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步的文化艺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8

百步文化始于距今7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代表有良渚文化及崧泽文化的仙坛庙遗址,有2002年发现的中国最大最早的崧泽文化土台(另一处土台是1997年在浙江嘉兴南河浜发现的),出土了经过几千年还保存良好的涂朱彩绘陶器和国内首次发现的“玉背象牙梳”,赋予了百步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百步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是良渚文化的重要起源地,已被发掘的遗址主要有龙潭港遗址、仙坛庙遗址、周家浜遗址、五琅堰遗址、泥塘庙遗址、黄道湖遗址、窑墩遗址。
明间艺术方面灶头画则是江南水乡文化中的瑰宝,而腰鼓在民间十分盛行,人们跳着腰鼓舞,变换队形,或行走或在一个场地内边舞边敲,在表演的形式和技巧上,变化极为丰富,同时也用于民间秧歌舞,在民间流行极为广泛,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 古来古未灭,人好水还清。
一读高僧疏,尘劳悟此生。
《嘉禾百咏·长水乡》,宋朝诗人张尧同咏嘉兴山川古迹中描绘的便是古时百步镇的风土人情。 仙坛庙遗址位于海盐县百步镇农丰村9组。2002年9月至2004年5月,对仙坛庙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约2400平方米。考古发现,仙坛庙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一个小型村落遗址,其年代自崧泽文化早期一直延续至良渚文化晚期,距今约6800—4500年。发现了崧泽文化早期至良渚文化时期连续扩建使用的人工堆筑的土台等遗迹;清理出土玉器、石器、陶器和牙骨器等各类遗物1200件(组)。另外,还发现了国内罕见的被认为是“干栏式”建筑的刻画图形,在良渚文化考古中尚属首次发现,使人们第一次对良渚文化时期的建筑形制有了较为直观的了解。
仙坛庙遗址属于江南水乡型平原地貌,周围河道环绕,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和聚落形态。自崧泽文化早期至良渚文化晚期的延续性堆积和丰富的遗迹,揭开了一幅史前聚落在一千余年历史长河中绵延发展、生生不息的动人长卷,为探索、研究崧泽文化与良渚文化的聚落形态及营建模式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因此,博物馆以仙坛庙遗址为蓝本,设计了“千年聚落”的场景。为突显聚落延续传承的内涵,场景分为“恋爱、传承、家”三个小主题。展柜中从崧泽早期到良渚晚期的各类同类器型的演变,佐证了这个千年聚落存在的史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展区中间本来有一个突显的柱子。设计者独具匠心地用一组反映先民生活生产的浮雕将柱子包围起来,完美地处理了这个难点,反而使之成为点睛之笔。
已出土了玉器、石器、陶器和牙骨器等各类器物近600件(组)。崧泽文化墓葬出土有石钺、石锛、玉钺、玉璜、玉镯、“龙首饰”、玉环、玉珠、陶釜、鼎、豆、壶、罐、盆、杯、缸、象牙镯、野猪獠牙饰件等器物,其中60号墓出土的玉钺、51号墓出土的“龙首饰”、3号4号、5号、10号、34号、59号墓出土的涂朱彩绘陶器弥足珍贵;良渚文化墓葬出土有玉璧、玉环、玉镯、玉锥形器、玉坠、玉管、玉珠、石钺、石镰、石锛、耘田器、象牙镯、野猪獠牙饰件、骨镞、牙镞及陶鼎、豆、壶、双鼻壶、杯、宽把杯、罐、圈足罐、圈足盘、三足盘、盆、圈足盆、簋、尊、缸、瓮、纺轮等器物。
仙坛庙遗址被评为“2003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曾入围“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评选,2006年5月又荣获了“2003—2004年度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三等奖”。
重建任祠堂桥,清嘉庆四年(1799),百步镇横港村任家头自然村该桥旧名篁墅塘桥
百步镇横港村任家头自然村该桥旧名篁墅塘桥,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重建,并更名为任祠堂桥(因桥在任氏祠堂门前)。原系三孔八字石板桥。于1974年改建为五孔条石柱板桥。
小杨家桥,清朝,百步镇百联村东6组徐家浜自然村
小杨家桥在百步镇百联村一个叫肖家场的小自然村,比较难找,是一座三孔石壁墩砖面木梁桥,东西跨河,现桥已废弃。
五丰牌坊,,百步镇五丰村15组顾家堰自然村
五丰牌坊位于海盐县百步镇五丰村15组顾家堰自然村,始建于清代光绪四年(1878),民国重建。牌坊为钢筋水泥结构,四柱式,宽8.5米,高5.7米,占地面积约5平方米。牌楼上文字已被涂毁,背面正中有“慈云”二字。右边书写“特诏表扬善行事实钦旌孝友覃恩诰授奉政大夫晋封资政大夫掌”,左边书写“科中心姚恩衍坊光绪戊寅年建坊民国辛未年重建”。 百步方言属吴方言区太湖片沪苏嘉小片,一般与海盐方言一致。
百步方言中有部分人称代词有单双音节两种说法,此外百步方言有许多自身独特的风格,如中古次浊声母的阳上字和z母的全浊声母字全归入阴上声调,但是在连读变调中却仍以中古音声调为标准。
比如“冻”、“痛”、“洞”的声母分别[t]、[tʰ]、[d](普通话“洞”的声母清化为[t]),清塞音爆破性较其它汉语强。  疑母洪细皆读鼻音(疑泥细音混同)。见系声母(见溪群,广义包括疑影晓匣)有文白异读,分别念舌面音与舌根音(或喉音)。奉母部分有文白异读——[v]和[b]。日母有文白异读——[z~ʑ]和[nʱ~ɳʱ]。普通话中,ai,ei,ao,ou等都是双元音韵母,发音的时候声音拖得很长,而且口部很松,而百步方言恰好相反,一般来说,对应普通话ai,ei,ao,ou的音,在吴语中分别是ɛ/ø,e,ɔ,o,都是单元音,并且发音的时候口形是比较紧的,而这一点恰恰和法语以及日语暗合。 百步的宗教主要以佛教、道教及基督教为主,但是除了这三个宗教外,民间最主要的信仰是对祖宗以及各种民俗性的信仰。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例如过年的时候,每年年末有一个灶君返回天庭的仪式,通常是在农历腊月廿三那一天,在画像两旁往往会挂一些用锡纸做的金银元宝,充作对神的进贡,很多时候灶头画中灶君的身影,便是灶君在民间的造型。
而无论是春节、清明、端午,民间盛行着一种祭祀活动往往会是对祖宗的祭拜,俗称“拜太太”,“太太”在百步方言中是对爷爷奶奶辈以上的直系或旁系亲属的统称,通常这种祭祀活动上,主人家会事先准备好一桌菜,桌子得是八仙桌,然后东西两侧摆上一排酒盅,寓意有很多位老祖宗回家来吃饭,酒必须是黄酒,准备好后,在朝南位置摆上两只蜡烛,并点上香,每个一段时间需要往酒盅里倒酒,然后再在桌子的正南方桌下摆放一个米袋,全家老小都得在香尽之前进行叩拜,叩拜的同时每个人心中默默许愿,希望祖宗保佑。在香尽之前,还会焚烧锡纸做的金银元宝,这样祖宗回去后能有足够的钱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