那叫自嘲。三,幽默风趣。学习苦,如果一个老师又天天板着脸,或者总是抱怨传递负能量,恐怕会更不好。轻松快乐地把知识传递,不仅能学到知道还能学到做人的道理,寓教于乐,何乐不为?

四,认真负责。学生心里有杆秤,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老师胡他,他也胡老师。作业胡乱改改,上课备课不充分照本宣科,学生问题目答不上来,学生心里有困惑有难处咨询敷衍了事。时间长了,也没人会喜欢你了。

我们做老师的不求学生喜欢,但当大部分人讨厌你时不也没意思吗?知识教完了,和学生一点感情都没有,那我们和机器有什么区别?深受学生爱戴,到哪儿去都有学生打招呼围着你,开玩笑,这难道不是职业幸福感的来源吗?

第3个回答  2017-12-26

“教好”是一个过程。

一方面,昨天没有“教好”,不等于今天不能“教好”;今天没能“教好”,不等于明天不能“教好”。

另一方面,昨天有进步,还没达到“好”的标准;今天有进步,还是没达到“好”的标准;但坚持下去,不断进步,就能达到“好”的标准。

这个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既是学生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老师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对教师的激励--教师要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不是任何人都适合做教师。

但适合做教师的人中,不会教的老师、教不好的老师,肯定也是有的。话说回来,那些“会教”的、“教好”的老师,也不是一上讲台时就“会教”、就能“教好”的,更不是天生的。

他们也是逐步成长起来的。很多优秀教师写的教育日记、建立的学生成长档案,就是这样不断探索的轨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师可以而且应该用这句话不断激励自己,并把教好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的职责和理想。

教育管理人员或社会其他人员却不应用这句话来要求所有教师,把教育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归罪于教师“不会教”上。

第4个回答  2017-12-26

教育领域有许多让人耳熟能祥的口号。“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是其中之一。这一口号的本意是要求老师对于每个学生,包括各方面表现都不尽如人意的学生都能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但在现实中,由于每个班级中都或多或少存在或这方面或那方面甚至是多方面表现欠佳的学生,这一口号却经常成为指责老师的借口,认为学生表现不好,都是因为老师教育水平或者职业道德不行。因此,的确有必要重新思考这句口号了。古圣先贤就认为,存在“教不会的学生”。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也”。按照孔子的看法,“上智”与“下愚”是不用接受教育的。“上智”不接受教育一样是“上智”,“下愚”接受了教育也是白接受教育。简而言之,在孔子看来,“教不会的学生”是存在的。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讲,“教不会的学生”也是存在的。教育学认为,遗传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也就是说,如果人缺乏相应的遗传条件,那么即使有教师的教育,人也不可能获得发展。事实上不独遗传往往使得人的发展缺乏相应的物质基础,环境有时也起着这样的作用。比如,有的孩子因为母亲生育年龄过大或其他因素,而患上唐氏综合症,导致弱智。这就会导致其即使接受了很好的教育,还是有很多东西是学不会的。总之,“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不成立的。当然,有人会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这句话中的“学生”一般就是指身心没有任何残疾的正常儿童。事实上,即使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说法也难以成立。因为这句话将学生没学会都归咎于老师了。事实并非如此。从现实来看,学生没有学会,有的是因为家长,有的是因为社会,有的则是因为教育体制。成功的教育一定是学校、家庭和社会通力合作的结果。但在现实中,家庭和社会常常与学校教育相脱离,甚至与学校教育相反。教育中著名的公式“5+2=0”就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状况。教育体制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在我国,中小学班级规模比较大,一个班级往往有四十多甚至更多的学生,而老师们往往还不止承担一个班级的教学任务。此其一,其二,在现行的体制下,许多老师都需要完成大量的教育教学工作之外的杂事,导致教师难以专注于教育教学工作。众所周知,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老师们怎么可能有足够的精力去关注每一个学生?教育口号的产生都有其特定背景,因而有其特定指向。在理解教育口号之时,不能脱离其背景。一旦脱离背景理解教育口号,就会忽略其特定指向,而错误地理解教育口号。当人们“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理解为,学生表现不好都是因为老师时,就犯了这一错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