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德·菲尔普斯的人物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9

埃德蒙德. 菲尔普斯1933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1955年获得美国阿姆赫斯特学院文学士学位,1959年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诺奖得主詹姆斯·托宾教授。菲尔普斯曾经执教于耶鲁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1971年起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并于1982年获聘为麦维克(McVickar)政治经济学教授。菲尔普斯教授于2001年创建资本主义与社会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现供职于哥伦比亚地球研究所。2010年担任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院长。
同时担任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纽约科学院院士、美国经济学协会副会长、布鲁金斯经济事务委员会资深顾问、美联储学术会议专家、美国财政部和参议院金融委员会顾问、《美国经济评论》编委等。于200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81年47岁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他亦为美国艺术科学院及计量经济学学会会员。2000年,他荣获美国经济协会杰出会员称号。2005年6月1日,埃德蒙·菲尔普斯被聘为北京工商大学名誉教授。 菲尔普斯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宏观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就业、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储蓄、公债、税收、代际公平、价格、工资、微观主体行为、资本形成、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他最有成就的领域——经济增长问题,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菲尔普斯教授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经济增长理论。他继罗伯特·索洛之后,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最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黄金律”,从而正式确立了经济增长理论。
一条贯穿菲尔普斯教授研究的主线就是,他努力将人——据我们所知的人——置于经济模型中。他力争对人们的“信息不完整性”及“知识不完整性”所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估和计算,并研究人们的信念和预期对市场结果产生的影响。他将自己的这种观点应用于对失业量、经济增长率、对工作满意度及对工作满意度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等课题的研究。

相似回答